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一轮国企改革——看我国如何践行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通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构建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企业经营权分离,实行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平台作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最近,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在国家的授权范围内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这些企业自己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这实际上就是说明当这些企业在“国企改革”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后,投资战略将会更符合国家战略,会更向战略性核心业务靠拢,国有资本的价值得到维护和加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将会得到提升加强。


根据公开信息,2018年底获批为试点企业,经过4年的国务院国资委的具体支持与指导,华润集团因功能定位准确、资本运作能力突出、布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从之前“管人”到“管资本”的过渡中,华润集团秉承“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多元化管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动创新,促进各项业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此轮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那些“大而不强”的企业“又大又强又可持续”。不得不承认就像世界500强,我国的企业最多,但是看看盈利情况呢,我们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徒有其表”——不可持续,国有企业的这次改革就是为了让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强做优做大。


说到国企改革,网络上不断有人说这是在向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靠近,我个人也感觉确实如此,最起码很像。简单说一下什么是“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公司(Temasek Holdings)成立于1974年,是由由新加坡财政部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公司,但是新加坡政府拥有100%的股权,虽然是个企业,但是目的确是为了“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


实际上,淡马锡的创建和新加坡的国企改革也是密不可分的。新加坡建国初期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创造就业机会,然后就兴办了很多企业,但是问题是这些企业后续的管理面临着如何管好或者最优化管理的压力——这和我们今天国有企业的情况很像,企业由国家出面兴建,发展起来了,到了今天企业大而不强,国有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大的下滑压力。而国有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那么“私有化”就是最优解。因此在我们的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成熟的今天,就需要考虑把那些“试点合格”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种国家层面的“私有化”实际上还是牢牢地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只是转为了更隐秘的“股权控制”。


根据公开的资料,淡马锡的运作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由于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意味着今后国家不能也不会再干预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特别是被划分为商业类的国企,国家将仅仅“履行出资人的义务”,只需要关心自己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当然在背后还是牢牢控制。


淡马锡的股权虽然100%掌握在国家手中,但是财政部只负责任命董事会成员和主席,以及审核财报,具体的运营交给了董事会,决策权和经营方针都交给了董事会;而且下属的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和淡马锡没有直接的关系,运营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这种让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都接受的模式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依然通过股权控制经济命脉,但是下属企业却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于是不仅资产不会流失,而且资产得到了保值和增值——股权人——国家肯定是想要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去能给自己带来利润最大化的领域投资发展。


淡马锡模式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国家会丧失对一部分企业的控制权,而且国有企业也将会变成一个“只需要向公共财政上缴收益提高了比例”的“独立王国”——由高层权贵把持。淡马锡也不过是个“过度产物”——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国有企业只有真正转化为“私有化”才能实现其长远且可持续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