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85岁的“年轻”使者——新加坡人曾繁如的儒学传道路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王健 袁炳忠)在孔子故乡中国山东曲阜,一座投资5000万美元的现代化建筑刚刚落成,崭新的建筑已经挂上了十分醒目的“儒学新院”匾牌。他的主人,来自重洋之外的异国新加坡,是一名85岁的老人。

这位老者名叫曾繁如。十年前,他的身份是船运大亨、新加坡培拓投资公司董事局主席。今天,他从一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转身致力于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矢志要当一名让儒学创新性地走向世界的“年轻”使者。

“2007年,我卖掉邮轮公司打算投资文化产业。从那时起,我开始系统地接触儒家学说,学习、传播儒家思想。”他说。

儒学的博大精深让这名古稀之年的“年轻”学生深感震撼。

“德不孤,必有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在曾繁如看来,对人性向善的引导,对“仁政”“德治”的推崇,是儒学最核心的价值。

“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国理政,亦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往来,‘树德’是成功的关键。”他说,尽管诞生于2500多年前,但是儒家的处世哲学和治国理念至今仍然具有普世价值。

回首人生八十余载的起起伏伏,曾繁如对儒家思想的现实作用也有切身体会。

曲阜儒学新院院长曾繁如博士。

祖籍山东的曾繁如,自称是曾子的76代孙。曾子是孔子的学生,著有儒家散文经典《大学》。

早年的曾繁如并没有在意自己的这一独特身份,也没有关注过儒家学说,“那时都是为生计奔波,哪有心思研究学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5岁的曾繁如随父母离开家乡广东,下南洋躲战乱、讨生活。后来,先后当过电台双语播音员和公务员的曾繁如在70年代投身航运业,并逐渐成长为新加坡知名的企业家。

“以前,我觉得自己运气好,总能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遇到贵人。后来,接触了儒学,我反观自身,发现正是因为我讲义气、肯吃亏、行善积德的行为风格无形中顺应了儒学的做人原则,帮助我赢得了人心,获得了帮助。”他说。

2007年,全球性的航运危机爆发前夜,大量资金涌入航运业。曾繁如意识到,过度的繁荣背后或许酝酿着深重的危机,于是断然卖掉了自己的油轮公司。

自己的这次全身而退,仿佛也验证了儒家智慧的精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儒家思想提倡人要有长远打算。”他说。

“别人是知行合一,而我是先行后知。”曾繁如笑言,儒家思想或许早已根植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的基因里。

曲阜儒学新院院长曾繁如博士。

曾繁如第一次踏上寻根之旅,是在1978年。那年,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封闭的大门,开始了改革开放。

当时46岁的曾繁如沿着珠三角、长江、中国西北角游历一番,并首次到访小城曲阜。那时的曲阜还没有旅馆,他和夫人不得不连夜投宿济宁市。

从那以后,曾繁如几乎每年都会回中国旅行,故土的山山水水总是牵动着他的心,中国的沧桑巨变也让他感到无限欣慰。

2013年,曾繁如着手打造曲阜儒学新院,该学院建成后将致力于儒学教研、交流和传播培训等工作。同时,曾繁如还游历各国宣讲儒学,并翻译出版多本儒学书籍。

儒学新院门厅外景。

儒学作为世界文化瑰宝,早已被很多西方学者所乐道。相传早在16世纪,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就将儒学的经典著作“四书”,翻译成拉丁文在欧洲传播。

然而,在曾繁如看来,儒学的开发、利用和传播还远远不够。

“传统的儒学作品并没有经过充分筛选,其中有些思想是以中国封建制度和农业社会为背景的,会给外国读者造成一定的困惑。”他说。

他认为,继承和发扬儒学思想,一定要有选择,对于那些落后、陈腐的主张要摒弃,对于精华部分不仅要弘扬,而且还要不断发展。

“必须筛选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加以联系当下的解读,才能更好地推广儒学。”曾繁如认为,儒学所蕴含的“有效的、深刻的、永恒的人性考量”具有普世价值和国际意义,是贯穿古今、启迪世界的思想宝藏。

儒学新院透视图。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人性是共通的。”曾繁如说。

曾繁如的译著《论语新论》,只保留了《论语》中百分之二十的章节,而这些保留下来的内容都和人性息息相关。

“儒家思想的人性关怀能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引发共鸣。”曾繁如说。

今年8月,曾繁如还荣获“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

童年离乡,鹤发归来。

曾繁如的人生轨迹也印证了儒家文化的魅力。

“我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说的是英语。”曾繁如说,自己曾游历89个国家,喜欢了解不同的文化,但是自己始终觉得,印刻在自己血脉中的儒家文化最具吸引力。

“希望我能运用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帮助儒家文化走向世界。”曾繁如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