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丰腴素颜的梅州梅县水车窑青瓷凭啥美足千年|宝览南粤

当下朋友圈的自拍,最忌讳“丰腴”和“素颜”。这不,春节刚过,大家又开始孜孜不倦继续“减肥大业”,实在来不及瘦下来的,也会用修图软件把自己修成大眼尖脸网红脸。

但是,本期《宝览南粤》的重磅“嘉宾”,可是靠着“丰腴素颜”之美走红千年,没有多余奢华的装饰,只有简约朴素的纹路,一样能成为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要介绍的“美人”就是唐代梅县水车窑烧制的绝美青瓷。她们无需浓妆艳抹,也不用保持弱不禁风的身材,她们从内而外散发着素雅清透的气质,而且驻颜有术,美足千年。

在点开本期视频之前,我们还有一件宝物让大家来猜一下,到底哪边是正面、哪边是反面,而它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更让人好奇的是,这些技艺高超的青瓷精品是谁烧制的呢?偌大的水车窑产业为何在晚唐后骤然消失?本期《宝览南粤》走进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带你看看广东最早销往海外的贸易瓷长啥样。

戳视频↓↓↓走进“水车窑”,观赏唐朝“圆润”之美

沉船捞起绝美青瓷,浸泡千年晶莹如玉

“水车窑”的名字是从梅县区水车镇而来。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就在水车镇灯塔村瓦坑口发掘出多个唐代的青瓷窑址,并命名为“唐代梅县水车窑”。

这些出土的青釉瓷大多是民间的生活用具,比如吃饭的碗、盛菜的碟、喝酒的杯壶,还有鼎、罐、炉、瓶、灯等等。即使是民窑,水车窑高超的制瓷工艺还是震惊了考古界。

唐水车窑青釉双耳瓷执壶

青釉镂孔圈足瓷砚

为何水车窑工艺高超、名声在外?还得从一艘沉船说起。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海域打捞出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黑石号”。

当时这艘沉船上的瓷器几乎都覆盖着厚厚的海藻和珊瑚,釉面被海水腐蚀,受损严重。船上百余件出水的梅县水车窑却成了“一股清流”,仿佛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在海中浸泡一千多年却奇迹般毫发无损,釉光明亮如新。

唐代瓷器“以胖为美”,“水车窑”走简约风

水车窑究竟“神奇”在哪里?来看这件唐水车窑青釉双耳瓷执壶和唐水车窑青釉瓷罐,通身看不到繁复的花纹,造型简单古朴,釉面也走莹润清淡的路线,但你仔细看会发现瓷器上有些许自然的冰裂纹,在表层光滑的玻璃质感之下若隐若现。

唐水车窑青釉瓷罐

相比同时期“浓妆艳抹”的唐三彩,水车窑就是“素颜美”的代表。乍看可能不起眼,但绝对耐看,青瓷如玉,端庄典雅,是不是有点“简约冷淡风”的意思?

而且这些瓷器都器型偏大,造型圆润,胖得可爱,据说是迎合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趣味,倒也实用,容量上杠杠的,一个顶俩。

陕西历史博物馆根据唐代仕女图设计的“唐妞”

那如此高品质的瓷器是怎么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古窑里烧制出来的呢?原来,除了水车窑本身土质好以外,烧制的技法也大有讲究,不仅温度要在1200到1300摄氏度之间,还运用独有的匣砵装烧,用一个盒子把器物套住来烧制,让瓷器受热均匀。

还有很多水车窑青瓷采用的是垫烧的方式,器皿底部呈现“品”字形的垫烧痕,都是为了让器身有均匀的质感。果然,素颜美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底子重要,后期的保养加工也重要呀。

梅州“文化人”带砚下葬,正反可用引领时尚

在水车窑出土的青瓷中,除了生活用品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类别,就是瓷砚。

比如这个体积硕大、造型奇特的唐代八兽足青釉砚,八只粗壮的兽腿承托起一个直径达35.5厘米的圆形砚盘,气势恢弘。砚身的开片青绿釉则绽放出莹润的光泽,方便书画家润笔蘸墨,既实用又别致。

要知道,这个瓷砚可是梅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历史之久、器型之大、砚足之多,实属罕见。

当然最特别的是,这个八兽足青釉砚是在唐代梅州人的墓葬中发现的,当时村民正在修建畜舍,偶然挖出了这个瓷砚,幸运地被梅州市驻村文化干部、业余考古爱好者刘天一先生看到,这个宝贝才免遭锄头的敲击。

类似的水车窑砚台在当地唐墓中并不少见。梅县南口镇锦鸡村也出土过一款可“双面”用的青釉镂孔圈足瓷砚。这个砚台呈平底圆盘形,圈壁上有4对双圆孔,盘沿与砚面间有一道浅凹槽,砚面和盘底都不施釉,方便磨墨储墨。

它的奇妙之处在于,把它翻过来时,反面就成了平底、开口外敞的砚池,同样用于磨墨储墨,如同现代人穿衣服喜欢正反换穿一般,水车窑的匠人早就get到了时尚的诀窍。

唐代梅州人习惯以砚下葬,可见砚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是当时人们日常习字书写的用具,更以明器(即冥器)的身份融入民间习俗中,只能说梅州“文化之乡”“崇文重教”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不仅在广东本地出土,水车窑青瓷碎片的痕迹还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被发现。当年这些精美的唐代水车窑青瓷就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所以水车窑也是目前所知广东最早销往海外贸易瓷的实物例证,代表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民间工艺。

“水车窑”缘何销声匿迹?可能只是还没找到

不过,水车窑辉煌的缔造者究竟是谁?这么繁盛的制瓷产业为何在晚唐后突然销声匿迹?这两大谜题一直成为业界的争议焦点,《宝览南粤》节目组也特意考究了一番。

水车窑在晚唐达到鼎盛后,这些曾制造出精美绝伦青瓷的窑口就销声匿迹了,当中的原因至今是个谜。看看专家怎么分析:

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原馆长朱迪光:“严格地说,我们不能说水车窑的技艺失传了,因为从目前的考古发掘,只能说只发现了水车窑唐代晚期的窑址。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就水车窑而言,它不可能出现在晚唐的时候就那么成熟,技术那么高,而且生产器物也非常丰富。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发现了晚唐的遗址,那么对水车窑的研究有待今后考古新发现,才能说明它的历史问题。”

看完本期“水车窑”的精美瓷器,你还觉得非要减肥吗?

出品人:刘红兵 黄常开 曾颖如 龙家有

策划:胡键 陈志 杜绍勤 何斌 颜永树

监制:孙国英 王溪勇 罗彦军

执行统筹:汤凯锋 李培 毕嘉琪 丁晓然

编导:毕嘉琪 王良珏

摄像/灯光/剪辑:王良珏 何志豪 王俊涛

动画制作:郑炜良 张瑞威

新媒体编辑:梁燕 黄堃媛

出镜主持:毕嘉琪

宝览小剧场演员:

师傅:李细华

徒弟:罗斌豪

联络推广:刘丽团 黄冬凌 管志雨

校对:曹柏英

【作者】 黄堃媛;毕嘉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文体~宝览南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