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民参观荣昌陶制品。 周毅 摄
图为市民参观荣昌陶制品。 周毅 摄
中新网重庆11月27日电 题:重庆荣昌:特色文化小镇里的古韵新风
中新网记者 韩璐
“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了重庆荣昌的“文化魂”。近日,记者漫步在荣昌两个著名的特色文化小镇——夏布小镇和安陶小镇,感受到的是非遗文化延续千年的接力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勃发出浓浓的古韵新风。
在被称为“中国夏布之乡”重庆荣昌的夏布小镇,有一座中国夏布博物馆。该博物馆是首个国家级以夏布为主题的博物馆。夏布博物馆占地100余亩,其主体建筑由24栋仿明清风貌的四合院组合而成。
“夏布博物馆以展示夏布织造技术为主线,在注重对传统文化保护、展示的同时,致力于向人们介绍荣昌夏布的历史与文化。”夏布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博物馆前厅两侧用层层麻线编制成“中国夏布”的主题。两侧经纱内,放置的是纺织夏布的高机和矮机,高机靠手拉动织布机织布,而矮机则靠“飞梭”穿梭在经纬线之间织布。
图为织好的夏布。 周毅 摄
夏布博物馆除了介绍夏布生产工艺、展示夏布制作工具、实物之外,还有对夏布制作工艺流程的场景还原,如打麻、刮青、绩纱、上浆、纺麻等。
据介绍,夏布制作流程按时段及成品分为三大阶段、十二道工序,完成一匹夏布的全部制作需要耗费70多个工时。
苎麻是夏布制作的主要原材料。苎麻是我国特有的用作纺织的农作物,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球苎麻产量的90%以上,因此,苎麻也称“中国草”。荣昌盘龙、龙集镇发展苎麻种植基地3000多亩,年产量达到1200多吨。
据史料记载,荣昌夏布在清代以前是稀罕物,主要用作“贡品”,上贡朝廷。直到清康熙后期,才形成商品生产,并远销海内外,尤其是朝鲜、日本等地。
近年来,荣昌夏布每年出口稳定在1亿美元左右。韩国、日本是主要出口目的地,越南、阿联酋、新加坡等新市场也在相继拓展,产品主要包括苎麻布、大麻布、机纺苎麻布、棉麻混纺制品等坯布。夏布韩服、工艺品、创意产品等新产品也相继出口到国外。
在距离夏布小镇约20公里的安陶小镇,则让早在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荣昌陶器传承千年的工艺在这里延续。
荣昌是中国命名的三大陶都之一。荣昌陶器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一起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而荣昌陶器原产地就在安陶小镇所在的安富街道。
安陶小镇位于荣昌安富街道陶都大道,是一座集中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的重要平台,也拥有全国唯一一家“荣昌陶”专业性博物馆。
走进安陶小镇,陶文化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各种陶元素融入到小镇的一景一物中:硕大的泡菜陶罐耸立在安陶小镇景区前,半边形状的陶罐灯饰装扮街头,形色各异的陶艺店分布大街小巷……
在荣昌陶博物馆记者看到,馆内设有荣昌陶历史文物、生产场景模拟、陶器发展简史、陶艺精品展示主题展厅。收藏有近一万件自汉代以来的“荣昌陶”文物和现当代精品,其中常年展出一千余件,真实全面地反映其技艺传承和发展成果。
步入馆内,荣昌陶博物馆馆长刘守琪向记者回溯起荣昌陶博物馆的历史:荣昌陶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期闻名于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荣昌陶的工艺特点是有区别的——宋元时期盛行孔雀蓝釉(天目釉),属于传统工艺,造型上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形象生动优美,装饰纹样主要是卷草纹,这与当时文人画的盛行是密切联系的,这也是荣昌陶一直流传至今的特点。
明清时期盛行刻花和色釉,在陶器上出现大量的缠枝纹,这和当时花鸟画的流行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从清嘉庆时开始逐步发展到清咸丰时的“泥精”,属细陶类,釉质莹润,再逐步发展到光绪时的刻花、色釉及民国时的釉下彩。
在器型方面,荣昌陶的始祖器物中也有着北方陶器的形体,但时代变迁,后来逐渐发展到主要体现为“柳、卵、直、胀”的特点,与北方陶器的粗、大、厚、重的风格迥然不同。
荣昌陶器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四美”将其天生丽质的原材料托举而出:
一是造型之美,“柳、卵、直、胀”。精美的泡菜坛、茶壶、瓶、钵、罐等佳作,无不体现着这四个字的特点。
二是烧制之美。制作时讲究技法,坯体薄,是以有“薄如纸”之说。
三是雕刻之美。盛行雕刻和色釉装饰,其中雕刻讲究精准、细腻的雕刻技法。
四是釉色之美。朱砂釉、西绿釉、黑釉、黄釉最具安陶特色,金砂釉、钧釉等全国罕见,更兼烧制时温度起伏,产生“窑变”,釉色又有了意想不到的万千变化。
但记者也了解到,以上传统工艺正在流失。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包括金砂釉、均釉等传统制釉技术和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传承,目前已经很难配制和烧制出以前的很多釉色。传统的一些陶器,如蒸汽锅、倒形壶等,其制作技艺正在流失或消失。
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重新审视,挖掘品牌价值,陶瓷产业逐渐发展。目前荣昌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联姻”,邀请国内外陶艺专家“会诊”,招商引资引进“大腕”入驻……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荣昌也加大对传统陶艺技术的保护力度,设立了专项保护开发基金,用于产业创新、传承人及传习活动经费补助、资料抢救整理及出版等。
“荣昌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刘守琪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束之高阁,让“非遗”回归生活,才能实现活态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