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在射洪重新上映
看哭了一众观影人员
在射洪
其实也有这样一群人
从事着《入殓师》这一职业
每天见证着生离死别
1
这份职业给予我自信
“其实我是一个内心还有点自卑的人,生活、工作中都不是很自信,从事这份工作后,感觉在人生的终点,帮助了更多的人,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在入殓师这份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年的张欣,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她的变化。
接待丧属、讲解相关事宜、整理遗容等,就是张欣工作的日常。
“很多因为车祸去世的人,外貌会与正常人有一些差异,我们一般会帮他们进行简单修补,尽量还原最初的模样。”
一个简单的银色箱子,承载着所有化妆工具,每次修补完,张欣都会把工具清理消毒罗列整齐。
“其实每个人都是爱美的,除了日常的修复,平时还会给他们化上妆容,通过粉妆淡抹能够让逝者恢复些气色,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也算一份尊重。”
图左为搭档何晓敏、右为张欣
按照单位的要求,老年人一般只会进行简单整理,保留原始样貌,不会附加妆容。
“但有一次却是个例外。”
“那次去世的是一位老太太,在修补遗容时,家属女儿递过来一只眉笔,希望我能为她母亲描一下眉。说老太太比较平时爱好描眉,我也答应了这份的请求。”
完成后,家属也比较满意,感谢了张欣很久......
图左为张欣、右为搭档何晓敏
2
看着丧属伤心,有时候我也会落泪
“今年上半年,接待一次丧属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去世的那位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人都在接待室等候着,妻子眼睛哭得通红还带着两个小孩,两个老人就一直在那儿抹眼泪,擦眼泪的阿姨手一直在抖。”
“我拉着阿姨的手就想安慰她,话堵得心头怎么也开不了口,当时我的眼泪也不自觉跟着出来了。”
这里每天都会见证生离死别,有些丧属会哭到几近昏厥,有些家属会理智对待,有些亲人却只能隔着电话,通过他们反复叮嘱......
去年疫情期间,张欣每天还是会照常回家,进门之前进行全面消毒。
为了安全,都在劝导丧属尽量少来人,有什么事经常是电话联系,也会根据他们的叮嘱进行。
“我们会隔着电话给丧属讲那些相关步骤,电话讲到最后,都变成了他们对我们的密密叮嘱......”
这些年因为国家提倡火葬,也有相应支持,殡仪馆接收的人数也在增多。
“像五保、低保类人群,因为家属比较少,我们一般是先接过来,后续再进行联系,但如果联系不上,一般还是我们帮忙处理,因为国家政策,所以这些费用也是全免的。”
3
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敬
其实,最初的张欣也曾有过迷茫的时期。
几年前,因为一些原因从湖北老家来到了射洪,最初她也曾尝试过很多工作,但一直没有稳定下来。
“其实刚来射洪那几年很迷茫,因为刚来到不熟悉的地方,工作不稳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2015年,张欣偶然了解到射洪东山公墓在招募员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正式入职,5月份因为工作调度,她来到了殡仪馆工作。
“当时我就想着可以尝试一下,因为我本身胆子挺大,觉得也没有什么。”
7年的时间过去了,张欣在射洪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家人朋友表示也很支持她这份工作。
“我经常给孩子讲职业不分贵贱,每一份工作应受到尊重,所以对他也不避讳自己在做什么。”
“孩子在学校会给同学分享自己妈妈是干什么的,同学听了之后还会讲给自己的父母听,大家也比较理解,有些家长家里有人去世了,有时候还会直接联系我帮忙。”
4
那些平淡的话,让人泪目
“我在这里工作算有些久了,张欣差不多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也是我的搭档,她平时工作积极,做事也很细心,各方面很不错。”同事何晓敏说。
何晓敏老家在盐亭,为了生活他也曾前往其他省谋求工作,后来来到了射洪,当时殡仪馆正在招工,这一干就是12年。
“公司对我们员工也很优待,前些年没有疫情的时候,经常组织大家前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国内、川内很多景点旅游。”
现在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在一线接运遗体,以及火化、修补妆容等,多年的工作经历也使他感慨颇深。
“两年前,有个小伙子的奶奶去世了。送入火化时,他很平静也没有哭,只是说:奶奶下辈子我还是当你孙子,你要觉得不行我当你儿子,或者重孙。”
“听了这句话,当时我就感到鼻子一酸,眼泪散在眼眶里模糊了视线。”何晓敏说。
人生无常,看过太多的离别,这群工作者的初心依旧,只是时间的经历让他们体会到家人、朋友的重要性,人生没有预告,不要处处留下遗憾......
现在何晓敏在射洪安了家,并且打算以后也在这里生活:“这座城市很好,人与人之间相处简单,大家都很耿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礼节。”
留在射洪,留在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人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
每一份岗位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其实入殓师只是一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让更多的人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是他们的日常也是目标,向你们致敬!
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大家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有新的认识吗?
关注西部射洪网
看更多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