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福建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村口的牌坊让我眼前一亮,与莆田传统原木花雕或石雕一类的牌坊迥然有异,体现着鲜明民族风格。整体以白色为主,配以桃状穹顶,穹顶下面有一行回文,一行汉文——“双福回族村”。牌坊上书一幅楹联:“双旌铭祖训笃诚忠义名扬天下,福地沐遗风孝悌明礼德昭人间。”将双福村的历史由来、信奉的祖训家风作了悉数概括。
村名取“双福”,寓意福上加福,渴望讨个吉利,祈求福佐村民,表达了祖上先民的淳朴念想。
走进双福村,眼见的不只有“双福”,而是满眼皆是“福”。入村主干道的围墙,是一面面统一标识的福字墙:福寿双全、福星高照、福禄长久、厚德载福、福不徒来……有40多面,琳琅满目,可见“福”文化的深入人心。陪同的村党支部书记郭玲玲告诉我,2018年想做文化墙,决定发动村民,集思广益,从福字典故、福神崇拜、祈福民俗中征集福字句,以集福墙的形式与双福村村名相对应。在征集的过程中,引导、珍视村民知福惜福的美好心态,激发、鼓励村民纳福造福的内生动力。
我们首先来到双福村的文化广场,在上郭始祖彦成公的影雕画前了解到,郭彦成乃宋代进士也,系唐代名臣郭子仪之后人,于1109年开基双福上郭,被《上郭族谱》列为入闽十九世。郭氏后裔进入莆阳,曾出过两位兵部尚书,一位礼部尚书,几十位进士及无数举人、秀才。郭氏后裔素来秉承郭子仪公优良家风,曾在宋代就出现三位孝子,被朝敕封为“三孝子”而恩赐立祠纪念,传为一时佳话。为此,双福村两委尊重村民意愿重修了清乾隆年间遗留的郭氏祠堂,并布置成双福村史馆,引导村民饮水思源、慎终追远,在香火延绵中赓续文脉。
广场上还耸立着一对高高的旗杆,无疑是村口牌坊楹联所指的“双旌”,这对仿古旗杆是双福村耕读传家、忠孝流芳的文明象征,亦是郭氏祖先开疆辟土、惠泽后昆的实物标志。
那么,楹联上的“福地”呢?当我站在新修的木制景观桥上,眺望绶溪两岸,墨绿色的荔枝林延绵不断,低垂的枝桠临近水面;村里的古民居、庙宇、书院大多依水而建,在蓊郁的荔枝林掩饰下,绿荫丛中偶露白墙红瓦……不由得感叹:好一个荔林水乡!
于是,我大胆并主观地臆测,是发达的水系和富饶的物产成就了双福村的福地。
人居处,必有水。从远山逶迤而来的木兰溪和延寿溪缓缓流入南北洋,构成一个极其庞大的水系,拥有福建省最大的水域天然湖——白塘湖。双福村只是流经千村百乡的一个,全村水系长达9.8公里。如果说秀美柔和的白塘湖将是莆田市着力打造的“生态绿心”,那么,与白塘湖水陆相通、河网相连的双福村则将成为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
“山管人丁水管财。”丰沛的水系为祖先保障了出行的便利,还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提及物产,荔城无处不荔枝。据农业专家普查认定,由市政府授牌保护,莆田市内古荔树龄在500年以上只有32株,而双福村树龄在700年左右的古荔就有10株。古荔资源如此富集于一村,足见福地不虚不俗。更为奇特的是,双福村的古荔迄今每年都还在挂果,核小汁多,肉质滑软,甜中带酸。这是老祖宗的眷顾,更是新生活的馈赠。
双福村从2019年起,连续举办三届荔枝开摘节暨旅游文化节,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还与新加坡“PUTIEN(莆田)”餐厅合作,在村里设置餐厅双福荔枝收购点,将双福荔枝销往新加坡等东南亚,借助双福古荔,打响莆田荔枝的品牌。
小郭书记还骄傲地说,双福村先后被莆田市列为第三批“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被省、市列入“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村”,双福村真是欣逢盛世,福气满满!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双福村充分利用水系和物产,顺势而为,“摇着小船儿采荔枝”已然成为绶溪两岸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了四里八乡的乡亲纷至沓来,品尝福地珍品,乐享幸福味道。在首届荔枝开摘节上,58颗陈年古荔竞拍出5880元的高价,令人瞪目结舌,媒体竞相报道,遂成新晋网红打卡地。
为了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双福村正按照“水中游、陆上观、田间玩”旅游发展思路,教育村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结合业态、文旅赋能、创造财富,深化全域旅游水中、陆上、田间三个功能定位,进一步增进福上加福的民生福祉。
在辞别双福村之际,目光再次落到了集福墙上,这里有感恩也有憧憬,双福村民正怀着荔枝般火红鲜活的心,一步步将墙面上的福字愿景实现。
(戎章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