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货物进出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当之无愧世界第一海峡。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马六甲海峡超过1000公里,为何占据海峡大部分地区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没有一个港口繁荣起来,唯独新加坡成了世界第一中转站,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几位?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马六甲海峡东南部,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由6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 724.4平方公里,约在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和第四大岛舟山岛之间,大概是香港的2/3强。
在1960年代,新加坡的面积约为 581.5平方公里,后来陆续填海造陆,面积不断增长。新加坡计划到2030年,陆地面积达到766平方公里。
新加坡本身没有填海的砂石,只能去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进口,但新加坡与这两个邻国关系一般,况且经济实力强大的新加坡也招来邻国嫉妒和不安。1997年,马来西亚停止向新加坡出口砂石,2007年,印尼也停止出口砂石。新加坡只好转向一千公里外的越南和柬埔寨进口砂石,不但运费高,这两国还不断提价限制出口,可见新加坡填海造陆有多难。
马六甲海峡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一个海峡,西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海岸暗礁多海水浅,不适合大型船舶停靠;东侧的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海岸海水深,有许多地方是天然良港。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地处偏远,进出口货物需求都不大。印尼在马六甲海峡苦心经营,但这一带最大的棉兰港,货物吞吐量并不特别大,主要满足苏门答腊岛的需求。新加坡对岸属于印尼的廖内群岛,也是同样暗礁多海水浅的地理格局。由于先天不足,印尼人只能望洋兴叹,眼红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在殖民时代早期,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兴建3个港口,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合称为海峡殖民地。
槟城由槟岛和一块陆地组成,槟岛古称槟榔屿,是马来西亚第一大岛。郑和下西洋时期,槟榔屿是一个重要的坐标。1826年,英国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设在槟城,此后大批华人前来捞金,槟城迎来繁荣时刻。
随着英国在远东的扩张,作为国际中转站,新加坡恰好位于加尔各答至香港的中间位置,地理优势较槟城更好。后来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迁移到新加坡,但槟城并未衰落。
槟城失去马六甲海峡的核心地位,是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后。新加坡人一心求发展,马来西亚却把首都吉隆坡当做首要的开发城市,槟城最多能坐上大马第二把交椅。大马发展槟城的战略似乎失策了,通过发展电子制造业,打造马来西亚的硅谷,而非航运中心。
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华人从槟城离开,去往新加坡等地,槟城与新加坡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今槟城华人约有65万,仅次于马来人,华人比例从第一到第二,侧面也反映槟城与新加坡的差距。
槟城除了人口结构,还有两个特点不如新加坡。槟岛面积295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四成左右,这是槟城港的一个局限。从航道来说,槟城所在的马六甲海峡有点宽,槟城并非必经之地,船舶停靠这里会损失时间和成本。
海峡殖民地另一个马六甲港,并不是岛屿,而是在陆地上,水深不如新加坡。
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舰队以马六甲为中转站,不止船队在此停泊,还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马六甲至今还有三宝山、三宝庙、三宝井等郑和纪念物,如今马六甲华裔众多,达到总人口的四成,也是因明朝海军所赐。
相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人口主要就集中在马来半岛,还能辐射中南半岛其他国家,货物消化能力大得多。
马六甲海峡附近,马来西亚对印尼有地理优势,新加坡对马来西亚几个港口也有地理优势。除了地理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加坡最大的优势是华人多。
新加坡人口约554万,华人占约74%,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中文使用更加普遍。新加坡华人的中文水平,比中国南方很多省市平均水平都高。与东南亚民族相比,华人普遍吃苦耐劳,聪明机智,所以新加坡的管理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新加坡没有石油,却有世界最先进的炼油厂。波斯湾的原油运到新加坡,大部分是转运到其他国家,但也有一小部分会在新加坡进行冶炼,产出汽油等民用能源转运到一些不方便炼油的地区。新加坡弹丸之地,不但一直在填海造陆,也在地下修建规模庞大的储油库,储量足够新加坡全国使用一个月。
新加坡不只是中转站,金融行业全球领先,新加坡是除伦敦、纽约外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这些都是马来西亚不具备的。
新加坡旅游业发达,只有国际航班,没有国内航班。每个新加坡人每年要坐12次国际航班,实际上这些客运量主要是游客。
现在新加坡国际货物吞吐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更是世界前几位。而中国GDP总量全球第二,新加坡60%的货物吞吐与中国有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华人奠定了新加坡的地位,成就了新加坡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