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今天我来讲”讲稿鉴赏|解放思想,创新作为!推动经开区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9月30日,经开区党工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2018年第10 次学习会,这也是经开区“今天我来讲”干部上讲台活动之一。会议由武进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主持,周永强等经开区党政班子全体领导出席。会上,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旭锋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创新作为———推动经开区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

“今天我来讲”干部上讲台自5月份举行首场演讲以来,成为经开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全新平台,也成了推动经开区各项工作发展的崭新课堂,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讲稿全文鉴赏

第一部分

为什么在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江苏省的开发区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发区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今天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做好经开区社会事业工作的必要性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选择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理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把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主政江苏时曾说过,全省开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一特三提升”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其中特别指出,开发区就是要有社会管理职能,要突出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优势再造。从城市社会的发展维度来看,任何起初单一功能的社会区域,最终都必然走向综合性的社会区域。常州经开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张白纸作画,一方面它经历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另一方面经开区是建立在1.3万多个经济组织,9000多家企业、户籍人口约23.5万,常住人口约48万的基础上的,我们的苏南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也早已度过了单一“工业经济区”的初级阶段,因此,强化各类服务功能配套,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东部新城,是经开区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政策的普惠和机遇的拉平,开发区原有的政策优势已不复存在,来自跨区域的激烈竞争将对开发区的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在愈演愈烈的区域竞争中,靠综合竞争能力取胜,几乎成为所有地区领导者的共识。从总体上说,我们经开区人文历史悠久,这里既有六千年历史的圩墩遗址,省、市、区级非遗项目达到47项,其中“常州掐丝珐琅画”“横山桥百页制作技艺”等2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有戚机厂、戚电厂等百年央企的现代工业文明。区域内芙蓉小学、横林实验小学等百年老校有4所,有戚机厂旧址、白龙庙、顺庄戏楼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厚重的文化底蕴才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开发区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放大、利用好这样的优势,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区域生活质量、文化休闲、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诸多社会软实力,营造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实现社会事业的长久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开区要打造全市经济的新增长极,必须以“系统的合力”即经济、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支撑,社会事业和经济二者的关系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目标高度一致。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区域投资环境的配套和创新经济平台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且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比如社会事业中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娱乐业以及部分的医疗、教育事业的产业化,都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可以这么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仅可以服务经济发展、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开发区正在经历逐步由传统工业区向特殊功能区,再向产城融合区发展的转变。经开区成立后,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工作,竭力种好经开区社会事业民生“幸福树”,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局,负责教育、卫生、村(社区)布局调整和规划建设,协助做好教育、文化、体育、民政、双拥、老龄、卫生和计划生育、残联和红十字会等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为经开区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三年来我们做了什么,还缺什么?

经开区成立三年来,我们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引品牌、聚优质”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回顾三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新”:

1

项目建设有新成效

科学制订《常州经开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和《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要求,正式启动并实施了23项重点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接近25亿元。其中经开区小学、省常中分校、横林中心幼儿园等16个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横林小学、横山桥卫生院改扩建等6个项目开工在建,市七院二期项目也即将启动。

2

品质内涵有新提升

三年来,围绕教育、卫生、民政和文化等方面,注重内涵建设和发展。

教育事业突出优质均衡。大力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区内优势教育资源。青洋幼儿园、东城幼儿园已分别与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武进区机关幼儿园开展合作办学,经开区中小学分别与常州外国语学校、局前街小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经开区内成立了戚墅堰实验中学、戚墅堰东方小学、遥观中心小学三个教育集团。通过“名校+新校”“优质校+薄弱校”等措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经开区教育整体水平。

医疗卫生突出做强扶弱。经开区与常州市卫计委签订支持第七人民医院加快发展协议,每年拿出一定的政策对七院人才引进、专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已经累计拨付资金2535万元。下一步七院将争创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同时,横山桥卫生院与常州市二院、横林人民医院与武进医院、遥观卫生院与武进人民医院等相关科室建立了专科合作共建型医联体。

民政方面突出托底保基。按时足额发放各类经费,至2018年6月,经开区财政累计发放各类民政和残联经费为2.7亿元;三镇、三街道都建立了慈善分会,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帮扶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经开区86个社区中有85个已建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基本实现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文化方面突出文化惠民。积极完善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建强配优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让居民群众享受优质的文体服务。营造“书香经开”全面阅读氛围,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域范围内镇(街道)“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覆盖。同时,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工业旅游景区。

3

民生落实有新举措

一是成立经开区教育发展基金。首批募集约2800余万元教育基金将用于对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和优秀学生的激励,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效应,留住经开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子。

二是外来人口积分入学纳入武进区积分入学一体化管理。为保障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依法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更好解决经开区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按照武进区的工作部署,自2017年起,经开区执行义务教育积分制入学管理制度。【2017年提供积分入学学位数400个。387人申请,录取363人;2018年提供学位数325个,499人申请,全部录满】

三是探索多元投入的办学机制。横林中心幼儿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理,成为民间资本进入经开区教育领域第一例,为探索多元化办学开辟了新路。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管理壁垒,促进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

回顾三年来的发展,我深深的感觉到,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决策和部署,离不开社会事业职能部门和各相关条线领导的倾情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的齐心协力,在此,我向三年来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经开区的社会事业发展还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归纳起来就是二个方面:供给总量不足、发展层次不高,深层次的表现就是社会事业发展不能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以教育、卫生为例:1、学前教育阶段资源紧缺,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紧张

目前现状共有幼儿园43所,其中含简易幼托机构21家,在简易幼托机构学生5000余人。受全面“二孩”政策和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持续增长的影响,预计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大量楼盘开发,对公办学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有约2700名学生在简易新市民小学就读;同时,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大班额”(正常小学45人/班,50人以上为大班;初中50人/班,55人以上为大班)仍然存在。初中51—55人的班级63个,56人及以上的班级5个,分别占班级总数的40%;小学46—50人的班级154个,51—55人的班级67个,56人及以上的班级12个,分别占班级总数的35%、15%、2.7%。

2、床位资源紧张

基层医疗机构为1.02张,低于全市“十三五”规划1.23张的目标要求,其中潞城卫生服务中心未设置病床。

3、专业人才紧缺

1、医护比偏低。按照《常州市卫生计生“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要求,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2.55人、注册护士每千人3.18人、医护比为1:1.25,目前经开区分别为1.14人(总数462人含七院)、1.19人(总数483人含七院)和1:1.04,相对较低;要求每千人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目前经开区为1.7人(总数690人),远低于目标要求。

2、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经开区内现有省特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4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人。各类医院拥有的主任医生人数太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高级职称仅有10人,七院还缺乏领军型名医生。

3、具有较强影响力学校、医院还很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名校不多,还需积极培育市新优质学校(目前全市21所)。整体医疗诊疗水平不高,经开区内医院在老百姓的知名度和口碑并不响亮,目前,只有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市七院)和一家二级专科医院(横林卫生院)。

第三部分

站在新起点,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

短板就是空间,差距就是潜力,随着经开区三年行动计划即将进入尾声,我们新一轮的社会事业工作又将重新起航,下一轮的社会事业工作该如何发展,我们方向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我觉得,是时候停下来,认真看一看、学一学、想一想,聚焦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三个明星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把思路理清、把基础夯实、向着更好的未来继续前进。围绕下阶段如何做好开发区的社会事业工作,我觉得首先要积极解放思想,转观念、讲担当、强作为,重点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中体现“高看一眼”的站位

经开区很多社会管理职能都属于武进区,很多工作主要依托武进各职能部门开展,我们能够做的地方并不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经开区的工作就有了依赖性、可以等一等、靠一靠。我们认为,要实现经开区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提高站位、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主动作为。

1、从经开区的经济实力和贡献来看,我们的社会事业发展不能缺位。

三年来经开区的发展在全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以全市4%的地域面积,实现了9%的公共预算收入,12%的地区生产总值,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更是在全市领先。在这样的经济基础条件下,经开区理应拿出魄力,敢于对标先进,建立与经开区的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社会事业保障水平。

2、从经开区当前城市配套的层次来看,我们的社会事业不能掉队。

经开区近年来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高档酒店、城市综合体等相继建成,东部新城的雏形初显。这几年,我们的社会事业主要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补短板的提升工作,对提高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多,反观我们周边,比如苏州吴江区的盛泽镇,就能通过当地的名人唐仲英基金会,将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资源引入,成立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由吴江区人民政府委托省人民医院进行管理,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

3、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我们的社会事业更应当奋起直追。

人民群众往往通过社会事业的服务保障水平,最直观来看经济发展成果。因此社会事业发展的好坏,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常州经开区的声誉。为什么老百姓宁可去天宁、湖塘等中心城区买房子,也不愿留在经开区上学,百姓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是警戒、更是鞭策,逼迫我们加快发展。

二、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中体现“先人一步”的探索

只有理念上的超前思考,才能带来行动上的超前。

要充分放大我们的体制优势。普通区的社会事业管理,是在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多个各自独立的职能部门“分兵把口,拥兵自重”的体制下进行,各个部门难免扯皮,形成社会事业发展中的捉襟见肘,而经开区则以社会事业局整合上述各个部门,可以极大限度的降低社会事业的组织管理成本。比如我们在编制经开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时,就人为打破行政边界,将三镇三街道统筹考虑,充分结合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人口集聚进行科学布点。

要充分考虑经开区的人口结构和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这个关键。从经开区现有人口情况来看,我们目前现有人口约50万,户籍人口近三年保持在23.4万人左右,流动人口则以每年2万人速度向经开区涌进,2015年起已经超过户籍人口数量。这几年经开区经过大力的招商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比如铁牛坤泰、星源材质等高质量项目的引进,今后各种高管、外企等高素质人才,高消费人群,高层次群体在这里集聚,对双语学校、私立医院等需求也在逐步上升,像南通开发区为了解决外籍人员子女入学,和新加坡思德福教育集团合作,建设南通思德福国际学校,学校设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是南通地区首家12年一贯制双语国际学校

要充分结合经开区的新建项目基础优势。成立三年来党工委管委会先后用25亿元,新建和改扩建23个社会事业项目,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这些大手笔的投入只是为了弥补之前短板的需要,投入后还是指望依托原来镇、街道的一些团队来运营管理,那就和管委会的决策大相径庭了,要用足用好这些年的硬件投入,从被动补短板,向主动适度超前的理念转变,主动积极的调配资源,切实增强软实力,充分发挥好新建项目的最大效益。

三、在高质量建设的项目中体现“快人一拍”的节奏

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是重点、也是难点。从目前来看,影响经开区社会事业项目推进的瓶颈,仍然体现在方案设计、土地供应和资金保障上,要强化精准、高效,体现项目建设的“经开节奏”。

一是扎实谋划,做好前期储备。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本着优化存量、节约资金的原则,加快项目方案设计优化。

二是统筹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把社会事业项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来推动,做到精力重点投放、力量重点摆布、资源重点倾斜,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审批、环评稳评、消防人防等重点容易“卡脖子”的环节,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工作推进的指导和协调,搭台建桥,促进各项建设手续加快办理;项目推进主体要安排专人紧跟,单个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加快研究解决。

三是科学调度,加快项目建设。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民生项目的启动,一定要争取到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充分考虑到环境整治、汛期、台风等施工不利因素的影响,坚决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提前谋划后期设备采购和运营管理,促进竣工与投运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快人一拍”的项目落实。

四、在高质量运营的管理中体现“胜人一筹”的优势

在传统的观念中,社会事业的发展几乎完全依靠政府单方投入,独家垄断,事实证明这样的发展模式投入高、效率低,政府不堪重负,经开区理应突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展的发展模式。

1

在满足人们的基础生活需求的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上,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形成高效配置的格局。

案例一、钟楼区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学校于2016年9月正式开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该校位于新闸街道,由钟楼区政府、北京师范大学、民营企业江苏众创腾飞投资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创办,钟楼区政府供地、立项,江苏众创腾飞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在合作期内,北师大拥有学校的免费使用权,全权负责学校的办学。合作期满后校舍和原始设施设备投入归政府所有。投资约2.8亿元,占地105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政府、企业、北师大三方共同参与管理。学校设理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北师大面向全国进行选拔推荐,教师招录也由北师大负责。北师大还将派出管理团队直接对合作学校进行管理,对教育教学进行业务指导、质量评估和监督,充分依托北师大雄厚的基础教育资源,把学校办成具有北师大育人特色,高标准、高质量的优秀学校,立足当地,提升区域基础教育水平。

案例解析:这是常州基础教育领域第一家三方合作模式。钟楼区通过与北师大合作办学,借助国内一流教育平台及权威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弥补新闸片区教育短板,进而带动土地价值提升。从三年来招生情况来看,北师大钟楼实验学校2016年9月开始招生,当时小学6个班,初一4个班;2017年分别小学一年级新生8个班,初一新生10个班;2018年都是10个班,办学成效、声誉逐年提高,甚至学位“一位难求”。

附:相关民办教育政策

《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31号)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发〔2018〕107号)

文件对学校举办、用地、退出都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进一步简政放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鼓励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鼓励组建教育融资担保公司,为民办学校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对产权明晰、办学行为规范、诚信度高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探索发放信用贷款。健全民办学校用地等政策。区相关部门将民办学校新增建设用地统一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年度新增用地规划,鼓励优先盘活现有建设用地,根据民办学校营利属性按规定供给土地。对现有民办学校登记为营利性的,应将其名下的划拨用地转为有偿使用,在不改变土地用途情况下,可按出让方式供地。民办学校退出办法。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终止时,清偿后剩余财产统筹用于教育等社会事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前经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终止时依法依规进行财务清算清偿后有剩余的,根据出资者的申请,从学校剩余净资产中给予出资者相应补偿,2016年11月7日后设立的民办学校终止时,财产处置按有关规定和学校章程处理。

2

在一些可以产业化的社会事业领域中(比如说养老产业),其政府投资经营机制的效率低下,制约着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了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可以委托专业的经营机构加强投资管理,不断的引进新的发展理念,提高其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案例二、无锡净慧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驻牛塘镇颐养院

依据省、市人民政府有关加快社会化养老的有关精神,牛塘镇已建成将投入使用的“牛塘颐养院”租赁给无锡净慧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租期10年),无锡净慧承诺对院入住牛塘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无条件接纳,予以供养。其他散居五保对象有入院集中供养意愿的,必须优先安排床位并入院供养。

无锡净慧公司在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地已拥有10家机构养老、4家护理院和15个日间照料中心,共有床位4000余张,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在无锡的梁溪区、新吴区、锡山区,常州武进区都有净慧的养老产业,独创的候鸟式养老模式,形成了具有净慧模式的养老新路。

案例解析:它通过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获益权分割共享来激励承包人,通过引进品牌养老机构管理团队,对区域内养老机构进行更新改、委托管理,盘活存量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3

实现社会事业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除了鼓励企业介入社会事业领域以外,还要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管理的平台载体,弱化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体制中大包大揽的垄断地位。

案例三:杭州全程医疗中心 在这里洞见未来医疗市场新模式,像订购时装一样预约体检和诊疗

全程医疗中心邀请邵逸夫医院加盟,特别设立了“邵逸夫国际医疗中心”。作为国内首家通过JCI(国际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认证的三甲医院,拥有强大的医疗技术团队,并与国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以及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顶尖医疗机构接轨,给医疗中心的VIP客人带来强大的医疗资源网络保障。

除了邵逸夫医院,全程医疗中心还进驻了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11家业内知名的专科诊所,如张强医生集团、爱丁优生助孕、唯儿诺儿科、太学眼科等。这些医疗机构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医疗技术,也能对接境外一线的专科医疗资源,让客人能更便捷地享受到世界前沿的医疗技术。

中心秉承着‘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理念,从健康促进(体检)、抗衰老、专家门诊、医技支撑、就医服务和会员服务六大核心模块出发,不仅为客人提供科学、完善、优质的全周期健康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更在基因筛查、功能医学等国际前沿医学方面,为客人量身定做“一人一案”的健康品质生活。

案例解析:这是一个以大型购物中心为载体的全国首家“医疗超市”,通过将多个医疗机构“拼”起来,沿用国际上的“家庭医生”理念,配备了“私人健康管家”,实现商场跨界医疗领域,共享海内外高端医疗资源,让人们在逛商场的同时享受到一站式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全程医疗已实现 100%楼层招租,体检预约的客源稳定,接近饱和。

综上所述,要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形成“小政府、大社会,低成本、高产出”的“社会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格局。

第四部分

下阶段,我们具体做什么?

围绕下阶段的社会事业工作,我想还是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

一是要对标先进,在目标定位上解放思想。聚焦经开区社会事业短板,解放思想、提升标杆,加强统筹协调,予以重点突破;坚持高标准、高品质,切实提升经开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水平和软实力。

二是要把握机遇、在发展理念上解放思想。破除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畏难发愁等消极思想,拿出敢为人先的闯劲和魄力,学会运用市场的机制干事业,积极寻求创新突破。

三是要务实进取、在思路举措上解放思想。树立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到经开区大局中去思考,把当前工作放到未来趋势中去谋划,抓重点、抓关键,打基础、谋长远,以尽责担当的作风狠抓社会事业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把社会事业工作推向前进。在具体工作上,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三个加快。

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加快谋划项目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事业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尽力而为,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经开区当前实际,在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上全力以赴、不遗余力,把各项确立的资金投入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量力而行,就是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现实条件和承受能力,科学确定工作目标,做到有多大能力解决多大问题。尽力而为体现的是执政为民的情怀,是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量力而行彰显的是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尊重规律、科学严谨的原则。

加快在建项目的有序推进。以“拔钉破难”的决心解决好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七院二期、横山桥实验幼儿园、横山桥卫生院、新安幼儿园、遥观幼儿园等在建项目,同时兼顾速度、质量、标准化建设并重的要求,排出竣工时间表,确保所有在建的学校项目明年9月份正常开学。

精心谋划新一轮项目计划。

一是以“抓规划、补短板”为重点。坚持经开区一盘棋,定位好发展、规划好布局、整合好资源,进一步摸清家底,针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薄弱、力量不足等短板,统筹协调,持续解决民生之需,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二是以“推项目、提品质”为支撑。坚持高标准、高品质,滚动建立储备类和建设类两个项目库,排出新一轮社会事业项目的实施清单,确定一批明年准备实施的重点项目,切实提升经开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水平和软实力,形成与经开区产业新城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

三是以“抓合作、促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资本化运作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强与各类社会事业优质资源合作,为经开区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提升发展质量

社会事业涉及多个领域,涵盖方方面面,我们的项目建设重点围绕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主要是因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其他的民生领域没有问题,其实包括我们的文化、体育、社区建设等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升的空间。

突出工作重点。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从微观层面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走出来,深入思考,在宏观层面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统筹做好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做到能够解决的马上解决,能够落实的马上落实,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针对目前实施完成的社会事业项目,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提升经开区社会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突出整体推进。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多样化,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水平提升,强化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等基础支撑,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多做惠民工作,少做一些表面文章,构建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闲有雅乐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确保社会事业各条线工作协调同步、有力推进、全面进步,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加具体实在、可感可触。

突出内涵提升。民生工程硬件要过硬,软件也要达标。紧跟社会事业的发展形势,紧贴社会对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品质、提升内涵:丰富办学形式,缓解公办学位供给压力;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下沉;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助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惠民乐民,形成群众文体活动新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由政府购买提供服务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市场化、社会化提供服务的,政府不再直接参与,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为经开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具体说来,就是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多元投入。强化政府在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公平开放社会事业的市场准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二是坚持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及风险防控机制,激发和调动广大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不断创新,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充分发展市场机制作用,改革公共产品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健全服务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

具体而言

在办学形式上,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拓宽社会力量办学渠道,积极探索办学新方式,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

在养老服务上,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通过研究机构养老多元化投入运营机制,加快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形成公办民营、合资合作等社会化运作模式,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在文化惠民上,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多种手段,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运河遗产、环境景观、工业遗存进行传承和活化,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建管分离的问题,大力提升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同志们,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坚持、接续用力、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我相信,有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团结一心,我们经开区的社会事业工作一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评论留言,小开会尽力帮您▼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