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种曾改变历史的植物,人类曾对它“如此疯狂”

1890年,曾经是世界领先的咖啡种植业的斯里兰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场长达15年的锈病使斯里兰卡咖啡产量降至原来水平的二十分之一。更糟糕的是,虽然英国殖民地政府派出了优秀的植物病理学家,但当时的技术条件仍然无法解决咖啡锈病。面对几乎被铁锈摧毁的咖啡种植园,绝望的种植园主最终选择了放弃。受感染的咖啡树被摧毁,在相似环境中生长的茶树被用来填充土地。这一变化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的“国饮”从咖啡变成了茶,茶文化开始在英国社会盛行。最终,英国人开始用“我的那杯茶 (my cup of tea) ”来指他们喜欢的东西。不为人所知的是,除了引进茶叶,斯里兰卡咖啡种植者还引进了另一种经济作物橡胶树,后来影响了历史。

橡胶家乡在南美

自然界有12000多种植物可以生产乳胶。换句话说,所有这些植物都生产橡胶。但只有一种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橡胶的树种——三叶橡胶树。它生产的乳胶,橡胶含量高达50%,在所有乳胶厂中名列前茅。此外,三叶橡胶树的寿命很长,可用于橡胶生产长达30或40年。这些优点使橡胶树几乎成为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

三叶橡胶树虽然生产能力突出,但对其生长环境却相当挑剔,这极大地限制了三叶树的种植面积和种植面积。三叶草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当温度低于10℃时,橡胶树的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一旦发生霜冻,橡胶树会很快死亡。因此,三叶橡胶树只能生活在平均温度在20~30℃之间的温暖地区。另外,由于树冠巨大但枝条不结实,抗风能力差,所以种植区不能有大风天气。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低纬度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与人工橡胶树相比,野生橡胶树的分布面积更为有限。世界上大多数野生三叶树生长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中,巴西是其中最大的。因此,三叶橡胶树也被称为巴西橡胶树。

丛林中的“黑色黄金”

天然橡胶的使用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考古学家发现,当时生活在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已经在使用,天然橡胶制作橡胶小球用于娱乐和运动。由于中美洲没有三叶橡胶树,奥尔梅克人使用的橡胶来自弹性卡斯桑木的乳胶,即巴拿马橡胶树。与奥尔梅克人不同,亚马逊雨林中的土著人更能实际地使用橡胶。他们用橡胶处理衣服使其防水。

虽然原始部落很早就开始使用橡胶,但人类社会真正发现橡胶的巨大价值,还是要归功于来自欧洲的探险者。1736年,法国探险家拉孔达明将亚马逊雨林的天然橡胶带回法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这种新型材料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业界对橡胶也有浓厚兴趣。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生产塑料或其他合成材料的能力,天然橡胶由于具有弹性、可塑性、轻质性和防水性等优点,成为最理想的防水材料。早期天然橡胶的主要用途是制造各种雨衣、靴子和雨衣。

1844年,美国发明家固特异发明了橡胶硫化技术,大大提高了橡胶的耐温度变化能力,彻底克服了天然橡胶制品冷天硬化、热天软化的顽疾。

硫化技术使橡胶成为真正实用的工业产品。在这项技术发明后的30年里,工业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增长了100多倍。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充气轮胎。随后,橡胶充气轮胎成为该车的标准配置。进入20世纪,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橡胶轮胎的产量不断增加,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人们甚至称之为“黑色黄金”。

随着天然橡胶价值的不断上升,胶乳收藏已成为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无数人怀着致富的梦想冲进亚马逊丛林,试图找到一座能让自己致富的“黑金矿”。

从西到东大转移

在橡胶工业的初期,所有的橡胶都是从橡胶树生产的胶乳中提取出来的。

首先,采胶工人用斧头在橡胶树上砍下一个洞,从开口处收集胶乳。虽然这种“开洞法”不会立即杀死橡胶树,而且可以反复收集胶乳,但会大大缩短橡胶树的寿命,橡胶树经常被砍几次就死了。落后的生产模式很快吞噬着雨林中的橡胶树,但该行业对橡胶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于是开始尝试橡胶树的种植。

与天然橡胶树相比,人工橡胶树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热带雨林中三叶橡胶树的自然生长非常稀疏,每公顷大约有两棵树,采摘橡胶的人在路上花了很多时间;而人工橡胶林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每公顷600棵树,密集分布提高了采胶速度,而且方便照顾橡胶树。尝到甜头后,南美的橡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里,南美橡胶种植业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仅美国汽车巨头亨利福特就在巴西拥有3000多公顷的橡胶林。

随着人工种植技术的发展,橡胶树不仅走出雨林,而且开始走出南美。1876年,英国人韦翰悄悄地把7万颗橡胶树种子运出巴西,送到英国。韦翰的举动彻底改变了橡胶工业的生产格局,橡胶树从西半球传到了东半球。

由于英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不适合橡胶树生长,这7万颗种子的第一个立足点就是皇家植物园的温室。在人工环境的精心呵护下,2300多颗种子发芽长成橡胶树苗。英国人随后把这些幼苗送到了他们的亚洲殖民地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当时也叫锡兰,部分土地靠近赤道,那里的气候与亚马逊丛林地区相似,土壤条件适合橡胶三叶树的生长。尽管大多数树苗在长途海上航行中死亡,但数百株存活下来的幼苗在两国生长良好,逐渐扩散到橡胶种植园,并蔓延到周边国家。中国第一棵三叶橡胶树是1904年从新加坡引进的,当时新加坡也属于马来西亚。

橡胶王国的消亡

橡胶树已经在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生根发芽,而且两国的种植业都以咖啡为中心,人们没有意识到橡胶树的巨大价值。直到19世纪90年代,锈病才摧毁了这些地区的咖啡种植业。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橡胶种植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到1907年,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种植了超过30万公顷的橡胶树。

除了抓住锈病带来的机遇外,科学家的努力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中,当时担任新加坡植物园主任的英国科学家里德利贡献最大。他的连续攻丝方法堪称橡胶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橡胶树体内有一种类似动物乳腺的组织叫“乳管”。负责乳胶的生产和储存。当胶乳管被外力打开时,内部压力会推动胶乳流出。由于大部分乳胶管位于树皮中,所以采胶机只需切开树皮,乳胶就会从伤口流出。与“开斧法”不同,雷德利发明的割胶法只需要在树皮上切一个很浅的切口,不接触形成层,可以收集胶乳,不会严重影响橡胶树的健康。因此,橡胶树的有效期从几年延长到几十年。采用割胶法后,亚洲橡胶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南美远远落后,亚洲国家开始占据世界橡胶工业的领先地位。

最终摧毁南美橡胶工业的是一种病害。1905年,巴拿马橡胶园出现了一种橡胶树病害,命名为“南美叶疫病”。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南美叶疫病”肆虐中美洲,并在1930年蔓延到巴西。“南美叶疫病”是由一种叫做叶枯病的真菌引起的。这种真菌喜欢感染橡胶树的幼嫩部位,尤其是幼嫩的叶子。受叶枯病侵染的橡胶叶片大量死亡脱落,严重损害了橡胶树的生命力和橡胶生产能力。

破坏力巨大的南美叶疫病并不是一种新的疾病。它在自然界存在已久,但从未大规模流行。这是因为南美叶疫病依靠孢子在树间传播,其孢子大小相对较大,不易被风传播。在自然界中,南美叶疫病的孢子常常被病叶上的雨水冲走,然后通过雨水的流动或污染传播给动物。在雨林中,橡胶树分布稀疏,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非常大。雨水和动物传播很难突破这一空间障碍。然而,在人工林中,情况则大不相同。橡胶树相距很近。溅在橡胶树叶子上的水很容易把孢子从一棵树转移到另一棵树上。这种便捷的传播途径使橡胶园一旦发病就无法控制。

面对猖獗的病害,巴西橡胶种植园主不得不反复喷洒杀菌剂,以保护橡胶树免受南美叶疫病的侵袭。然而,大量使用杀菌剂的成本负担进一步削弱了巴西橡胶工业的竞争力。科学家们还试图开发抗南美叶疫病品种。然而,他们失望地发现,抗病性好的品种往往产胶能力差,而高产品种对南美叶疫病敏感。有科学家发现,橡胶树的胶乳生产主要依赖树干,南美叶疫病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叶片的冠部。所以他们采用人工嫁接的方法,把高产品种的树干和抗病品种的树冠结合起来。这种优势互补的结合,可以同时实现高产和抗病;然而,嫁接的成本对于橡胶种植者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在南美叶疫病的侵袭下,巴西的橡胶工业正在萎缩。到1940年,巴西的橡胶产量仅占世界橡胶产量的1.3%。过去的橡胶王国已经彻底沦陷。

如今,南美叶疫病的阴影并没有消失。东南亚和南亚的橡胶种植园非常单一。它们基本上是100多年前英国人带来的数百棵橡胶苗的后代。这些品种对叶枯病的抗性不高。一些地区集中种植的橡胶树甚至绵延数百公里,为叶枯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如果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将病原菌孢子带入种植园,可能会导致南美悲剧重演,给世界橡胶工业带来严重影响。如何规避风险,打赢与南美叶枯病的斗争,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