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川菜三大派系之蓉派(上河帮)

蓉派川菜

蓉派川菜讲究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蓉派川菜精致细腻,多为流传久远的经典川菜,其味温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范。

蓉派川菜的名称来源有两个传说。

一个是成都某著名企业入驻重庆后,发现重庆餐饮业打出了渝菜的招牌,成都企业就打出了蓉派川菜的招牌。

另外一种手法其实也是一种川菜的历史,重庆人的饮食有句俗话:“菜当三分料,辣椒当衣裳”。重庆人做出的川菜走出了极端麻辣的味道,很多外地人吃不了。所以很多重庆的创新菜都是经过成都的改良才走向了全国各地,久而久之,重庆的风格和成都的风格就渐渐地清晰了起来。

蓉派川菜的代表菜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蒜泥白肉、藤椒钵钵鸡、鱼香肉丝、麻辣香锅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主料为:豆腐,辅料为:蒜苗牛肉沫(其他肉也可以),调料为:豆瓣辣椒面花椒面、酱油、生抽、老抽、糖、淀粉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面,此菜成菜麻、辣、鲜、香、烫、脆、嫩、酥,将川菜麻辣味型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如今,麻婆豆腐远渡重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国际名菜。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

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

《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列为成都著名食品。

回锅肉

回锅肉

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四川地区大部分家庭都会制作。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

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饭菜中大部分人会选的菜。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具体于何时诞生、由何人刨制、自何时流行已无法考证 [4]

古时称为“油爆肉”,味道偏向于咸鲜,到了明清时期,辣椒的传入,致使回锅肉基本定型。

清末豆瓣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

如果说还不能断定宋朝爆肉与回锅肉是否相同;那么,明代的油爆猪则清晰地呈现出回锅肉的基本特征。

明人宋翊《竹屿房杂部》这样记载:“油爆猪,取熟肉细切脍(切片),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四川回锅肉“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

该菜品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其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2017年5月,美国《GQ》杂志发布了餐饮品赏大师BrettMartin最新出炉的“美国2017餐饮排行榜”,位于休斯敦的PepperTwins双椒川菜馆的招牌凉菜“夫妻肺片”荣登榜首,被评选为“年度开胃菜”(Appetizer of the Year)。

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

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欢迎。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

1933年,郭氏夫妇在成都半边桥附近(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设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题。

后几经变迁,该店迁至闹市街的提督西街,扩大了经营规模,增添了牛肉面等品种,客户不光是可以品尝肺片,还有面食充饥。

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

又名肉末粉条,是四川省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因肉末贴在粉丝上,形似蚂蚁爬在树枝上而得名。这道菜具体的历史,已不可考。但在四川省重庆市一带,该菜很常见。

据传,秀才窦天章为上朝应举,在楚州动身前将女儿窦娥给债主蔡婆婆作童养媳。窦娥在蔡家孝顺婆婆,侍候丈夫,日子还算过得去。谁知不久,丈夫便患疾而亡,婆婆也病倒在床。窦娥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为婆婆请医求药之余,又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做些可口的饭菜,为婆婆调养身体,婆婆渐渐地有了好转。但经济紧张起来,窦娥只得硬着头皮去赊账。在肉案前,卖肉的说:"你前两次欠的钱都没有还,不能再赊了。"窦娥只得好言相求,卖肉的被缠不过,切了一小块肉给窦娥。该做饭了,窦娥想,这么点肉能做什么呢?她思索的目光落在了碗柜顶上,那上面有过年时剩下的一小把粉丝。窦娥灵机一动,她取下粉丝,用开水泡软,又将肉切成末,加葱、姜下锅爆炒,放入酱油、粉丝翻炒片刻,最后加青蒜丝、胡椒粉起锅。躺在床上的婆婆问:"窦娥,你做的什么菜这么香?""是炒粉丝。"随着话音,窦娥便将菜端到了床前,婆婆在动筷子之前,发现粉丝上有许多黑点子,她眯着老花眼问:"这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当她知道其中原委,并动筷子尝了一口后,不由得连连夸赞,还说,这道菜干脆就叫"蚂蚁上树"吧!

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是一道菜品,属于川菜菜系,制作原料主要有蒜泥、肉等,口味鲜美,营养丰富,食时用筷拌合,随着热气,一股酱油、辣椒油和大蒜组合的香味直扑鼻端,使人食欲大振。蒜味浓厚,肥而不腻。

当今的蒜泥白肉品质与风味均要求肥瘦兼备,肉片匀薄大张,蒜味浓郁,咸辣鲜香,并略有回甜。传统用手工切肉片,以表现娴熟的刀工技巧,当然,有的大餐馆、饭店为减轻厨师的劳动强度,也采用切肉片机加工肉片。

蒜泥白肉的老祖宗是“白肉”。最早记载“白肉”的资料是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书,但“白肉”的发源地却是在满族同胞聚居之地东北。袁枚写的《随园食单》说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割法虽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与圣人割不正不食一语截然相反。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满洲跳神肉最妙”。

袁枚说满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为什么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来,满族曾有一种传统大礼叫做“跳神仪”,无论富贵士宦,其室内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择日致祭之后,接着就吃跳神肉(也叫阿吗尊肉)。这种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准加盐酱。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纸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比袁枚小十四岁的四川文人李调元在整理他父亲李化楠宦游江南时收集的烹饪资料手稿时,也将江浙一带的“白煮肉法”载人了《醒国录》之中。晚清时,“白肉”、“春芽白肉”则可以在傅崇榘写的《成都通览》所记成都街市餐馆食品中看到。上述史料向我们提供了白肉传入四川的路线:北方→中原→江南→四川。

藤椒钵钵鸡

藤椒钵钵鸡

是四川眉山非常流行的传统特色小吃, 一听其名就觉得很新奇,“钵钵”其实就是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钵钵鸡发展到今天,除了可以吃到皮脆肉嫩的鸡肉以外,还加入更多的饮食元素,荤素菜品皆可,麻辣清淡皆有。

钵钵鸡来源于四川的眉山 ,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为来自于乡村,与身具来着点纯真质朴的乡村气息,因其具有麻辣爽口,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等优点,受到四川地区的民众广泛喜爱,曾于1990年获成都市小吃优质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名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祥和祥小吃川菜巴适馆、草堂路特色藤椒钵钵鸡、钵客藤椒钵钵鸡、成都上善佳钵钵鸡更是风靡全国。钵钵鸡食用方便,多种口味可选择,配以特色鸡汤泡饭即可休闲品味,亦可权作一餐,而且味道特色鲜美,价格平易近人。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四川的一道特色名菜,该菜品以泡辣椒、子姜、大蒜、糖和醋炒制猪里脊肉丝而成,由民国时期的一位川菜大厨所创制,相传灵感来自泡椒肉丝,其咸鲜酸甜兼备,葱姜蒜香浓郁,其味是调味品调制而成,此法源出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而今已广泛用于川味的熟菜中。

2018年9月10日,备受关注的“中国菜”在河南省正式发布,鱼香肉丝上榜。

鱼香肉丝这道菜的名称,是抗战时期由蒋介石的厨师最终定名的。

麻辣香锅

发源于中国重庆市,是川渝地方麻辣风味菜品,为四川菜系麻辣香锅以麻、辣、鲜、香、油、混搭为特点,口味多样化,多种食材可任意搭配

麻辣香锅最早传说源于唐朝。相传在唐初,重庆缙云山有四个挑夫,受官府之命,要将一批法器送到缙云寺。

这批法器非常沉重,四个挑夫一大早就出发,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爬到半山腰。挑夫们又累又饿,但是官府规定的限期就是当晚,他们半刻都不敢耽搁。四个挑夫一一商量,决定减轻负担,把身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埋在一棵树下,挑夫只留下了一些自带的肉干、腐竹之类的干粮,继续朝山顶进发了。

等到他们终于站在缙云寺门前,突然雷电交加,天欲大雨。挑夫赶紧敲寺门,也不知是雷声太大还是夜太晚了,寺里面的和尚根本没听到。不一会,哗啦啦大雨就下来了,四个挑夫挤在寺门的屋檐下,又冷又饿,一个挑夫拿出自己带的小铁锅,大家都把自己带的食物放进锅里一起煮,为了驱寒,又加了很多辣椒和花椒,美其名曰“麻辣锅”。

不一会锅里面的香气就飘了出来,四个饥肠辘辘的挑夫正准备饱餐一番,没想到这个时候背后的寺门“呀”的一声,打开了。

原来寺里面的和尚都睡着了,雷声都吵不醒,没想到这股香味唤醒了梦中的和尚,他们循着味道把门打开了。和尚们问挑夫吃的是什么,挑夫们回答是麻辣锅,老和尚咽了一口口水说:“不仅麻辣, 而且很香嘛。”

于是,挑夫交付完法器下山,就将这道“麻辣香锅”传到周围的乡村里,一时间十里八乡都传出阵阵香气。

好啦!蓉派四川菜就说到这里啦~下期说说渝派四川菜,感兴趣的点赞加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