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热衷教育的比尔·盖茨,关注的书到底有哪些?最精华的17本书单

这是知树堂的第148篇文章,文章长度4945字,需要阅读时间5-6分钟。


作为当今年代世界顶级富豪的比尔·盖茨曾在采访中表示,人生中最伟大的投资就是自己的3个孩子,其次才是事业。

大女儿 Jennifer Katharine Gates 从斯坦福毕业,现在在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继续学业;儿子 Rory John Gates 在芝加哥大学就读;小女儿 Phoebe Adele Gates 在校学习的同时,也在全球顶尖的朱莉娅学院学习芭蕾。

比尔盖茨三个孩子的合影


在婚姻中,比尔·盖茨未必算得上是一位好丈夫,但在家庭教育上,他的确做足了努力。即使工作繁忙,他也会抽空陪伴孩子,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给予了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并养成了低调节俭的家风。子女在家里被要求承担家务、14岁之前不能拥有手机等电子产品,零用钱也要限额。

比尔盖茨认为:物质富足会令人痴迷,伴随着时间的增长,会让孩子丧失斗志和进取心。所以对于子女,他从来都是十分严格的,不鼓励孩子具备奢侈的派对、不鼓励孩子大肆购买名牌奢侈品,甚至詹妮弗的第一部手机都是靠自己打工赚钱买的。


与之相反的是,比尔盖茨一家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精神富养。在教育上,他甘愿“一掷千金”。大女儿六岁就喜欢马术,大家都知道,马术是项十分烧钱的贵族运动,各种马具装备、三天两头的培训参赛,家里没点资产孩子都不敢有这爱好买马场、陪训练,盖茨和梅琳达在这件事上又花时间又花钱。


甚至两人还会亲自到现场去陪同詹妮弗训练和比赛。惠灵顿每年的一月到四月都会举办冬季马术节,包括场地障碍赛、越野障碍赛等多个项目在内的国际级马术比赛。


2011年,为了让女儿可以更方便地专心训练,作为父母的盖茨夫妇直接在附近以60万美金的租金租下了一套带马房的八居室豪宅,陪同Jennifer在这里训练。除此之外,盖茨从小就特别注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比尔盖茨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出门旅游的时候,也会让女儿写旅游报告。


美国做过一项调查,收入越高的人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多,而收入越低的人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越多。纽约大学的伍尔夫,曾经给比尔·盖茨算了一笔账,比尔盖茨一分钟能赚多少钱?每分钟6659美元,居全球第一。


盖茨从90年代开始,就有「阅读周」的习惯,没过一段时间,就会带上一大堆书籍,到儿时的房子里闭关阅读。除此以外,日常也会阅读大量书籍,还在Youtube上做推荐,书籍的范围很广。

比尔盖茨也曾对《纽约时报》说,他1年至少阅读50本书。2008年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后,他最大的工作就是“阅读”。在他的个人网站Gates Notes上,最受欢迎的是他亲笔写的书评,而由他推荐的年度书单也总能掀起一股热潮;作为关心教育和孩子的家长,我们来看看比尔盖茨都有哪些关于教育的分享书单。

1. 《A World-Class Education: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Models of Excellence and Innovation》,作者:Vivien Stewart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国际一流教育体系的卓越创新范例》

这本书纵观世界教育,让我们看到其他国家在教育上的所作所为。尤为有意思的是,书中对新加坡、芬兰、中国等5个在教育上突飞猛进的国家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些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A Cognitive Scientis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Classroom》,作者:Dan T. Willingham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作者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书中每一章都运用了一个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我们在已知的环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儿童在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练习而提高”等等。


3.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作者:Carol Dweck

《终身成长 : 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4. 《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Curiosity,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作者:Paul Tough

《性格的力量 : 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来自美国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教育的智力偏见,以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品质塑造为核心,从小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5. 《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范围:为什么通才能在专业化的世界中取胜》

《范围》由大卫·爱泼斯坦(David Epstein)撰写。爱泼斯坦曾任ProPublica的调查记者和《体育画报》的资深作家,拥有环境科学和新闻学硕士学位。他的《范围》和《体育基因》(The Sports Gene)都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

纵观古往今来那些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成就的人们,有些从一开始就专精于一个领域,而有一些则一路尝试各种可能,最后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做出了一番事业。比如美国黑人音乐家艾灵顿公爵,小时候经常逃音乐课,专心练习棒球、油画,之后才专心于音乐。

玛丽安·米尔札哈尼曾经的梦想是成为小说家,数学成绩也很差,但她最终成为了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获得菲尔兹奖数学奖项的女性数学家。

爱泼斯坦认为表面上看,当今世界要求人们的职业生涯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某个领域。


有不少成功人士都在不同领域体验和徘徊过,最后才在特定的领域深入钻研,做出成绩。所以,他认为社会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拥有广阔的视野,能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接受不同的经验和观点。


因此,爱泼斯坦提出了一个观点:在学习/工作等等的过程中,可以先追求广度,再追求深度。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在孩子早期追求某个领域的专业化是一种教养误区吗?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都在书中有详细的阐述。


6.《Prepared》《准备》,介绍了Summit Public Schools创始人黛安娜·塔文纳的教育实践经验。

在《准备》一书中,除了养成好习惯、掌握该掌握的知识,萨米特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面向未来的学习框架——培养三十六个实用的通用技能。


比如近年国际名校看重的演讲汇报和小组讨论,培养的技能是Argumentative Claim(观点陈述),Evaluating Arguments(观点评估),Contributing to Evidence-Based Discussions(找到论据支撑观点),以及Norms/Active Listening(主动倾听)。


在多年教学中,塔文纳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对阅读的文章发表感受,但这远远不够。当今社会,学生必须能够阅读、分析和评估信息文献,根据事实,而不是感觉,创造一个合理的论点,然后能够与不同的听众表达、捍卫这个论点。这些都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塔文纳相信,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一定是需要什么就能学习什么、学习什么就能掌握什么的人。


当我们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有厌学情绪、一考试结束就把书本全扔掉,是否想过,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由工业化时代催生出的被动教育导致的?


塔文纳《准备》一书中倡导的项目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其实对当下的中国教育改革也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不是提供最精美的装备、最安全的场地,而是无论换到哪个泳池,他们都能适应的能力。


7.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作者:Tim Brown

《IDEO.设计改变一切》

在书中,享誉国际的创新设计公司IDEO总裁蒂姆•布朗,带领我们认识“设计思考”。这本洋溢着活力、能够启发灵感的指南,是每位迎接今日挑战以创造明日机会的人不可或缺的宝典


8. 《The Road to Character》,作者:David Brooks

《品格之路》

《品格之路》一书主要讨论的是“悼词美德”,目的是向读者指出,几百年来,人们已经开始锤炼自己的道德内核,开辟出一条条品格之路。


9. 《How Not to Be Wrong: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作者:Jordan Ellenberg

《魔鬼数学 : 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

《魔鬼数学》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数学思维之旅,旅行过后,相信你可以成为一个更棒的思考者。作者从历史及最近的理论发展中汲取精华,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力量。


10. 《The Magic of Reality: How We Know What’s really True》,作者:Richard Dawkins

《自然的魔法 : 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真的》

《自然的魔法》融合了清晰的思想实验、眼花缭乱的插图和稀奇古怪的事实,解释了奇异多彩的自然现象。这是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图解探秘故事,它不仅从各门学科寻找线索,还让读者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


11.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novation》,作者:Steven Johnson

《伟大创意的诞生 : 创新自然史》

作者史蒂文•约翰逊以富有感染力、包罗万象的风格游历于多重领域,从神经生物学、都市研究,到网络文化,找出了独特创新背后的7大关键模式,深入人类600年重要发明的创新自然史,找寻它们的踪迹。


12. 《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作者:Malcolm Gladwell

《异类 : 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怪才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异类》带领我们找到了成功的根源,发现了更深刻的成功契机,也为社会变革带来新的启示。


13. 《Showing Up for Life: Thoughts on the Gifts of a Lifetime》,作者:Bill Gates Sr.《盖茨是这样培养的》

身为一位众人眼中的偶像级人物,盖茨父亲深感自己需要把身为父亲、律师、慈善活动家以及美国公民的思考与世界上的其他人分享,因此这些本来只属于盖茨家族的家训得以在他83岁高龄时面世。


14.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Find Your Own Path to Fulfillment》,作者:Peter Buffett《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

“ 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灵成长之书身为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却没有继承衣钵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用音乐谱出人生最美妙的乐章。他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是一套人生哲学: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能做自己!


15. 《For the Love of Physics: From the End of the Rainbow to the Edge of Time,a Journey through the Wonders of Physics》,作者:Walter Lewin

《爱上物理:我在MIT教物理》

沃尔特•卢因自从他半个世纪前第一次走进教室以来,也一直带领学生“登月”。从彩虹到中子星,从鼠的股骨到音乐的声音,沃尔特永远痴迷于神秘而美丽的自然世界。并且他也关注科学家和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表现和阐释。沃尔特•卢因是目前在世的科学家中最富有激情,最敬业,最有技巧的一位。


16.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Vol. 1: Mainly Mechanics,Radiation,and Heat》,作者:Richard P. Feynman,Robert B. Leighton,and Matthew Sands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1卷)》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Vol 2: Mainly Electromagnetism and Matter》,作者:Richard P. Feynman,Robert B. Leighton,and Matthew Sands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2卷)》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Vol 3: Quantum Mechanics》,作者:Richard P. Feynman,Robert B. Leighton,and Matthew Sands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3卷)》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从普通物理水平出发,注重物理分析,深入浅出,避免运用高深烦琐的数学方程,因此具有高以上物理水平和初等微积分知识的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至于大学物理系的师生和物理工作者更能从此书中获得教益。


17.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作者:Joshua Foer

《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 : 美国记忆力冠军教你记忆一切》。

对普通人来说,要回想起那些已忘却的事情,每年要花费40天的时间。乔舒亚·福尔也是这样一名普通人。在“与爱因斯坦一起漫步月球”这副夸张甚至怪诞图像的启迪下,这个普通人经过一年的记忆力训练后,参加了美国记忆力锦标赛并一举夺冠....


其实,所有人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第二阶段是联想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自主阶段。想要突破瓶颈期,就要能够坚持做到以下三件事情:专心于自己的方法,目标坚定,不断获得即时性的反馈。要提高自己的技术,就要看到自己的失败之处,然后从失误的地方吸取教训。


李小龙的一句名言:“人生根本不存在极限,但是却存在着停滞期。你不能在这个阶段停留,要跨越它。如果你跨越不了它,就会被它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