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吉林等“清零”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英 3月17日,吉林市的室外温度还是零下。当天,这个常住人口360万的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又新增了1984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使得该市这波疫情累计新增感染者即将突破万例,目前,这个数据还没有明显下降的势头。

现在,吉林市成为自奥密克戎毒株进入中国内地以来,感染者规模最大的一个城市,既远远超过同期发生疫情的上海和深圳,相比于此前在天津与河南安阳奥密克戎疫情中报告的感染者数,也翻了10多倍。这轮吉林省的疫情,初步判定来自口岸城市的外来输入,省会长春也出现了疫情。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3日至16日到吉林省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当前吉林省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社区传播仍未彻底阻断。14日,吉林市定下一周时间“社会面清零”的目标。

在实现这个目标之前,有部分核酸阳性感染者及确诊病例密接在家隔离。3月17日晚,吉林市船营区一位患有间质性肺炎、阿尔茨海默症的70岁老人收到核酸阳性结果已有3天,与他同住的患有高血压的老伴也已核酸阳性3天,两人均出现咳嗽加重、嗓子疼、头疼无力等症状。18日凌晨,两位老人才被转入方舱医院。

17日船营区另一位居家隔离的核酸阳性感染者家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留在家中隔离,但需要药物支持及用药指导,同时也疑惑居家隔离时卫生间共用或导致互相传染问题如何解决。

除了这些居家隔离的核酸阳性感染者及密接外,还有部分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在等待“清零”。马军是一位农村防疫志愿者,3月14日突然出现脸部歪斜症状,3月17日被社区送至医院急诊,被诊断为面瘫,需针灸治疗,但因马军属于密接,即使有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门诊也无法接诊。目前马军仍在家中等待救治。

当下,大规模封控同时导致生活保障人员的紧缺。一位在方舱医院支援后勤的志愿者介绍,工作人员处于连轴转状态,部分在建的方舱医院仍在大力招募专业的医护志愿者。

一位当地社区物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吉林防控升级后,许多社区物业防疫人员不能及时到岗,而能出行的人员在社区内承担了大量的防疫工作,“人困马乏”,如有物业公司40多名员工干着平时100多人的活儿。同时,当前整个物业行业还面临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消杀液、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和价格上涨的问题。

多位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

3月16日,吉林市昌邑区一位新冠阳性感染者张栋告诉经济观察报,他仍在家等待集中隔离,此时距离他的混检核酸阳性结果已过去5天,距离他的单人核酸阳性结果已过去2天时间。张栋在3月11日就接到了社区通知他的10混1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晚工作人员上门对张栋及其妻子、孩子和母亲进行单人核酸检测,直至14日下午张栋才接到疾控中心电话告知他的单人核酸结果为阳性。

从接到阳性通知以来,为防止家人被自己传染,张栋把自己独自隔离在家中一个房间内。但妻子、孩子和母亲均已出现发烧、头晕、嗓子疼等症状,他们在11日做的核酸检测结果仍然未出。16日晚间经社区发放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检测,全家人结果均为阳性。5岁的孩子和50多岁的母亲一阵一阵地发高烧,张栋费尽周折托人购买到两盒连花清瘟颗粒用来控制他们的症状。

张栋多次跟社区沟通希望尽快集中隔离,社区回复“正在努力办”,建议他居家等待。直至3月17日凌晨,张栋与家人才被送往方舱医院。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核酸阳性及确诊患者密接人员未被及时集中隔离情况在吉林市昌邑区、船营区均有出现。这两个区也是吉林市内中高风险区最多的区域,昌邑区共有19个中风险区,船营区共有4个中风险区。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建议,在感染者较多的中型城市以外的地区,医疗资源短缺时,无基础疾病等高风险因素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考虑居家隔离,因为奥密克戎BA.2的病程比较短,一般5-7天就能转阴。居家过程中可以用新冠抗原检测盒检测是否转阴,欧美、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都已经这么做了。

居家期间在共用卫生间时,常荣山建议阳性感染者在使用时一定要佩戴口罩,使用完卫生间后,冲水时盖上马桶盖,再用消毒液、肥皂等将卫生间用水清洗一遍,病毒在水中存活的时间不会太长。同时,常荣山提醒,在有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的楼栋中,还应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3月14日,吉林省在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会议上,提出吉林市要在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坚决打好吉林市全员核酸筛查全覆盖、阳性患者全收治、密接人员全集中隔离三大攻坚战。

非新冠肺炎患者等待就医

马军是吉林市船营区下辖乡镇一名教师,从3月7号开始下乡在农村做志愿者,负责村民核酸检测时的扫码工作。因此前曾有双腿骨折病史,当晚双腿出现麻木症状,不能行走。卧病在床至3月14日,马军又出现头晕、眉毛不能动、嘴撅不起来等症状,喝水都无法兜住,而此时妻子又因核酸阳性被送往医院隔离。

独自居家的马军,在与社区多番对接后,3月17日被送往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急诊,被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需要门诊针灸治疗,但因属于密接人员,门诊无法接收。该医院推荐马军前往船营二院就诊,但马军了解到船营二院已将全部患者转移,成为医护人员休息的场所,不再接收患者。马军同时询问了多家中医诊所,均已全部停诊。

记者咨询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人员表示该院针灸师因密接已被隔离。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市中医院则回复称,针灸师都已外出支援防疫,无法出诊,目前只抢救危重症病人。

马军担心医治不及时留下后遗症,只得相信一位售卖膏药的人,不过对方也无法提供上门服务,只能将膏药寄送至家中,远程告知马军使用方法,马军担心自己无法找准穴位,“病急乱投医,不是办法的办法”。

与马军同样面临就医难题的还有吉先生。他是一位肝癌晚期患者,此前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参与一种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每月用药一次,已持续用药6个月。据吉先生介绍,试验药物已经对他的病情起到明显效果,本月7号应该用药,但因疫情,医院至今也无法接收他。医院称,疫情期间每个患者都需要住单间导致接收能力有限。吉先生还询问了吉林省肿瘤医院等,医院均表示无此药物。吉先生担忧,若再无法用药,为了控制病情,他只能选择化疗。“但对我来说很可惜,本来这种药物已经起了效果,换化疗对身体损伤大,还可能出现耐药。特别难下决心。”

据了解,吉林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3月8日就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主要服务急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患者,同时保证老年和慢性病患者处方药能够及时开具使用。不过像马军、吉先生这样的人群还没有被纳入服务范围。

急需医护、保障人员

李路遥是一位诊所中医,受疫情影响诊所被关闭。3月11日他应招参与到高新区一所方舱医院内做志愿者,目前负责感控、消杀、补充物资等工作。他介绍,该方舱医院共有300多张床位,管理团队有140人左右,其中包括近90多位医护、30位安保及20多位后勤人员。其中的医护人员部分并非托管方舱的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职工,而是市内外县及本省兄弟城市赶来支援的区县级医院医护。

李路遥等12位志愿者分配于感控、核酸采集、后勤,其中感控组三班人员轮岗,每班人员需持续工作12小时,工作压力较大。同时,因为方舱医院供暖条件不佳,空间较大,加之近日吉林市气温低,防护服内衣物有限,夜班工作人员时常被“冻透”。

3月17日,吉林市正在新建的一处方舱医院也在网络上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特别强调:急需具备医护专业知识的支援人员。

吉林省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吉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赵庆龙17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现在疫情到了最吃劲儿的一个阶段,不仅要做好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群体的物资保障,还得做好对居家管理的老百姓的保障。

3月17日,万科物业吉林片区总监吴雨潼已在项目上吃住了十多天,当日早晨她她正在一个封控小区内和员工一起清运垃圾。据了解,吉林市万科物业在管项目中有23栋楼处于封控状态,这些居民不允许下楼。封控楼栋内的物资配送、垃圾清运、消杀工作因社区人手紧缺,现在基本转由物业公司承担。

除了封控楼栋外,因吉林市所有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居民不能自由出入,因此物业还需承担照顾独居老人及部分居民的生活用品采购、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工作。

另一位当地社区管理人士介绍,受疫情防控影响,社区物业部分工作人员被隔离,保洁人员这个阶段也因疫情辞工,缺岗严重。像万科这样大物业公司,还能做一些腾挪,通过增加成本能基本覆盖工作,而小型物业公司就更加捉襟见肘。

除了封控楼栋外,因吉林市所有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居民无法出小区,因此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负责生活用品采购、照顾独居老人需求、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人员紧缺导致在岗员工压力极大。

除了人手不足问题外,吉林市的社区抗疫还面临运营成本的急剧增加。据了解,吉林市内的防护服已从30元涨至现在的70多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马军、张栋为化名)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5Z3GY60J】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