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濠景新青年②|富不过三代?他把一块杏仁饼做成大买卖

青年说:

“藏在小巷的老字号本身就是一座城市最有温度的体现,这样的店铺能做得好,不是因为时间久远,而是因为人心沉淀。澳门回归让手信业‘咸鱼翻生’,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精益求精地做品质,让更多来澳门游玩的旅客,可以感受到澳门的味道和文化。”——黄若礼

澳门代表性地标大三巴常年游人如织,附近不远处的50米斜巷,就是著名的“手信一条街”。离澳访亲时,人们总会在此捎上杏仁饼、鸡蛋卷、葡挞等精美点心作为馈赠。

当中,咀香园是赫赫有名的老字号之一。店内的招牌炭烧杏仁饼现场制作,香气四溢,引得客似云来。殊不知,这浓浓杏仁香,至今已流传84年。

从一家老店发展到两家店,咀香园用了62年。但在回归的20年里,咀香园已增至12家门店、350个海外分销点,将澳门的美食文化和味道传至世界各地。咀香园第三代继承人黄若礼感慨:“如果不是回归,手信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哪有咸鱼翻生的一日。”

杏仁饼香传承三代

学成归澳打理家业

1935年,澳门内港码头熙来攘往,不少人临行前会买些点心充饥。在码头附近的清平直街,黄若礼的爷爷黄洁滨创立一家出售杏仁饼、光酥饼的饼店,这就是咀香园的前身。随着越来越多人特意将这些点心带回家,送给亲友品尝,便渐渐演化出“手信”。

上世纪60年代,黄若礼的父母接手咀香园。黄梁秀浈改良传统制法,将炒香的杏仁粒加入饼中,选购进口的上等炭,沿用古法木桶炭烧技术进行烘焙。这使得杏仁饼甘香松脆、齿颊留香,更获誉“咀香饼”,一时间声名远扬。加上港澳间交通便利,咀香园生意越发兴旺。

“小时候,来往港澳的客船在夜晚启程,父亲常常抱着熟睡中的我去卖饼。”黄若礼回忆,每回醒来,他睁开眼就看见码头的长堤。“咀香园不仅养大我们七个兄弟姐妹,还让父母能供我们去国外读书。”

1993年,在美国读会计专业的黄若礼学成归来。彼时,澳门内港码头繁华不再,手信业日渐没落。原本,他打算另创事业,但不忍见年迈父母日夜操劳,便帮忙打理家业。

眼见店里记账仍沿用毛笔和算盘,黄若礼提议用电脑办公,并着手建立员工考核制度,以减轻父母的管理压力。当时澳门的电脑普及度尚低,很少店铺会用上电脑,但咀香园走在了前头。

1997年,咀香园在澳门新马路开设第一家分店,已在店里工作四年的黄若礼意识到这是创新的机会,答应父亲全权打理。自此,他实行全面改革,采用店长制和会计核算的计算机化,让咀香园渐渐走上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从夕阳行业到大买卖

84年老店因回归换新颜

但由于回归前澳葡当局管治不力,社会治安混乱,澳门旅游经济大受影响,许多店铺被迫倒闭。咀香园的营业额也降了八成,艰难度日。

为寻出路,黄若礼想拓展海外市场。几经辗转,他找到一个在美国发展的香港经销商,以一个集装箱的货量打开出口业务的突破口。随后,经销商指出,咀香园的产品没有统一标识,不利于品牌发展。“这句话敲醒了我,十个产品有八个商标,就算东西再好吃,别人也记不住。”

黄若礼毅然斥资100多万元,苦寻设计师,改进并统一咀香园的商标、产品包装以及店铺设计。黄若礼告诉记者,当时店里经营惨淡,但没有辞退一个员工,还加大投入,“因为我们对澳门的未来有信心,相信回归以后,治安状况一定会变好。”

果然,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治安迅速改善。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澳门游客大大增加,买手信的人也多了起来。而此前建立的鲜明品牌形象,则帮助咀香园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吸引了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经销商。

“正是因为澳门回归,原本被看作是夕阳行业的手信业,才会又兴旺起来。”黄若礼感慨,最困难的时候,很多同行都关店结业,这一行看似没有前景,但毕竟是三代的产业,这中间的感情外人难以理解,“靠着咀香园,爸爸妈妈将我们兄弟姐妹7人全部送去海外读书,我们都对它心存感激。”

澳门回归后,黄若礼带着咀香园品牌,以几乎每年一家分店的速度一路挺进。扩建厂房、购置机械设备、聘请人才、创新口味……在他的掌舵之下,咀香园的门店在澳门遍地开花,已拓展至12家分店;旗下产品驰名中外,远销美国、新加坡、澳洲、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

借传统味道打天下

不忘传承澳门文化

大三巴下的澳门街,有种古早味。百多年来,这种“手工制作,炭火烘焙”的香味,一直吸引着外来游客——从当年的香港人到如今的国内外游客。从最出名的杏仁饼、鸡蛋卷、鸡仔饼,到永远吃不腻的猪肉干、花生糖、腰果糖……这些都是澳门味道的关键词。

“我想做的,就是把这样的味道传承下去。”总戏谑自己也渐入中年的黄若礼有空时会到店里转转,在不少老员工眼里,头发永远梳得一丝不苟的老板就和当年刚大学毕业归来一样年轻,对产品精益求精。

黄若礼笑说:“澳门很小,产品好的话,很快就会传得街知巷闻,但要把整个行业带旺起来,归根到底是因为‘人心的回归’,越来越多人对传统味道、对中华文化的认可。”

事实上,由于家族企业没有很大的业绩压力,所以一直以来黄若礼和父母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传承好澳门味道和文化。“我们每周都会专门开会品尝产品、讨论品质,既要推陈出新,也要吃得到我小时候吃过的味道。”黄若礼表示,尽管机械设备可以加快效率,但生产环节中仍有许多步骤在坚持手工制作,不希望过度商业化而丢失了传统的味道。

此外,黄若礼也非常注重推广澳门形象。在咀香园的各式广告中,对澳门旅游和文化的推广几乎占到了一半篇幅。“咀香园扎根在澳门,是跟着澳门一起成长的,我们也希望为推广澳门出一份力。”

2003年,黄若礼荣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的“2002年度澳门旅游功绩勋章”,成为澳门手信业第一个获此勋章的人。咀香园也屡屡获得“港澳优质诚信商号”“澳门十大品牌”“最受欢迎手信店”等殊荣。

12月上旬的大三巴景区已挂起了圣诞饰品,充满异域情调。回归后开起来的咀香园门店内,制饼师傅有条不紊地打制杏仁饼,放进木桶内,古法炭烧烘焙……随着新鲜出炉的一件件饼点,澳门特有的浓浓杏仁味,越飘越远。

【统筹】谢苗枫 曹嫒嫒

【记者】欧楚欣

【拍摄/剪辑】欧楚欣

【海报设计】欧楚欣

【图片】欧楚欣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实习生】杜安琪 刘佳荣

【作者】 欧楚欣

【来源】 一面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