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两区当先 融入开放新格局

近40项全国首创或首批政策实施,上百个突破性、标志性平台和项目接续落地……今天的北京,正在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上开拓前行。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庄严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从那一刻起,北京“两区”建设扬帆启航。一年多以来,北京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形成了一批开放创新成果,搭建起首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已推动上百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国或北京首创性、标志性项目和平台落地。图为北京证券交易所。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图为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展区。本报记者 邓伟摄

政策首创 双向布局引领一步当先

中关村海淀园里,“创新雨林”焕发蓬勃生机。在北京纳通科技集团的生产车间,膝关节假体、医用高分子材料等最新骨科技术产品接连亮相,这些产品被用于多国患者的治疗当中。

专注于骨科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纳通,形成了许多专利技术,但技术转让的税务成本一直让企业望而却步,专利技术的价值难以得到真正体现。“两区”建设启动后,北京首创推出“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技术转让的应纳税所得额从500万元调整到2000万元,技术转让合同年限从5年下调到3年。新政的出台,解决了企业的大难题。

“对于纳通来说,意味着企业税负进一步降低,也提振了我们持续研发投入的信心。”北京纳通科技集团财务总监万正楚算了笔账,这项政策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税超过100万元,而这部分资金可以投入到创新发展当中。

自主创新产品加速“走出去”的同时,来自全球的更多优质产品也在被“引进来”,积极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

天竺综保区内的跨境电商进口医药商品仓,摆满了来自各国的医药商品。日本的止痛膏药、新加坡的驱风油、泰国的美容膏……当消费者网上下单后,对应的医药商品就会被迅速分拣出仓、通关发货。以往找国外代购至少要等一周,如今下单后就能从保税仓发货,最快次日达。

2020年,北京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城市,试点启动后,科园贸易负责医药商品进口和仓关服务,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企业销售这些商品,不仅便利了国内消费者,也给企业带来了新机遇。2021年“双11”期间,参与试点的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60%。

一年多以来,北京在鼓励创新创业、金融领域开放、引进人才等方面已出台全国首创或首批政策30余项,通过不断深化产业领域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

巨象青睐 全球落子首选北京

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SMC工厂里,造型各异的工业机器人正忙碌工作。作为世界知名的气动元件制造商,SMC已在经开区建成运营3个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两区”建设启动后,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决定将中国区总部落地北京。

2020年12月29日,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其在日本之外的第一个海外地区总部。“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拿到企业名称核准,到正式拿到企业营业执照,仅仅用了3小时。”SMC相关负责人对这标志性的一天印象深刻。

尽管疫情席卷全球,但SMC中国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区总部统筹其在国内的投资布局、产能提升、服务升级,全面提升了服务中国自动化市场的营业能力。

“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已推动上百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全国或北京首创性、标志性项目和平台落地。科技信息领域,赛诺根亚太总部、施耐德研发中心、苹果广告、华为中国区总部等一批中外机构也纷纷在京落地。金融领域,国家重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网关、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公司、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等突破性项目相继落地。教育医疗领域,德勤大学首次进驻中国,选址怀柔区,2023年投入运营后,每年可为国内外15000名学习交流人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通过“两区”建设引领,2020年1至10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537家,同比增长60.6%。实际利用外资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同期增长7.9%。自贸试验区以千分之七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三成的外资企业增量。

营商优化“北京样本”升级加速

在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上,金灿灿的“北京金融法院”六个大字格外耀眼。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为金融业保驾护航。“金融机构的增加和金融业务的发展创新带来了大量重大、疑难、复杂的新型金融纠纷。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设立金融法院是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市“两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两区”建设中,北京已累计建成38个功能性、服务型平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除了北京金融法院,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北京首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发现平台、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数字经济平台均接连落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国际人才。在北京CBD,专为国际人才设立的北京CBD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是不少外籍人士来京发展的第一站。2020年10月31日正式启用后,外籍人才的工作证和居留许可签证实现了在一个平台办理。

“以前要先去六里桥北京市政务大厅办工作证,再去朝阳区出入境大厅办理居留许可签证,来来回回一共要跑4趟,最长需要17天。”环宇赛德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签证经理张女士为很多外籍客户代办签证,北京CBD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后,最长办理时间从17天压缩到7天,而且只需跑两趟,为她节约了不少时间。

不仅如此,北京还在全国率先突破证券、期货类的职业资格认可限制,建立了过往资历认可机制,为国际人才提供执业便利。目前,23所新布局的国际学校已开工建设,加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探索国际商业保险、医疗保险统一结算,为国际人才提供生活便利。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优环境。“两区”建设启动一年多以来,已完成三年至五年期90%以上的任务,跑出了北京“加速度”。面向未来,北京将努力成为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实践者、顶尖服务业的引领者和改革开放的示范者。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马婧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