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同样是鼓励生育,日本让孩子免费上幼儿园,妈妈们看完坐不住了

很多妈妈应该最有感触,

虽然放开二胎也快3年时间了,

但是很多家庭并没有选择生二胎。

高昂的生活支出、教育支出,

家里养一个都费劲。

入学太难,

学区房太贵……

现实问题就摆在那,

大家自然也不会想着再生了。

不但中国是这样,

其实亚洲很多国家,

对生孩子的意愿都不高。

给大家看一张图


这是近40年的生育率变化趋势,

横轴表示年份,

纵轴表示生育率,

一共九条曲线,

除了印度的出生率略高于世界平均值之外,

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都远低这个标准。

尤其是日本,

生育率一直都是最低的,

导致现在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

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龄

仍然在工作岗位,

退而不休。

年轻人面对高消费、高压力,

不结婚生子,

也不买房置业

已经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


针对这一社会问题

日本政府决定召开了

“人生100年时代构想会议”

在2019年10月以后

家庭收入满足一定条件时,

孩子的保育园到大学的学费,

全部免除或减免。

这意味着

日本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出来,

至少在学费方面,

是不用花钱,

或花很少的钱了。

不仅如此,

妈妈在生完孩子后,

如果想继续上班,

也不用为带孩子发愁,

0-3岁孩子可以放在保育班,

只要属于低收入家庭,

就可以享受免费日托服务。


到了3-5岁

孩子可以免费读幼儿园。

一共2万亿日元的“育人革命”预算里,

有8千亿都用在了学龄前孩子身上。

养育孩子的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

生育的意愿也就上来了,

都说教育是一个国家,

最廉价最有效的国防。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

日本每年都投入大量教育经费,

至此,

日本已经有25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其中22个为自然科学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

如果抛开民族情感。

日本人展现的,

高度自律的国民素质,

与人交往的良好礼仪,

都归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对各个学龄段孩子的教育,

都秉承一惯的严谨认真

不会在任何一个环节松懈,

即使在学龄前时期,

还是有很多值得妈妈们深思的地方。

01


早、晚超时保育政策


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

有了孩子以后,

如果老人不能帮忙带,

很多妈妈就要辞去工作,

0-3岁全天带娃,

3岁以后早晚接送,

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工作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导致很多妈妈被迫从此离开职场,

家庭收入少了一大部分。


在日本,虽然幼儿园是9点上课,

但是为了不影响家长工作,

日本幼儿园实行“早晨保育”,

家长7点就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交给老师来带。

等孩子再大一点,

孩子自己就可以乘坐学校的校车,

不用让家长每天接送了。


虽然放学时间都在4点左右。

也正是大人的工作时间,

为了让爸爸妈妈安心上班。

如果家里没有退休老人,

也可以申请“延长保育”。

下班后再来接孩子。

在安全性方面,

有着非常严格的门禁制度,

老师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家长以外的人

必须要保证孩子来回安全。

02

“变态”身体素质教育


日本对孩子身体素质训练,

简直到了苛刻、甚至变态的程度。

很多都是咱们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比如:侧空翻、十级跳箱等。

相比起国内最低标准的体育考试,

这些难度真是太大了。

但是我们看到,

孩子都可以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


在国内,

孩子在学校运动中不小心受伤,

家长会和幼儿园老师讨个说法。

在日本,

要是孩子因为运动而受伤,

家长反而要向老师道歉,

觉得孩子添麻烦了。


在变态的身体训练中,

孩子的心智、体能,

都在不知不觉中,

越发强大。

03

冬天也要穿短裤


国内幼儿园的孩子,

一到冬天就穿的像粽子一样。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

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

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


刚入园的时候,

三天两头就冻病了。

而日本妈妈说起这事,

答案叫人目瞪口呆:

“是啊,就是让他们得病的啊”。

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

在寒冬里锻炼身体。

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

顽强的意志。

04

女孩子踢足球、运动会没有个人冠军


咱们国内的体育活动,

那些对抗激烈的篮球、足球类的运动,

一般都是男孩参加,

女孩一般选一写比较轻松的运动方式,

比如:羽毛球、网球、跳绳……


但是在日本幼儿园,

年中组的jumping课、

年长组的足球大会、

女孩和男孩一样,

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

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

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

慢慢地,体力和勇气都练出来了。

运动会,只有团体赛,

没有个人单项比赛,

最终只有胜利的团队,

没有胜利的个人。

强调参与,

不鼓励相互对比。


几个月大的孩子,

不光是已经入托了,

而且还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

比方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

他们哭着拼命向前爬的画面,

还是有点打动人的力量的。

05


放手让孩子自己背包、换衣服


中国的家长们都有个习惯,

什么事都喜欢帮孩子做。

在孩子眼里,

家长是万能的,

所以,公主病、王子病就来了。


日本的幼儿园规定,

孩子要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包,

装书的、装毛毯的、装餐具的、装衣服的、装备换衣服的……

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

B包多少厘米宽,

C包放在D包里,

通过这些繁琐的生活细节,

可以锻炼小孩子的耐心。

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

难怪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做得如此完善。

而且这些包都是小朋友自己背着去上学。

家长都是空着手。

而且还都跑的飞快,

赶上下雨天,也不例外。


大部分幼儿园都是统一服装,

到了幼儿园,

就要脱下制服里的套头衫和自己的鞋子,

换上玩耍时的罩衣和芭蕾鞋。

妈妈就只管看着,

不会亲自代劳。

通过 每天的穿衣换衣,

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

童年时间的培养非常重要。

06

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国幼儿园,

大中小各班在各班上课,

到了日本就不一样,

每天有两个时间段,

上午9:30之前,下午3:30之后,

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

大小一起追逐打闹,

玩得很嗨。

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兄弟姐妹的感觉,

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在一起玩闹中,

大孩子讲的道理。

小孩子更愿意接受,

教育丝毫不刻意,

变化也特别明显。

日本的幼儿园的老师,

个个都是专家,

能量爆棚 ,

一个班少则20个人,

多则30个人,

只有一位老师。


30个孩子的美术、音乐、阅读,

30个孩子的生日,

30个孩子的大型发表会、

运动会全是这一个老师,

凡事都有条不紊,

给孩子最好的人生启蒙。

07


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中国的幼儿园启蒙教育理念 ,

虽然旨在使早教充满轻松愉快气氛,

事实上却把幼儿推向了课后补习班。

上海一个名叫黄豆豆的孩子,

四岁时除了平日上幼儿园以外,

就开始在周末上数学、语文和英语课。


在日本的幼儿园,

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

孩子们没有课本,

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

学校的教学计划中,

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

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

问教什么,

答案永远也想不到--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

在日本,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

“笑眯眯”最重要,

一个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还教什么?

“教学会说谢谢”

总之,

这里强调的和国内是非常不同。


但是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

孩子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这方面的收获却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08

注重食育


到吃饭的时候,

咱们中国的老师习惯要求孩子

快点吃、不许剩饭。


在日本,

幼儿园老师从来不催孩子,

提倡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

不规定多长时间必须吃完,

但必须讲究用餐礼仪,

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

节俭的内涵来。


家长还会偶尔带孩子去断食疗法机构,

排毒疗养。

虽然断食排毒不会饿,

但是孩子要忍住馋,

需要良好的自控力。

从小培养健康意识。

09


传统节日活动从娃娃抓起


在我们的印象里,

属于是孩子的节日,

貌似只有六一儿童节,

不用上课,

尽情游戏,

名正言顺的吃到平时被限制的食品。

日本的幼儿园,

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

观察过多少次动物和植物。


除此之外,

捡橡子,打年糕,开运动会,

为社区演出、拜寺庙,作品展……

名堂多多。

而且,

带孩子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

讲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

让传统文化扎根在孩子心里。

10


从幼儿开始的礼仪教育


很多人还记得,

前不久落幕的世界杯比赛中,

日队最终无缘八强,

现场的球迷一度落泪。

但即便这样,

球迷仍然将垃圾收拾进垃圾袋,

保持看台的一片干净。


日本队离开前,

还打扫了更衣室。


他们清理了一切,

跟没用过一样,

还用俄语写了句“谢谢”。

高度的自律、良好的礼仪,

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这种融入骨子里的素养,

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灌输给孩子了。

在日本,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

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


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

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

完成整个仪式。

而且,

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

一直相伴到终生。

可见,

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

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11

佛教思想传递"感恩的心"


寺院的周围通常建有幼儿园,

寺院的主持又兼任幼儿园的园长,

这在日本各地都是非常常见的。

幼儿园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受一次教诲,园里

最重要的节日一定要拜佛,

佛诞日、涅磐日都有活动。

日本人相信,

从小对孩子进行佛教思想的浸透,

会使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咱们中国很多家长,

给孩子过生日不是大吃大喝,

就是名牌礼物。

但在日本的幼儿园,

孩子生日前,

老师预先与他的父母联系,

询问名字的由来,

还借来孩子自出生以来的照片在班上展览,

并请孩子的母亲写信谈谈孩子出生时的情况,

并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


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由来,

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喜悦和感恩。

日本人坚信,

孩子从小知道尊重生命,

长大后就很少会做出越轨的行为。

而在幼儿期,

通过为孩子们过生日、

教他们培育动植物等活动,

都可以让他们在朴素的惊奇和感动中了解生命,

是培养生命尊重的绝佳机会。

12

简朴的幼儿园

日本幼儿园,

不论是公立的(由政府办的,教师可以享受公务员的待遇),

还是私立的(由教会寺庙办的),

他们的课室都极为简朴,

看不到一点“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


除了一架钢琴、

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手提式的收录机,

是显得稍微“高级”一点,

其硬件均比起国内要求的“五机一幕”相差较远。

至于幼儿的玩具,

则是一些硬纸皮、

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

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

还有大量的图书,

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

只见幼儿乐在其中。


日本幼儿园,

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

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

殊不知,

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

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


科技的进步,

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

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

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

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让孩子受益终生。


以小见大,

对幼儿的教育尚且如此,

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

理念的先进,

就可见一斑了。

有人说,

未来国家或企业的竞争,

不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竞争,

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

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

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竞争。

当我们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的孩子的同时,

我们也不要忘记一点:

教育就是最廉价的国防,

从小抓好教育,

才是抓住了强国之本。

专注家庭教育,分享教育理念,更多优质育儿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