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图让年轻人通过流行文化学华文?美好愿望可能要破碎。
你或许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明星讲华语,年轻人就跟着讲;华语片好看,华文水平并不高的年轻人全程拿着翻译棒,追剧到底。不过,流行文化真的能鼓励本地年轻人学习华文、主动接触华族文化吗?一项调查让人大跌眼镜。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今年对800名18至35岁的年轻国人展开调查,发现仅8%的人是因为受流行文化和艺术影像而对华族文化产生兴趣,是受访者中占比最少的群体。
本地不少推广华文学习的活动,都曾借用流行文化,试图勾起年轻人学习华语的兴趣。本地歌手林俊杰和向洋,都曾担起偶像代言人的任务。热播华语剧《延禧攻略》和华语乐坛流行音乐等,也都曾被拿来作为吸引年轻人参与华语活动的利器。
推广华文学习委员曾邀请向洋担任形象大使,分享学习华文的小故事。
种种用流行文化吸引年轻人关注华文学习的做法,的确在短时间里掀起热度,但大多数爱上华文和华族文化的年轻人,初衷并非源自于此。
那么,本地年轻人学习华文的初衷究竟是什么?通过不同方法吸引年轻人了解华族文化的有效程度又是如何呢?
多达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接触华文的动机是单纯的,即自己是华人,自然而然从小接触华族文化。在传统佳节等场合,从小耳濡目染,了解美食、习俗,以及华人的习俗和价值观。
不过,年轻人越来越国际化,倘若有一天离开华族群体,或是生活中缺乏华文,也可能会渐渐对华语甚至是华族文化生疏。
现在的本地年轻人,家里一般都有建国或立国一代的阿嫲阿公,他们有的不会讲英语。学习华语,成了年轻人和长辈之间的重要纽带。19%的受访者认为,学好了华语,能够与家中长辈建立更有意义的关系。
中国在经济和国际地位上的崛起,能带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政治的往来。19%的年轻人了解到,学好了华语,就能与中国企业和机构通商通信,甚至直接应征中国企业的职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想法较为功利。倘若语言不能带来“钱”途,是否就学而无用?
11%的受访者认为,语言往往代表着特定人群的价值观,因此多学一门语言就可以多获得一些知识。看懂华文,能更深刻地体会华族文化,为自己多打开了一扇精神之窗。
8%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在流行文化的驱使下学习华文,占比最小。从兴趣出发,或许更有动力。但当热度迅速退去,真正学到的东西可能很少,也很快就被遗忘。来自欧美日韩流行文化的竞争如此激烈,华语流行要想博得年轻人青睐,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