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现代无锡经济实力为何会超过苏州。
#无锡# 和苏州的发展比较需要追溯历史。苏州历史上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经济富庶,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闻名于天下。自近代以来,经济也有发展,但却落后于无锡。无锡近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笔者认为有3个原因:
一是无锡人文精神的结晶。无锡自明代东林党始,就形成一种经世致用、讲求实效的学风。从小受到经世之学熏陶的薛福成在清末洋务运动中提出重“商”(此“商”含工业)思想和“实业救国”的思想,近现代无锡产生了众多的经济学家,说明经世之学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着无锡人,是无锡近代经济崛起的人文精神根源之一。无锡在解放后,成为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也是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从实际出发,打破计划体制的框框而发展起来的。
二是有一大批敢为人先的实业家、工商业者,尤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代表。鸦片战争前后,无锡就已有若干商人在上海立住脚跟,打开局面,近代以来到上海创业的无锡人几乎是代代相传,到上海打工、“学生意”成为时尚,上海铁业、机械业中的“无锡帮”就是由此形成的。无锡最早的、最有实力的企业大都与上海有关。当然无锡也产生了许多本土的实业家或工商业者。无锡的实业家、工商业者在获取利润后,大都不是先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而是用于投资再生产或报效于社会公益事业。无锡正是有了一大批工商实业者,才使,无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就名列全国前茅,被称为“小上海”,被称为暴发户。解放初,苏南行政公署设在无锡而非苏州绝不是偶然的。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同样有一批敢为人先的企业家,才使无锡经济勃勃有生气。
三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主要是指水运。无锡处于长江下游的蜂腰地带,古代即为常州府与.苏州府间的必经通道,是长江至太湖的必经通道。古运.河同样是横贯常州城、无锡城,经过苏州,但无锡成为近代以来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并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无锡不产棉花,却成为苏南“布码头”,并带动纺织工业的发展。这是由于无锡地处苏南地区中心,人们很容易看中这一集散地,又由于无锡城北有古芙蓉湖留下的大片开阔水域,便于停留粮船。沪宁铁路的通车更是如虎添翼,使无锡交通枢纽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90年代以来苏州经济为何会超过无锡。
90年代以来,无锡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但苏州则是发展得更快。苏州经济何以超过无锡,笔者认为有这样4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一是实行市管县体制,苏州管6个县,实力大增,无锡仅管3个县,相对弱小。这一点造成两地的不可比性。
二是国务院决定将新加坡工业园区设在苏州,无锡的新加坡工业园只是苏州的一角。苏州自建立工业园区及新区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外资产业区,到了收获时期,预计由此而产生的苏锡差距还将拉大。
三是苏州的区位优势比无锡更好。改革开放以后,无锡虽然仍是苏南的交通枢纽,但苏州更接近上海这一“龙头”,比无锡的地理位置更优越。
四是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在下文另将展开分析。
看待苏州的发展如果一味强调客观因素, 那是不科学的。更应看到有重要的主观因素。
1是苏州的创业、创新、艰苦奋斗精神要比无锡大而强。苏州有了新加坡工业园这一只翅膀,但并没有躺倒在已有成绩上,而是继续创业,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可以说是苏州的另一只翅膀,使苏州两翼齐飞。张家港精神全国闻名,最能代表苏州(包括县域)的创业精神。
2是苏州有远见卓识,有亲和力。苏州愿意接纳6个县而不怕背包袱就是力证。李光耀看中苏州而不是无锡,这与苏州的环境以及人文精神有关。苏州提出要制定能管50年的发展规划,要超前地、着眼于长远地以国际眼光去规划,这是对过去规划工作的深刻反思和变革。
3是苏州的改革开放意识强。苏州固然有好的区位优势,但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积极主动热情,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把为外商的服务工作做到了家。
实际上,新加坡工业园当初投资苏州也只是意味着外商的投石问路。就现在而言,外商无论是投资的面还是投资的质与量都已今非昔比。大凡做成一件大事,都有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苏州、无锡的发展历程何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