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终于没有爆炸了。
之前8年,剧场版都是日本4月上映、中国10月上映,今年是史上第一次中日同步上映。潮湿闷热的四月天,《绯色的子弹》,一发击穿了关于柯南的时光记忆。
《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海报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曾担心自己会中途离场,毕竟柯南剧场版这几年连连下跌的剧作水平与口碑,实在让老影迷痛心。
约莫从10年前开始,伴随着滥用的爆炸桥段、逐渐单线与弱化的推理叙事,与越来越离谱的动作大场面,《名侦探柯南》一度朝着“速度与激情”演变,让人担心经典变鸡肋。
这次《绯色的子弹》不例外,首映后,新旧观众纷纷哭笑不得:
世界首列真空超导磁悬浮列车,撞毁后车厢中的人仅仅擦伤?
赤井秀一的自制“绯色子弹”,从名古屋一枪打到京都,堪称我国抗日神技“800里开外,一枪一个鬼子”?
……
知乎上网友们的吐槽
柯南剧场版收获了与我国春晚同等级别的吐槽密度,早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相比起前几年“会拐弯的足球” “盖亚能量炮一般可踏平万物的滑板” “上山下海横穿铁轨的跑车”,这次甚至已经很温柔了。
柯南野心似乎越来越大,今日的美国好莱坞工业体系,往日的牛顿物理学定律,都快被他掀翻了。
然而,就算“柯学宇宙”离谱得飞上天,总有一批人坚守在它背后,一面哀叹,一面感动。
《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片尾
在观看《绯色的子弹》时,我全程感到一股异常轻盈的平静,是的,是平静,而不是失望。
或许与观影时我正感冒有关系,眼前闯入熟悉的开场白、音乐,熟悉的少年侦探团和万年不变的西装,这一切都让我差点昏昏欲睡。
全片大体上叙事四平八稳,破案套路还是老样,台词和对白不咸不淡,但从阿笠博士的猜谜游戏开始,到案件发生-突破-解谜-生死一线-在某个神秘人物的帮助下截获犯人,这一系列预料中的路径走下来,当那些熟悉的时间节点,似曾相识的台词跑出来,伴随着滞涨的身体,我一度产生错觉,仿佛自己随时随地可能原地缩小,变成一个小学生。
是啊,在柯南的设定里,感冒后喝下白酒,身体就能变回到17岁的新一。
在外交官杀人事件一话中,柯南因为感冒发烧,喝了白酒之后在偶然间变回了新一
从影院走出来,深吸一口掺着春日新雨后的空气,连感冒都好了。
脑袋里还回响着片尾借赤井秀一之口说出来的那句话:“再凶恶的犯人都不能一杀了之,是那小子(柯南)的逻辑,和我们FBI不一样。”
于是,对于这部心底“永恒白月光”的忐忑、留恋与失望,我忽然嗅到了新的答案——
十几年前为柯南狂欢,因为当时的自己还是少年,如今为柯南流泪,因为他仍是少年。
“泪之往昔”
2019年5月1日,工藤新一“想成为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的梦想永久没戏了。
不是没跑赢福尔摩斯,而是没跑赢时间。
首相、年号都换了,小学生还没长大,高中生还没毕业,小兰还没等到新一,傻傻的小五郎还是没发现谁在他脖颈后面射麻醉针,帝丹小学的校歌还没换,愚蠢的黑衣组织还没在其他人身上试用APTX4869然后发现身体变小的奥秘……
27年了,从1994年开始连载的漫画,到1996年开始更新的TV版,当《火影忍者》《银魂》纷纷完结,另一个钉子户《海贼王》作者也宣判五年内完结,《名侦探柯南》却仍然不疾不徐地更新着,不声不响地画到了1058集。
我一直固执地相信,动漫和人就像人与人一样,是有缘分这一说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名侦探柯南》很普通,它不撒糖、不卖腐,每集都在死人,是一部没有玄幻和魔法的少年动漫,但是我爱它。
从童年到少年再到如今成年,柯南都是我心头的最最白月光。
给你讲这样一个情景吧: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我与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第一次跟随大人到上海旅游,在人潮涌动的城隍庙购物区,我们竟然在一个动漫手办店里发现一块柯南手表。
我俩欣喜若狂地问店家:“这里有没有麻醉针?”
柯南带有麻醉针的手表
类似傻得让人又气又笑的场景不胜其数。
比如躲在沙发背后,用蝴蝶结发箍当变声器,接力编造一个杀人事件,最后揪出凶手躲在窗帘背后,一身墨黑;
比如在地图和漫画里走完了日本东京、甲子园、京都、大阪城和神户,在虚构的米花町街道吃一碗乌冬面,到甲子园抢一张棒球赛票,到京都樱花公园看歌舞伎,通过幻想的味觉嗤之以鼻“鳗鱼饭也没那么好吃”……
十几年后,表姐去过多次日本旅行,而我却因学习工作安排等时间桎梏,至今仍未能踏踏实实地去一次。我和表姐之间的距离,也温和而平静地被岁月越推越远。
我不知道有哪些人和我一样傻,不止把一部动画当作童年的印迹,而是认为它曾给予过自己价值观念和精神寄托。
小时候的我常独自在家,那些设定较低龄的、气氛欢快且喜剧性的动画不能驱赶我的孤寂,《名侦探柯南》很合适,它的推理氛围和悬疑情节令人绝对投入,也是通过它,我养成了对现实主义和悬疑元素的口味嗜好,也能在小小年纪看恐怖片时面不改色心不跳。
我怀念十几岁时可以耐着性子跟随剧情看完每一帧推理,怀念捂着眼睛不想看尸体时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怀念去百度贴吧翻遍每一条帖子,为了“考证”工藤新一到底是不是5月4号出生的推理大戏。
迄今为止,我的各社交账号密码通用一串13位的数字,它是由(网传)新一的生日、毛利兰的生日、服部平次的初次出场集数等几个数字加减乘除后,“熔炼”出来的这么一个杂烩数据。
肌肉记忆让它永远嵌刻在我脑海里,哪怕银行卡密码忘了,它也能脱口而出。
即使是现在,我在工作中感受到沮丧,生活中疲惫时,还是会打开一集《名侦探柯南》。
熟悉的安全感扑面而来,和其他动漫不太一样,《名侦探柯南》是不用“追”的,或者说,是可以偷着懒去追的。
我们永远不用担心它结局,也永远不担心它的剧情朝着不喜欢的方向发展,因为每一集都会走进新的案子,主要剧情都维持着简单、基本的人设关系和感情,十几年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动。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柯南的世界好像只过了一天。
这种稳定性,让柯南变成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巨大的宫殿,把我在这些年成长中经历的喜怒哀乐都好好藏起来。
有网友统计,迄今为止,柯南TV版剧中一共死了近400人,毛利小五郎共被扎了900多针,日本每个城市都走完了,柯南一行人的旅途步伐不得不衍生到国外,纽约,新加坡,甚至外太空……
但一种微妙的感觉也产生了:它迟迟没有完结之势,似乎并不是纯粹地为了丰富这个柯南宇宙的体量,而是通过在每一集里不断归零、不断重新走进这个偌大世界的一角,留住仅仅发生在柯南7岁、新一17岁那一年的时光。
可以是1996年,也可以是2021年。
“转动命运之轮”
小时候最开始接触到的柯南是漫画,早些年,黑白漫画比动画的画风更精致,也更适合收藏。
每次一头扎进巴掌大的竖排柯南漫画时,总会被大人啧斥:这么小的字,眼睛不要了?
原作青山刚昌在创作时,热衷将人物的所有思考过程、推理逻辑线全都密密麻麻写进漫画宫格里,毫不怠慢。
感受一下
得宛如探迷宫般地十分专注地去读,才能跟上剧情,并从中柳暗花明似地获得一些关于日本社会、文化的科普知识。
现在回想起来,柯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朝着一部轻松的、重感官刺激的动漫作品去发展。
是,今天看起来,它似乎已经耗尽了现实元素、文化元素,只能在离奇的动作戏上抓住观众眼球。
但从叙事类型上来说,除了“APTX4869”这一带有科幻色彩的毒药,《名侦探柯南》一直是符合现实主义+本格推理派的作品,不穿越,无魔法,没有超自然人类。
新一被喂下药丸
最初连载时,柯南的剧情紧扣世纪末的日本社会。
泡沫经济破灭,人心动荡,犯罪率大幅提升……那个阶段的《名侦探柯南》,不少案件都弥漫着压抑而恐怖的氛围,比如绷带怪人、图书馆电梯藏尸。
那时候的剧中人物也还没有手机,柯南在楼下电话亭用新一的声音打电话给小兰,宛如两人隔街相望,也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浪漫。
柯南在电话亭用新一的声音给小兰打电话
后来,伴随着电影工业的逐渐成熟,每年一度的剧场版,都是一次对时代的叩击与敬礼。
1996年第一部《引爆摩天楼》里,炸弹是最传统的定时炸弹,需要靠1/2的赌命,来剪对其中一根线路。
到了2002年的第六部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里,犯人变成了人工智能,犯罪也是通过由虚拟现实技术操纵的虚拟体感游戏“茧”来达成的。
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
要知道,在2002年,严格意义上的AI智能还未真正盛行。
8年后的第十四部剧场版《天空的遇难船》里,爆炸用的是“生化危机”式的细菌武器;
2018年的《零的执行人》中,武器再次升级,变成可远距离操控的物联网炸弹和地球之外的宇宙飞行器……
《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中的爆炸场面
在变与不变之间,各具特色的时代痕迹,侧显了柯南的野心,也构成了其有别于一般推理探案作品的特色。
这些东西留住了老影迷们对柯南永远的敬意,但当然,远不止于此。
“世界将变成你的颜色”
《瞳孔中的暗杀者》里,小兰目睹朋友在自己眼前身中数弹,在恐惧与自责的冲击与刺激下,她一夜失忆;
《贝克街的亡灵》里,不满被大人当赚钱工具利用的电脑天才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警示这个国家掌控资源与权力的那些道貌岸然的成年人;
《迷宫的十字路口》里,服部平次用易经智慧与凶手对峙,诠释了属于他自己的正义。
深刻的友情、朦胧的爱情、对正义的坚守与人性的多面诠释……这些贯穿柯南宇宙始终的,“坚守世界本真”的一腔孤勇与热忱,我愿意称之为“赤子之心”。
赤子,孩童也。
赤子之心是一份天然单纯的信念,哪怕直面黑暗也能内心光明。
柯南与他的偶像福尔摩斯最大的区别在于,福尔摩斯是个“反社会主义者”,与世界格格不入,对人心漠然怠顾,对人性嗤之以鼻。
而柯南的人设结合了“高中生”的少年气与“东亚人”的柔和性,他同样追寻唯一的真相,但也坚信正义是自己力所能及抵达的世界尺度。
福尔摩斯追求的是真相本身,柯南追求的是真相背后的正义。
但柯南的正义,并不是纯粹的惩恶扬善,也不仅仅是找出真相,揪出犯人。
回顾这二十多年内的案件,《名侦探柯南》里很少有为了杀人而杀人的“恶人”,大多是仇杀、情杀,很多时候犯罪动机过于简单甚至荒谬,但柯南的原则始终如一——“虽然我不知道杀人的理由,但救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他会尽全力去保护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人,朋友,陌生的受害者,以及作恶的凶手。
他会拼尽所有,去保护这个世界。
《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
同样,他并不认为揪出凶手就是践行正义,早期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杀人事件里,为复仇而杀人的凶手在被柯南识破真相后自焚而死,这件事成给柯南造成了沉痛的自责,在他心里,这次是自己杀了人。
这种永不过时的少年气、奋不顾身求善求真的执著不仅出现在柯南身上,热血的关西少年服部平次,“盗亦有义”的怪盗基德,他们身上都有着赤子般清澈的热忱。
包括内心始终有一抹悲凉与灰暗的灰原哀。
一个亲人亡故,历经磨难的逃亡者,心底深处依然是求善的,这份被蒙尘的信念支撑她以小学生身体活下去,在绝境和孤独中寻找一丝生命的出口。
灰原哀
柯南的存在让她看到了这个出口。
这个与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高中生,身上对善与正义疯一般地不懈追求,给了哀对生活的勇气,让她一点点从黑暗的过去中走出来。
赤子之心是我眼中《名侦探柯南》里最宝贵的东西,也是越长大越发觉难得的东西。
现在做了记者,对“调查”的理解多少离不开“侦探”,虽谈不上心怀坦荡正义,但偶尔也会悲壮地产生“如果为了公众利益,我愿意接受死亡”(新一引用福尔摩斯语)这样的念头。
岁月的验证,让经典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更成为一个人的经典。
“光与影的浪漫”
25年过去,柯南早已成为一个品牌,一部集合上千万人劳动与商业利益的产品,决定其存亡与生灭的,早已不单是哪一个人。
自从最早陪伴原作青山走过创作井喷时期的儿玉兼嗣离开,后面几位导演的水平滑向单线叙事,推理部分被弱化,拖沓宏大的大场面、动作戏越来越多,逐渐拉低了柯南在全球的口碑。
2015年,青山刚昌宣布暂停连载,2017年又以身体抱恙入院,且一度宣称要终结柯南。
然而,2018年连载重启后,青山又坚定地表示还会画下去——“因为这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
青山在看电影的同时在便条薄上记下任何他想到的有趣的情节片段
不说动漫界,放眼全世界,有几个创作者能保持25年的持续高质量输出?
即便灵感消磨殆尽,即便自己的作品逐渐被商业化,青山依然坚守着对创作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苛求。
25年来,每一部剧场版他都亲自取材、写恋爱戏、画手绘海报,一面听取耳边对自己“江郎才尽”的慨叹,这个小老头,反而越画越坚定。
只要留得“青山”在,燃烧似乎的确可以仅凭热爱。
在这20多年内,日本动漫界风起云涌,后浪滚滚,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诸多契合年轻人新口味、新价值观的动漫如《鬼灭之刃》《进击的巨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台,给日本动漫的盛世又注入新血无数。
大量热播番剧,你方唱罢我登台
而柯南的老影迷们早已心照不宣地达成共识:
就算柯南变得乏味了、单调了,好歹还有个“主线”,亟待解谜。
所谓“主线”,大体指对将工藤新一用药丸变小的黑衣组织(后官方称“酒厂组织”)发展脉络的演变与梳理。这个神秘组织牵涉的人物繁多,后期又加入美国FBI多线人物,要素过于复杂,三两句话很难讲清楚。
当然,主线还包括爱情线。
含蓄、青涩,是当年创作柯南时贯穿整个剧作设定的爱情基调。
相比起破案方面的雷厉风行、血雨腥风,相比起与时俱进的科技元素,柯南里的感情线就像温水煮青蛙,推进简直度日如年。
到了2021年的《绯色的子弹》里,新一还是不好意思直接对小兰说“我想保护你”。
只有在17年前的《瞳孔中的暗杀者》里,趁着小兰失忆才敢对她说“我喜欢你,我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喜欢你。”
“因为我喜欢你,比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喜欢。”
其实毛利兰其实并不是一个符合当代女性观众人设的女性角色,她更像上世纪日本传统社会里那种贤惠、单纯、勤劳的女孩。
还好,原著青山刚昌给了她空手道的技能设定,让女主角不至于变成一个纯粹的“傻白甜”。
这么一来,关于兰的主题“等待”,反而随着白驹过隙而变得珍贵。
在柯南的世界里,等待是一种真正的浪漫主义,就像相信真相可以挽救正义,是一种真正的理想主义。
刻写纯爱的动漫作品有太多,但柯南带给人的感动,是一种近乎反人性的执著,这是在多少乐此不疲描写暧昧与浪漫的故事里都看不见的。
看起来,这几年柯南的剧作团队似乎也在根据市场观众的响应来调整剧情。
随着观众对“柯哀”(柯南+灰原哀)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次的《绯色的子弹》里,小哀的戏份的确大大增加,甚至超过了官配女主角兰。
但这些都已不重要,我们会旁观甚至参与那些高呼“柯哀配”的声音,但也会永远在心底默默支持新一与小兰,毕竟,他们彼此无言地等待了二十多年。
不知道等来柯南结局的会是哪天,但就算他永远不会结局,我们也会陪他一直等下去。
因为“等得越久,见到的时候,就越幸福。”
作者 | 肖瑶
编辑 | 何焰
排版 | 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