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12,读者毛先生来电:后市街有一家卖了15年春卷皮和葱包桧儿的夫妻店。丈夫老杜58岁是杭州人,老板娘叶大姐50岁是衢州人。叶大姐做春饼,丈夫帮卖。
杭州人过春节少不了春卷这道菜。我们做春卷,都认准要这家店的皮子。现在春节临近,春卷的销量一天比一天好。她家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要用100多斤面粉。
这家开了15年的夫妻店,在高银巷小学斜对面。门面很小,没有门牌,靠墙摆着一块大白板,红色彩笔写着几个字:“杭州特色小吃,葱包桧儿3元/对,春饼10元/斤。”
叶大姐的店面
走上四五级台阶,老板娘叶大姐笑呵呵地迎了出来。
“早上一直在做饼皮,忙到现在。”叶大姐圆脸,扎马尾,特别爱笑。
杭州人过春节不吃春卷,就好像没有年味。后市街上的居民做春卷,大多数是要来叶大姐家买春卷皮。毛先生的外孙女前两天放学回家,嚷嚷着要吃春卷,于是他特地跑到后市街,买了一斤二两的春卷皮。“我们做春卷,都认准要这家店的皮子。附近居民都晓得的,市场上卖的那些,没法比!”
现在临近新年,来买春卷皮的人特别多。叶大姐家平时一天能卖30斤到50斤皮子,现在一天能卖七八十斤。春节最热闹的时候,一天用掉100多斤面粉还不够,供不应求。
有街坊的孩子在新加坡留学,放寒假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叶大姐的店里来买春卷皮和葱包桧儿,说在国外“就想念家乡的这个味”。
为什么大家喜欢叶大姐家的春卷皮?
叶大姐拿起一张春卷皮,摊在手心说,好的春饼要皮面薄而均匀。“透过春卷皮,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的手指。”接着,叶大姐拉了拉春卷皮,“而且皮子要有韧劲,不容易破”。
叶大姐做的春卷皮特别薄
做春卷皮,听起来简单的,其实也考究的。买面粉,只买河南的高筋粉,质量好、韧劲足;摊面皮时,面糊要稀薄适中,不多不少放得刚刚好,这个没有标准,全凭经验和手感。
一年365天,天天打面糊压面饼,叶大姐的手臂也比一般人要粗壮些。她卷起袖子让我看:“喏,我都有肌肉的。”
不过,这样对关节的磨损也很厉害。她右手的手肘和手腕处都有些微微发肿。
“到了晚上关节就酸痛,有几个老顾客知道我这个毛病,还送了红花油和药膏给我。”叶大姐说。
以前年纪轻,生意忙起来,凌晨一点就要起来做春卷皮,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能休息。碰上过年过节,一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现在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只能把一些批发的生意都给推了,凌晨三点起来干活,晚上7点半收摊。
正说着,有顾客来买葱包桧儿,叶大姐娴熟地打开炉子,把卷好的葱包桧儿平摊在上面。
用力按一会炉盖。打开。给葱包桧儿翻个身,换一面继续压。一两分钟后,一个泛着金黄色泽的葱包桧儿就出炉了。再抹上自制的辣酱和甜面酱,香味扑鼻。
“油条分成两截,就代表秦桧夫妇两人,把他们包在面团里炸,就像捆绑了下油锅一样。”叶大姐说,葱包桧儿就是要压,把油条里的油压出来,才会松脆好吃。
叶大姐23岁嫁来杭州,起初在小学做代课老师。2002年,她和丈夫老杜在家后门口辟出一块四五平米的空地,专卖杭州特色小吃葱包桧儿。“其实我们老家是没有春卷和葱包桧儿的,我来了杭州以后,才晓得这两样东西。”
但丈夫老杜是地道杭州人,对葱包桧儿的口味很讲究。
万事开头难,第一次揉面做皮子,她几乎把家里变成了面粉厂--面粉团子捏不牢,甩一甩,粉飞得到处都是,脸上、头上全是白花花的:“浪费了一包面粉,估计有个50斤。”
几个月过去,熟能生巧,叶大姐的葱包桧儿越做越好。到如今,已整整15年。家里的宝贝女儿都长大上大学了。
店里的每张皮子,都是叶大姐一张一张手工摊出来的。不仅附近的居民喜欢吃,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网上看到评价,专程赶来尝鲜。
都市快报记者 林琳 文/摄
编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