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杨阳
编辑 | 陈芳
4月28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走访广州江门商超,了解消费品的动销情况,之前遭遇危机的维他奶引起了他的注意,货架上维他奶的生产日期停留在2021年11月11日,距今已有5个月,这让他感到很震惊。
“维他奶的销售很不畅。”走完市场后,他立即发了朋友圈。
众所周知,快消品生产日期与销售日期的差距,能够直观反应该产品的销售情况。若该产品销量足够好,其生产日期会越新;反过来生产日期越久远,说明该产品的库存较大,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财经天下》周刊在走访时发现,一些规模较小的商超中,已不见维他奶的身影,而出售维他奶的商超内,也很少出现8种口味齐全的情况。位于北京朝阳区国贸三期的华润万家超市中,6包装的维他奶被摆在货架的最底层,占据小小一角。而货架底层的一侧,是维他奶旗下另一款产品“维他奶港式奶茶”,这最后一盒6包装港式奶茶的生产日期也不新,为2021年11月7日。
与维他奶动销变“冻销”的销售惨淡不同,同货架上的其他饮料生产日期大多是今年,日期最新的农夫山泉生产日期是今年4月。维他奶销售不畅与一年前的香港员工事件有关。
图源:财经天下周刊
2021年7月,维他奶一名香港员工引发社会讨论,维他奶对该事件的处理引起消费者不满。网友群情激愤,将其列入“避雷”名单,并纷纷抵制维他奶产品,号召购买替代品和竞品。当晚,维他奶的代言人龚俊、任嘉伦相继发表声明,不再继续为其代言。
维他奶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7月3日,事件发酵第三天,维他奶在官方微博连发两条声明,称网上流传的文件并没有经过官方批复和发布,是员工私下撰写,并称此文件“措辞极为不当”。但姗姗来迟的回应并不能亡羊补牢,维他奶仍然遭到消费者强烈抵制,全国多地商户和电商陆续下架维他奶产品,并向供应商退货。
图源:维他奶Vitasoy官方微博
维他奶的业绩自此受到重创。据2021/2022中期年报,2021年4月至9月,维他奶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降,其中营收同比回落18%至36.04亿港元;而净利润为33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降低95.1%。
对于滑坡式的业绩,维他奶给出的解释是,7月至9月大部分时间,产品在中国内地未能充分上架及投放广告,导致中国内地市场销售下滑。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其在中国内地营业额为22.3亿港元,相较去年同期的33.36亿港元下降29%。
维他奶销售遍及全球超过40个国家,其中中国内地市场一直是最大营收来源。公开资料显示,维他奶集团于1994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深圳建立首家厂房,随着业务稳步发展,陆续在上海、佛山、武汉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设立分公司。
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市场逐年壮大。2016年起,其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占比为43%,超过香港市场;2018年起,其在中国内地业务开始占到整体业务量的一半以上。2016到2021近六个财年里,维他奶在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从24.04亿港元增至50.08亿港元,整体收入的占比也从43%升至66.6%。
尽管维他奶于香港、澳洲、新西兰以及新加坡的业务稳健增长,但由于内地营业额的大幅度下降,维他奶仍然无法扭转惨淡的业绩。2021年8月,维他奶曾在盈利警告中表示,由于业绩不理想,需要优先恢复中国内地业务,不派发中期股息。
尽管距离事件发生已过去9月有余,但风波未平。维他奶股价一路下行,从2021年2月的最高价36.55港元到如今的14.38港元,已大跌超60%。
2021年的中期业绩会上,维他奶集团执行主席罗友礼曾表示,随着9月维他奶产品在内地市场恢复上架,内地市场收入按月“稳步复苏”,10月至11月都维持恢复势头,预计内地业务将在下一个财年重拾增长势头及恢复盈利增长。但如今看来,在香港稳坐茶饮料市场的领先宝座,并一度风靡内地的维他奶想要重回宝座,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