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987年的翠湖什么样?石林什么样?老导游带你回忆曾经的云南旅游……

在我们征集到的云南旅游老照片中,导游的故事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带团,见证了人们对“旅游”认知的从陌生到熟悉,成为了早期境外团队客人认知云南的一个渠道。

导游吴晞可以被称作当之无愧的“老导游”,1986年进入中国青年旅行社工作,1987年开始带团。到旅行社就业,对吴晞来说,既陌生又充满挑战。此前,从云南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的她,在一所科研单位工作。在旅游产业冉冉升起的年代,旅行社对人才有巨大的需求,机缘巧合,吴晞进入了旅行社。

坐小飞机、“梭”绳子、买织锦,过去人们这样旅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云南就像一片秘境,吸引着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的游客。吴晞被安排带香港、台湾团的时候居多。

1987年带香港旅行社老板考察西双版纳爱伲山寨

上图中这一次考察,吴晞带旅行社老总们看了西双版纳爱伲人居住的山寨、曼听公园,那时候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要通过这条大河,需要拉着绳子“梭”过去。

彼时,从昆明到西双版纳一趟可不像今天这么容易,需要先坐小飞机到思茅,在思茅住一晚,联系接待单位驾车前往版纳。“小飞机飞得不高,每次遇到大风就开始抖,当时坐在上面心惊胆战,现在想想都是珍贵的回忆。”吴晞说到。

1988年带香港团队游乃古石林

1988年带香港团去石林中途休息中

1987年至1991年,吴晞带着旅游团去了石林、版纳、大理、昆明西山、昆明翠湖等地,每一次,吴晞都用饱满的热情对待游客,我问她:“同一个地方去那么多次,怎么还能保有热情?”吴晞说,她把每一次带团都当做第一次。“而且每个游客都是不同的,要理解他们都是第一次去。”

1987年11月接待“亚洲电视台”赴云南旅游团,在石林五棵树村与《下午茶》节目主持人鲍起静、江雪聊天,谈民族风情

那时候的旅游,在观赏风光之外,港台游客也喜欢走进村寨、看看村民的生活状态,感受少数民族风情。“还记得我们走进西双版纳一个村子的时候,傣族姑娘正在酿米酒,看到我们,她有些害羞,但是会很自然地接米酒给我们喝。”云南淳朴的民风打动了许多游客,傣族女孩亲手做的织锦等手工艺品更是让他们赞不绝口,于是,织锦、棉布就成为了那个年代游客最喜欢购买的旅游商品。

学粤语、看金庸小说、写旅游笔记,做个杂家

1987年带香港团队游翠湖

接到香港团和台湾团的时候,许多游客会谈到金庸的小说,“说到段誉、说到天龙八部”,学俄语的吴晞那时候接触较多的是国外文学。为了能更贴近游客,吴晞找来金庸的小说,仔细阅读,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琼瑶等作家的作品。刘德华、邓丽君火遍全国,了解到港台游客喜欢这几位歌星,吴晞专门学习了他们的歌曲,“基本都会唱”。

在主动迎合游客的喜好的同时,吴晞还注重推广云南文化,她自学了云南小调,注重翻阅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做到博闻强记。“云南2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风情都要知道;每个景区的讲解词都需要精心准备。”

1987年带的香港狮子会

“有时候接待到的香港游客不会说普通话”,为此,吴晞购买了粤语磁带,边听边学,一年后,当她能自如地和香港游客用粤语交流,和游客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截。

那时候,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导游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吴晞告诉我,从接到游客开始,她的工作任务便是陪同游客整个行程,需要制定旅游计划、安排住宿、餐饮、车辆、沟通协调等。在旅游要素发展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游客的体验感很大程度取决于导游的用心程度。

1987年带香港团游石林

在安排餐饮时,吴晞总会对接当地人,选择当地人熟悉、爱吃的地方;餐饮可以选择,住宿的选择面就比较小了。有时候客人居住的宾馆停水停电,吴晞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协助宾馆工作人员送水送物。

担心旅行途中发生意外,吴晞总随身携带刮痧板、速效救心丸。以“将心比心”的态度,带着热情、努力和付出,吴晞赢得了游客的认可。直到数十年后的今天,吴晞还与其中几位游客保持联系。

令人感到暖心的是,老照片大多来自游客,游客返家后,将照片洗出来,又专门邮寄给当时的导游吴晞。也正是这份纯粹真挚的友情,让吴晞无比珍视这些老照片,完好地保存至今。

文章来源:就爱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