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许多留学生被滞留海外,有人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来自广东汕头的一条热线把游子与家乡连接了起来,电话这头的潮汕话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建议缓解了异乡学生们的紧张情绪。3月下旬,广东省汕头市为海外潮汕籍留学生开通了24小时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截至4月13日,已有约20名海外潮汕籍留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孩子们独自留在国外不容易,我们理解,并且愿意继续为他们提供帮助。”
主动发现在外留学生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设热线
“我们前期与滞留在外的留学生联系时,发现部分学生因为疫情出现了紧张、焦虑、恐慌的情绪,我们希望能做点什么。”汕头市委统战部华人华侨联络科李馥芝告诉南都记者,她所在的科室平时负责与潮汕籍华人华侨、留学生保持联系。
了解到上述情况后,3月26日上午,他们便向汕头市委统战部相关领导提议:联合汕头心理专家向海外潮汕籍留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这一提议和相关方案很快通过,当天晚上,李馥芝便将提供心理援助的信息发送出去:“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大家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慌的情绪,但恐慌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增加个人精神负担。若您在海外因疫情产生情绪困扰,需要心理支持,可拨打24小时热线电话,或预约线上一对一微信心理专业服务。”
3月26日晚,这封由汕头市侨务局、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发出的通告,发到了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微信群里。
4月13日,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赵颖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留学生独自在海外求学,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原本的生活节奏:学校停课、公共服务暂停,还有部分地区居民外出不愿佩戴口罩,而身居异乡的他们又买不到回国的机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愈发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同学还出现了躯体反应,比如手发抖、头晕、食欲下降等情况。
对此,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开通了24小时求助热线,一支十余名由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组成的队伍轮值接听海外潮汕籍学生的求助电话。南都记者了解到,通告发出不久,就有留学生致电寻求心理援助。
帮助情绪低落咨询者制定生活规划、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在赵颖琳接收到的求助案例中,正在英国攻读研究生的吴凡(化名)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
疫情在当地暴发初期,当地居民出门不愿意佩戴口罩,甚至对做好防护出门的人们投去异样眼光,这让吴凡很不解。因为疫情,吴凡的课业也就此停滞,当地口罩、消毒水脱销,没能买到回国机票的他只能独自居家隔离,尽可能减少外出。
被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包围”的吴凡时常怀疑自己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偶尔清一清嗓门他就会心神不宁,常常感觉自己已经发烧,即使多次体温检测显示其只有36摄氏度上下。
不仅如此,在家的吴凡还总是无法控制地反复洗手、洗随身衣物。由于吴凡所在的当地门诊并不支持为非密切接触者或疑似病患做核酸检测,陷入焦虑的他在一段时间内晚上失眠,白天坐立不安。
在了解吴凡的情况后,根据他近期的活动及防护情况,赵颖琳在电话里告诉吴凡,他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较低。“情绪焦虑到一定程度时,有些人会出现反复清洗等强迫行为,且自己无法控制。”赵颖琳向南都记者分析,除了要向求助者普及正确的消毒衣物、随身物品的步骤,还要让他正确认识到他的反复清洗行为是焦虑情绪下的正常反应,并不需要为此感到懊恼,建议做一些缓解情绪的简单操练,如呼吸放松训练,可以很好地缓解这种焦虑。
赵颖琳说,不少留学生出现类似焦躁不安的情况,这是典型的心理应激反应,他们需要减轻心理顾虑。
还有此前已有潜在心理疾病的求助者来电倾诉,对于此类求助者,接线工作人员会更加注意。
南都记者从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此前该中心曾接到的一求助案例,一名海外留学生小瑶(化名)在与接线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语气无力,情绪十分低落。经了解,小瑶的情绪低落症状已经持续近一年时间,从言语交谈中,接线人员判断小瑶有持续性的抑郁、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等症状,她对生活中的任意活动都提不起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上疫情突袭,独自在海外生活的小瑶也受到影响,此时的无助感更加让她的情绪“雪上加霜”,她曾在电话中表示“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赵颖琳告诉南都记者,面对此类求助者,除了帮助其认识疫情期间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之外,还要适当帮其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因此,接线人员帮助她制定简单的生活计划,包括帮她选择一部合适的电影并建议用三天的时间看完,写下观影感受,每天为自己做一道菜等。除此之外,接线人员还建议小瑶每天花一点时间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情绪和想法,以及舒缓情绪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求助者正面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直观感受到每一天的情绪变化。”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小瑶已经主动预约了第二次心理求助热线,热线工作人员也将持续跟踪她的心理健康状态。
24小时在线,潮汕话用乡音沟通拉近距离
赵颖琳告诉南都记者,当人们面临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周边环境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时,出现情绪焦虑、恐慌等情况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咨询人员及时介入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求助者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反应,快速缓解其焦虑、心慌、失眠等症状。”她说。
对于接线人员来说,相比面对面与求助者交谈,通过电话给予求助者帮助难度更大。赵颖琳告诉南都记者,由于无法观察到求助者在阐述过程的肢体反应,他们在电话中需要更专注地去听取求助者的语言表现,通过求助者的声音、语气、语音语调判断其受情绪困扰的严重程度。
除了倾听、给予建议,“闲聊”也是工作人员们的妙招之一。
“用潮汕话交流也有助于拉近求助者的心理距离。”赵颖琳告诉南都记者,该中心不少接线人员用潮汕话以唠家常的形式与求助者沟通,聊聊家乡的经典美食、聊聊潮汕人疫情中的春节等等,“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获得求助者的信任,还能让潮汕籍的学生们在乡音中感受到家的关怀,舒缓焦躁不安的心情。”
赵颖琳坦言,这对凌晨值班的接线同事来说是一件“体力活”。考虑到时差,为了及时接收到海外留学生的求助,他们经常在凌晨两三点接到求助电话,每次通话时间为30至50分钟,“这对值班人员来说,还是挺消耗体力的,但我们愿意这样去做。”
南都记者了解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求助热线为免费的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已经有近20名身居英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家的潮汕籍留学生致电寻求心理援助。“孩子们独自留在国外不容易,我们理解,并且愿意继续为他们提供帮助。”赵颖琳说。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黄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