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ZC×漳州市
两年前,因为《中国新说唱》这档节目,“勒是雾都”这句口号成为年轻人间的流行词,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大众对“雾都重庆”这座城市的好感度提升不少。
漳州城航拍 图/视觉中国
这是hiphop文化中对于孕育自己的城市的一种致敬,类似的还有CDC(成都市)、CSC(长沙市),以及东三省地区的DBC(东北城),这种“shout out to my city”的理念也和我们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很是契合。
龙海紫云岩 摄/罗闽荣
坐落于福建东南沿海的福建漳州,有着川渝同款的闲适与慵懒,当你真正试着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拨开这里的神秘面纱,你会察觉这座城市闲适安静的背后,也有着它最为独特的hiphop气质。
1。
『 爱拼才会赢的Hustle 』
1988年,台湾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叶启田推出了一首歌《爱拼才会赢》。
谁能想到,这首歌不但火遍了台北,还飘出宝岛台湾,随着太平洋的吹到了对岸的福建,也吹进了漳州人的耳朵里。
“你是漳州人啊,那你一定会唱《爱拼才会赢》” 图/节目截图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简单却直击人心的歌词,也唱出了漳州人骨子里敢拼敢闯的劲。
漳州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其实早在陈元光开漳时期,便有迹可循。
1300多年前,陈元光随父亲陈政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定“蛮獠啸乱”,并在漳州开疆辟土,创建漳州府,成为漳州首任刺史。
爱拼敢赢的陈元光励精图治,带着漳州人民发展生产、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并引进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让当地百姓掌握铁器牛耕,走出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
不仅如此,陈元光还首开先河,在漳州创办乡校,推行科举制度,漳州从此重学风气盛行,开启了文风鼎盛的时代。
2018年开漳圣王文化节开幕式 图/闽南日报
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漳州从不毛之地变身为民风淳厚、百业兴旺的乐土。陈元光的开漳功绩亦得到后世认可,乾隆追封其为“开漳圣王”并登上神坛,成为两岸共同的信仰,香火绵延,千年不衰。
作为著名的侨乡,漳州不仅“走进来”的人爱拼敢赢,“走出去”的人更是如此。
明代是中国实行海禁最为严厉的时代,国人被禁止出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福建生存资源的匮乏。
冒着被朝廷追杀的风险,漳州人决定铤而走险,很快,在月港曲折而荒凉的海岸上,悄然送出一艘艘商船。
月港遗址,诉说着漳州人航海之艰 图/王友学
随后,月港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每年从月港扬帆的船舶多达300余艘,这些华人商舶遍历东洋的47个国家。
明代漳州月港位置图。制图/Paprika,图/《地道风物·闽南》
在帝国的视野中,朝廷所在之处仍是天朝上国,居于世界的中心,而此刻,在西方人的视野中,令中国与大航海时代产生更深刻联系的,却是漳州这个小小的月港。
面对海洋,漳州人一向义无反顾。从明朝开始的数百年间,漳州人从未停止下南洋的步伐。
其实下南洋不仅是一部创业史,更是一部血泪史,需要面临朝廷严加制裁、旅途艰险、当地势力不断施压等种种困难。
这个时期,西方的货币——镭(real)成了漳州的通用等价物。图/Wikipedia
漳州人却顶着压力,靠着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在他乡闯出一片天下,成为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
如从肩挑小贩到甲必丹的颜二、星沙贸易第一人的王友海、点石成金的田考、菲律宾五金大王杨在田、新加坡航运大王林秉祥、万金油大王杨玉莹等。
2。
『 敦亲睦族的Neighborhood 』
海外贸易和移民环境的险恶,使得在外拼搏的漳州人困难重重。
而将他们团结凝聚在一起的,是强烈的宗族乡土观念,是相互扶持、共度险境的信念,这也是缔结海外商贸社会网络的基础。
坐动车经过福建,当列车不断在隧道穿行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什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图/航拍中国
在那个年代,漂泊海外的人总希望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却因为交通困难、路费昂贵等原因,想要回乡而不得,最后只能客死他乡,一生未归。
明清时的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中国人少有天主教徒,所以不被允许安葬,在外的闽南人就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墓园——华侨义山。
华侨义山是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时期中国人的墓地。图/图虫·创意
而幸存下来的人,倘若发了财,决定留在南洋,便会在当地建祠堂修族谱,谨记自己的来处。
至今,东南亚地区不少地方仍可寻到漳州华侨修建的祠堂和族谱。
槟城龙山堂邱公司,是马来西亚华人姓氏宗祠组织中最突出的一个。图/视觉中国
发家致富后,华侨们往往会汇回大量的钞票,用于建造房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番仔楼”。
有多余的钱,华侨们也会捐资用于家乡的建设,如兴办学校、修建宗祠、道路等。
海洋文化交融的番仔楼。摄/陈君香,图/《风物中国志·龙海》
漳州人极为重视宗祠的修建,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
宗祠的建筑往往雕梁画栋、用料考究、气势恢宏,“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极具闽南建筑传统风格。
海上归来的闽南人,从西班牙马尼拉那里带来红砖建筑风格。图/图虫创意
漳州人相信,祠堂是家族的血脉,更是乡土的根,只有牢记自己从哪里来,才明白要向哪去。
漳州人的敦亲睦族,在土楼这种建筑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土楼的建立本是为了御敌和保障安全,但这种相对分开又需要互相信任的居住模式,只有宗亲之间才能实现。
南靖土楼,有圆有方,隐藏在山野之间。摄/王茜
一族聚居于一座土楼,血缘是最坚固的屏障。”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同仇敌忾,以宗族为单位与敌寇相争。
3。
『 Old&New School交融的城市文化 』
我们更愿意相信,漳州的生命力与其保留得当的古迹和历史有关。
这里的花海四季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城里的人们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慢悠悠地度过一下午,对于那些繁忙都市里的人来说,这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份奢侈。
漳州古地图 图/国家地理中文网
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迁徙至今;宋初筑土为子城,咸平二年(999年)疏浚了护城河,古城内有“九街十三巷、三庵、二院、一株榕树不见天”之说。
很多地方把榕树称为神树,也是老人、孩子休息玩耍的地方 摄/罗闽荣
漳州城历代均有修筑,后来陈炯明入主漳州建设“闽南护法区”,以新文化之概念建设这座老城,拆城墙、修骑楼、建公园、扩公路……这些时间的遗存也逐渐架构起了漳州古城里的历史肌理。
历经千年洗礼,漳州城里迄今依然保留着旧时的风貌,这些历史的使者,仍以坚守的姿态,记录着城里的沧桑变幻,述说着繁华荣耀。
漳州古城 摄/陈健
「守旧」的同时,漳州人也不忘「迎新」,无论是在闹市繁华或古老街巷,你都会在不经意间遇见Old School和New School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城市风貌。
古城的建筑已被岁月洗涤得逐渐老旧,西洋风的灰塑照片也慢慢斑驳。但在这里的每一个招牌下,你都能看到新的店面。
“天益寿药店”、“有大道华洋杂货”、“万圆钱庄”、“商务印书馆代理处”……不要以为他们就是对应卖药,卖杂货的,本地人在这些店招下卖什么你永远都猜不到。
古街里的老招牌 图/野路甜点铺
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上,你会有回到民国时期的恍惚感,但其实,百米之外就是高楼大厦。
古城的不远处就是漳州最热闹的市中心
现在的古城,入驻了更多的“网红店”,你甚至能在这里邂逅诸多各具特色的小酒吧,在老街里来上一杯Mojito,或许也是个不错的体验。
尽量保留古城“原滋原味”的新式店铺装修 图/野路甜点铺
为了留住古街古味,这些新式店铺在装修的过程中,都会自发地尽可能地保留住老建筑原本的样子,然后灌进自自在在的风。
当小城出现了“外来文化” 图/野路甜点铺
所以,你可能会在这里惊喜地发现一些融入本地口味的“新菜式”,譬如用冬粉、地瓜粉煮的韩国泡菜以及加了香菜葱花的咖喱饭。
手冲咖啡配三角粿,或许还意外地很搭 图/野路甜点铺
当然,你也会在某一个转角遇见融合得有些奇怪的街景,比如在风味十足的市井小店里,突然闯进一家时髦的咖啡馆,一边是设计精致的店面,一边是野蛮生长的小店,想要举起手机自拍,背景画面都很难选!
4。
『 神明是这里最被Respect的存在 』
身为漳州人,哪有不拜神的。
毕竟,当漳州人在海上为了未知的未来乘风破浪时,那些无处不在的神明便是漳州人最硬核的后台。
从中原起家的汉人,自古对海洋有恐惧感
从最初的神针大神、换水同郎、起针神兵等分工明确的海神到最为人所熟知的妈祖、保生大帝、三平祖师和天公......闽南人创造了无数的神明来与自己作伴。
如今,虽然海上的凶险不再,可漳州人对于神明的信仰却一直流传。
插三根旗子的地方即为伽蓝庙,仅有3平方米,供奉着伽蓝圣王 图/走吧网
在漳州的大街小巷,你很可能转个弯就会遇到神明。漫步古城,或许一抬头,就会遇见世界上最小的庙宇——伽蓝庙,在九龙江某一艘摇摇晃晃的船只中,也许藏着疍民供奉的神明——进发宫。
漳州大大小小的寺庙有数百个,它们或香火极盛,或造势神奇,或景色怡人,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个寺庙,都很有故事。
在漳州,每个阿嬷,都有一套祖传的祈祷词 图/图虫创意
这里有全国海拔最低的寺庙——东明寺、有建造在悬崖峭壁上的灵通寺、有郑成功问签过的东山关帝庙、有为纪念郑虎臣除奸义举而建的木棉庵、有弘一法师曾居住过的瑞竹岩寺、有保生大帝的最早古庙白礁慈济宫、有全国唯一具备现代建筑风格的普照禅寺……
神明给予漳州人精神的力量 摄/香蕉我在这
这还远远不够,在漳州人的家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神龛,随时都可与神明交流。
甚至在现代设计感十足的民宿里,老板也会特地为神龛留一个位置。图/百合SAMA
神明是漳州人最respect的存在,但他们并非高高在上,而是积极参与到漳州人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婚丧嫁娶,下至生意、求学。
茭卜,是漳州人常用的一种卜算神意的道具。
漳州人也习惯了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掷茭卜问神明,家有喜事,就去庙里向神明“还愿”,感谢神明的支持。
香点燃了,打给神明的电话就通了 图/图虫创意
漳州人讲究有拜有保庇,这柱香点燃了,与神明们的交流通道也就打开了。有神明在身边,心灵便有了安身之处,也就有了不断拼搏的勇气。
5。
『 闲适从容的Street文化 』
而今,千帆过尽,苦尽甘来的漳州人,骨子里多了一份大风大浪之后的从容与豁达。
相比隔壁的厦门和泉州,漳州可谓是一座慢得让人「着急」的城市,可却又有一种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魅力。
试问谁不想要慢下匆忙的步伐,让生活过回最本真的样子呢?
漳州的夏天 摄/香蕉我在这
清晨,在车马喧嚣中醒来,吃上一碗地道的卤面,到公园里或看看斗鸟大会,或听听汇聚于此的芗剧演员们带来的芗剧表演,回来的路上和邻里街坊唠唠嗑,午后泡上几泡功夫茶,畅快地打几圈麻将,在黄昏中回家。
在中山公园休闲的市民 摄/香蕉我在这
漳州可供市民休闲的公园众多,对于大多数的漳州人来说,到公园散步、喝茶、遛鸟、唱芗剧、跳舞,似乎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人们常言,玩在苏杭两州,吃在福建漳州,这里最不容错过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小吃。
漳州四果汤 摄/杨福添
从清晨的豆花粉丝、锅边糊、卤面、沙茶面、粿条汤、肠粉、豆浆油条,到下午的三角饼、菜头粿、麻糍、金钱串、面煎粿、蚵仔煎、手抓面、鸡仔胎,漳州的小吃店里,最不缺的就是人。
小吃店中忙碌的老板
这些小吃店,是漳州人的日常所在,维系着漳州人之间的感情,更沉淀着漳州满满的市井文化。
漳州的闽南语发音有点像普通话中的「讲究」。这份讲究,是即使生意再忙,人生再奔波,也要耐下性子来享受一泡功夫茶。
功夫茶,漳州人最后的倔强 图/@--謝澤如
在漳州,人人都泡得一手好茶。无论是在繁忙杂乱的工地上,还是在郊区野外,漳州人总会悄然掏出准备好的茶盘三件套,细细品着茶香,稳稳地喝上一泡。
东山澳角码头摄/周先丽 图/《地道风物·闽南》
在其他城市旅游,你或许有做不完的攻略,要打卡逛完所有的网红景点,吃遍所有的网红餐厅,才算不虚此行。
但在漳州,你只消一路慢走,逛赏琳琅满足的小玩意,悠闲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吃着路边地道的美食小吃,说几句地道的闽南语,就算不负这座古城的热烈烟火。
埭美村 摄/曾少辉,图/《风物中国志·龙海》
作为一个千年古城,漳州是一个多元的城市,这里的慵懒闲适、优雅从容……都得等你来到了,才能一一品味。
而漳州,也一直用有闲有味的质朴、街头巷尾的宁静、都市中心的繁华,迎接着每个远道而来的陌生人。
参考资料:
闽南人为什么最有海洋冒险精神?/ 中国国家地理BOOK
福建漳州为什么这么“土”?/中国国家地理BOOK
爱拼的闽南人,后台比谁都硬核/新周刊
漳州好奇怪/野路甜点铺
版权声明:
文中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封面摄影/香蕉我在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