X

新加坡三步“解封”!似半封不封,算哪门子“封城”?

新加坡跨政府部门工作小组宣布,6月2日后,新加坡共分三步“解封”

第一阶段,防疫措施依然严格,会持续数周。

第二阶段:“过渡期”,放宽更多措施,允许人数较少的社交活动。

第三阶段:“新常态”,多数经济活动恢复,仍得时刻遵守安全措施,直到找到冠病疫苗。


除了戴口罩,安全措施包括:

1. 勤洗手;不要共享食物。

2. 在小贩中心、咖啡店和食阁吃饭后自行清理碗碟。

3. 生病就应待在家里。

4. 继续遵守安全距离措施、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减少外出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社交聚会。

5. 推行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在家办公、错开工作时间、分组办公等。

6. 企业必须委任安全管理人员,推行相关措施,确保员工不要在休息或公共空间群聚。

7. 回返学校的学生应尽量留在课室,避免跟其他班的同学接触。

8. 放学或在学校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回家,不可在外游荡或同他人接触。

9. 年长人士鼓励继续待在家里,通过科技跟其他家人联系,并保持活跃。


6月2号,进入第一阶段,新加坡首先恢复以下活动:

1.可上门探望父母和祖父母,每天一次最多两人。

2.学校复课,学生分年级轮流返校上课。

3.三分之一的员工可以回到公司上班,超过四分之三的经济活动也将恢复。

4.宗教场所能开放。

5.恢复所有理发服务、冷气机和车辆保养、学校书局和校服零售店以及宠物的基本美容、一些医疗和复健服务。

7.乐龄学前中心等逐步开放。


提到“解封”,我们可以回顾所谓“封城”的来龙去脉

4月3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从4月7日开始,执行代号为“断路器”(Circuit Breaker)的病毒阻断措施,为期四周。

(李显龙4月3日宣布“断路器”措施。图源:新加坡总理公署)

4月21日,宣布“断路器”延长四周,总长八周,预定6月1日结束。

5月19日,宣布“断路器”6月1日结束。

从4月7日到现在,六周过去了。各种吐槽——“这算什么封城的,越封越多病例” “什么时候复工啊,公司都快倒闭了”“老老实实封14天,什么都解决了”“命都没有了,谈什么经济”“我什么时候才能见我女朋友”……

有人恨太紧,有些恨太松;有人恨太久,有人恨太短。


半封不封 不封又封

言归正传。这“断路器”有人恨太紧,有些恨太松;有人恨太久,有人恨太短。

半封不封,不封嘛又封。有些人快被逼疯了——“这算哪门子的封城?!”

5月20日,一觉醒来,我忽然明白了。难怪政府不叫“封城”,取了个奇奇怪怪的名字叫“断路器”。

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啊哈,怕形象问题,明明是封城却不敢说,偏偏取了个怪名字。

也有人想,啊哈,精英政府不接地气,非得弄个莫名其妙的代号,除了你们自己,谁看得懂什么叫“断路器”?

其实,断路器就是紧急拉闸制动。

为什么要紧急拉闸制动?因为电力系统负荷太大,因为速度太快,不紧急拉闸不紧急制动,就要爆炸了,就要撞车了。

我们来看一下4月3日宣布“断路器”措施之前的情况。

3月,欧美、东南亚多国疫情恶化,大批撤侨公民和居民陆续回到新加坡,加上3月15至21日新加坡学校假期不少人出国。到了3月中旬,新加坡出现大量输入病例,触发了社区病例3月下旬暴增。而大型集体客工宿舍的暴增感染,于4月初开始形成。

4月2日,新加坡累计病例1048人,出院266人,病逝4人,现存778人。当时,除了医院的几百张病床,只有D’Resort度假村改造的500人方舱医院。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些新加坡博览中心等,合计两三万人的方舱医院和社区康复设施,都是4月中旬之后才逐一到位的。

现存病例778人,每天以几十人上百人的速度递增,医院只有数百床位。正是4月初那时的严峻形式,触发了“断路器”紧急拉闸制动。

当时,社区疫情已经爆发,客工宿舍疫情也开始爆发,形成了两个前线。如果4月7日没有启动“断路器”,新加坡极其有限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肯定支撑不了两头同时作战。


“断路器”的设计功能

“断路器”之所以称为“断路器”而非封城,正是因为它的设计功能不是为了掐断病毒传播,而是压平峰值,为社会和医疗系统争取时间,同时,争取维系社会和医疗系统继续运作的经济资源。

“断路器”实施之后,社区病例在7-14天后(即4月14-21日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从5月11日至19日,每天维持在个位数。

本文所谓“社区病例”,指的是不住在大型集体宿舍的所有人,包括本国公民、永久居民、各种长期准证持有人(如EP、SP、DP、学生证、陪读证,还有不住大型集体宿舍的WP等)。

应该说,社区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当然,社区中肯定存在不少无症状感染者,有可能传播病毒。这种情况自始至今是存在的。这也是新加坡政府认为,在有效疫苗面市之前,病毒无法根除,因此无法遏止传播,只能压平峰值的理论依据。

客工宿舍疫情也是在4月21日左右达到峰值。不同的是,它尽管之后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每日仍维持高数百例。

为何把大型集体宿舍与本地社区分开统计?因为两者的应对措施不一。前者可以进行“封城式”集中管理,统一安排送餐、送电话卡、安排汇款、安排医疗队进驻等,宿舍内外的人交集较少。这是社区无法做到的。

研究客工宿舍病例时,必须注意的是,4月高峰时期,检测的是出现症状的;到了5月中旬,由于出现症状的病人已经转移到医院和方舱,开始检测无症状人员。这些无症状人员一经PCR检测阳性,即列入确诊名单。

因此,到了本时期,大部分确诊病例都是无症状人员。

无症状当然可能出症状,出症状之后就有可能转中症甚至重症;另,无症状可以传播,而且转轻症之后传播力强。因此,必须把无症状人员列为确诊,加以隔离或救治。


“断路器”结束意味什么?

“断路器”结束,不意味就安全了。

只不过意味着没有先前随时崩溃那么危险。

断路器紧急拉闸了,汽车紧急制动了,然后呢?怎么重启?

直接把电闸全又接上?汽车马上又原速疾驶?

不会的。

(图表说明:断路器执行以来,社区疫情明显好转)

一定是一步步来。先把几个电闸重新接上,观察一下,如果没问题,不跳电,那么就可以略为放心的选择另外几个电闸也重新接上,然后再观察,然后又选一些,又接上。

如果重新接上之后,又跳电了呢?那就重新检查电气系统,该修的修,该换的换。

(图表说明:如果把客工宿舍新增人数一起考虑,那么,疫情虽未恶化,防控仍任重道远。)

修好换好之后,再选几个电闸重新接上…… 周而复始,一直到所有电闸都能顺利安全接上,恢复正常。

新加坡的“断路器”也一样。6月1日结束,6月2日开始,是按三个阶段逐步解封。

三个阶段全解封之后,其实,仍不是恢复到疫前的正常,而是“新常态”。

什么叫新常态?“新”者,与疫前不同;“常态”者,固定的、平常的状态。


第一阶段:安全重开

“断路器”结束之后,复苏的第一阶段称为“安全重开”(Safe Re-opening)。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安全重启”,但,还是尊重并沿用官方翻译“安全重开”。

6月1日之后,社区传播风险仍很高,只能先重启风险不太高的经济活动。大部分社交、娱乐和经济活动仍受限制。老年人尽可能居家不外出。人们只能在进行必要活动时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

经济领域:病毒阻断期6月2日解除后,全国三分之一的员工可以回到公司上班,超过四分之三的经济活动也将恢复,但,目前居家办公的,到时应继续居家办公。此阶段可以复工的领域包括律师楼、会计师事务所、商业咨询公司、冷气机和车辆保养、学校书局和校服零售店以及为宠物修剪梳理毛发和医疗等,贸工部开出的清单如下:

以上为制造业复工领域清单。

以上为服务业复工领域清单。

本阶段不许复工的有:餐馆和酒楼堂吃、补习中心、兴趣班等。

学校:6月2日分阶段复课,中小学分年级每周轮流回校上学和居家远程学习,学前教育中心分阶段重开。

医疗:针灸重开,专科门诊、慢性病护理等服务可以复工

社区:乐龄中心部分活动逐步重开,老年人歌唱和团体运动不许办,宗教场所重开,但严格限制人数,体育和休闲设施继续关闭

也就是说,从6月2日开始,仍不许堂食,同时,电影院、剧场、酒吧、夜店、按摩院、Spa等,全不必想了。

第一阶段会持续几周,政府没有给出具体时间。我们判断至少4至6周,也就是病毒的2至3个潜伏期。

如果第一阶段出现病例激增,就会重新执行一些限制措施。


第二阶段:安全过渡

第一阶段的数周内,如果顺利把社区传播稳定维持在低速,同时客工宿舍疫情维持可控,那么就可以考虑进入复苏的第二阶段。此阶段称为“安全过渡”(Safe Transition)。

卫生部没有具体说明社区传播所谓的“稳定维持在低俗”(community transmission rates remain low and stable)是什么定义,我们推测,有可能是平均每日新增为个位数;至于“客工宿舍疫情维持可控”(remains under control),我们推测是不再出现新的爆发点。

在第二阶段,餐饮堂食、健身房、补习中心、兴趣班可以逐步复工,体育和休闲场所可以逐步开放;第一阶段已经复工的公司必须尽可能继续居家上班;学生可以回校上课,不必再轮流居家远程学习。

此阶段需要好几个月时间。由于需要根据疫情发展作动态决策,因此,卫生部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


第三阶段:安全国家

如果第二阶段顺利控制疫情,那么就可以考虑进入复苏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的阶段。此阶段称为“安全国家”(Safe Nation)。

在此阶段,社交、文化、宗教、商务活动可以进行,但必须严格限制人数,避免出现大型感染群;老年人可以恢复日常活动,但必须注意保持人际距离,避开高峰时间;会发生人身近距离接触的场所如电影院、剧场、酒吧、夜店、按摩院可以重开,但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措施。

在疫苗面市或出现有效的新冠救治办法之前,本阶段的限制措施将会持续。


继续加强检测能力

逐步开放的依据是疫情可控,疫情可控的判断指标是社会和医疗资源的承受能力,社会和医疗资源的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病例的增加和出院人数,而判断病例的增加和出院人数的重要手段是检测能力。

因此,加强检测能力是一个关键。

截至5月17日,新加坡检测能力提高到每百万人5.1万次,已进行了29万次检测,共10.4万人,其中8.2万人为宿舍客工,2.2万人为社区居民和养老院、疗养院等职工。检测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计划年底之前提高到每日4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