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入行 一辈子情结
90岁的李芳福慈眉善目,提起他来,圈内无人不晓。他是中国当代绵竹年画北派宗师,从艺近八十年,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大小奖项无数。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李芳福成功入选。
李芳福的祖上常年经营年画生意,享有盛名。年幼时,他父母早早地相继去世,家道由此中落。他本人也不得不在十二岁的时候,走上了一条拜师求艺、靠艺吃饭的苦寒之路。说到苦寒,由下面这段他人记述可窥见一斑:
六岁时,父母去世了,他跟随哥嫂生活,一年四季穿草鞋短裤,冬天冷得鼻涕长流,嫂子仍逼他做清洁,光脚在结冰的水里洗菜。舅妈心疼,一咬牙背上几斗谷子找了位黄姓绵竹年画画师,让李芳福拜师学艺。李芳福每天上午担水、扫院坝、洗衣服、煮饭,下午带小孩。一年过去了,黄画师未传授半点技艺。第二年,在李芳福舅娘的哀求下,黄画师才答应让李芳福跟随门下的年画匠人学艺。那时,画年画是匠人维持生计的技艺,谁都怕别人抢饭吃。李芳福入门快,又肯钻,技艺增长很快,教他的匠人更是心存戒心,遇上关键处,总爱留一手。为学到真传,李芳福每天早晨在为黄家担满水缸后又帮邻家担水,以此挣几个铜板,中午就拿上铜板给师傅舀酒买菜。
天赋加上不懈的努力,李芳福终于学有所成,解放前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画师。
近几年,好些新加坡、美国、日本的客人慕名上门求画,李芳福的年画因此远渡重洋走向了世界。
潜心钻研 自有风格
李芳福自幼练得一手“悬腕”功,习惯将年画墨线稿贴在墙壁上,手端颜料碗依次上色,再于案上画脸开相。
做纸
印线
上色
勾线
敷脸点睛
有一点老人也很是得意,那就是鸳鸯笔技法。鸳鸯笔乃一种特制的扁笔,画的时候一边蘸水、一边蘸色,一气呵成。鸳鸯笔不仅考验身心素质,更考验着技法的含金量,他手下的徒弟必须要经过这一关的考验。
李芳福说,绘制年画就是“画心”。
“画画心态要平和,如果想着靠画画挣好多钱,无论是谁,画出来的画都不好。心里幸福,配出的年画颜色才平和。”
画笔与色彩,源自心中的平和舒展,不求一蹴而就、成名成家,守得住内心的清贫,才会有德、艺皆具的好作品。
老人最爱画武将,英武的身姿、厚重的甲胄、锐利的眼神,线条讲求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相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难以想象,一个农家艺人,从未接受过美术方面的专业进修,却能画出造型夸张、色彩明丽、体态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
他画遍了《永镇家宅》《二十四孝图》《福禄全家》《双扬鞭》等历史典故人物和民俗风情,继承发扬了绵竹木版年画最有代表性的“填水脚”手法和“鸳鸯笔”,形成了绵竹年画北派独特风格。
坚守80年 只因为热爱
李芳福早在2006年就被中国民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名录,2018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头上还顶着“绵竹年画北派宗师”这一桂冠。
虽然如此,他的生活并不宽裕。
他们一家原本住在拱星镇外的一个小山村里,在那里种地为生,空闲的时候画些画拿到集市上去卖,以此维持生计。因为生活窘迫,儿子李道春还曾带着妻子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经营年画,李芳福决定还是要进到绵竹城里来。
下面是其儿子李道春的一段描述,可见老人处于何等窘境:
终于在安国街的那个菜市巷子里找到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房,这样经济上能够承受,房里既是作画的地方,又是卧室和厨房。为了节约空间,父亲就直接在货柜上放了一块板子,作画就在那块板子上了,有时候连转身都很难的。房里有一条长凳,这就是提供给客人休息的地方。长凳和玻璃柜之间的距离只能容下一个人,很窄很拥挤。自己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多次想招收门徒传承技艺,肯定无法成行。但就是这样的环境,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传承着他手工的年画技艺。他说就是再节约点,就是一天少吃一顿饭,也要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年画。
李道春因生活所迫带着妻子外出打工时,画笔并没有放下。而作为孙辈的李德敬本科毕业以后,放弃了已经考取的研究生机会,也毅然返乡承继祖业。尽管一切的一切,仍然艰难。
单从授业带徒来说,李芳福也收徒,但继承这门技艺需要几年的时间,学徒又需要收入,收入从何而来?老人给不起的。但是,这门技艺还是要传承下去,老人只好亲力亲为,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责无旁贷。
2008年,汶川地震将李芳福的祖宅震塌。曾经的家有翠竹相伴,竹外是一坝稻田,远处矗立着连绵的高山。上百年的祖宅,顷刻间化作了废墟。虽然人身无恙,但古版已经所剩无几了,更要紧的是:家没了!
换作他人,恐怕早已身心俱疲,支撑不住,甚至垮掉了。然而,精气神十足的老爷子依旧在坚守。
常年劳累过度,李芳福患上了痛风症。2015年年画节期间,李芳福突发痛风症,右腿膝盖红肿疼痛。为了不耽误年画展览,李芳福未告知远在外省参加画展的儿子和孙子,高龄的他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推着人力三轮车,载着年画赶往中心广场摆展,还拄着拐杖为过往群众和游客义务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的人。
致力传承
“年画制作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全部需要纯手工制作完成。大多数人认为年画工序多,挣钱太慢,都不愿花心思和时间了。”
李芳福说,他这一生收的徒弟数不胜数,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屈指可数,很多徒弟出师后,因挣钱少,迫于生计而选择了放弃。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年画、传承年画,2010年至今,在孙子李德敬的带领下,李芳福全家人每年利用暑假免费举办年画技艺传承班,学生上至六旬老人,下达几岁孩童,培养了一批批热爱年画的年轻学徒,这让李芳福颇感欣慰。
执笔即执念,李芳福说,尽管自己已是90岁了,该安享晚年了,但绵竹木版年画早已融入自己的生命里:“有我在的一天,就要把这项技艺继续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失传。”
参考资料:
《绵竹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芳福》,四川旅游新闻网
《李芳福:“把一生都奉献给绵竹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代报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