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企业如何更好实践ESG?这场峰会给出三大建议:可持续产品创新升级、改变供应链策略、企业风险投资

每经记者:孙嘉夏 张宝莲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成为主旋律。2021年,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是中国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ESG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企业将ESG与“双碳”目标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实际上,ESG并非新概念,过去10年,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ESG信息呈现上升趋势。在2015年后,证监会、交易所对企业ESG信息披露包括社会责任的履行都作了相应指引和规范。

12月24日,作为2021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1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峰会在线上举行。

活动邀请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欧睿国际董事、中国区总经理任玥,华鑫股份董秘胡之奎,海螺水泥董事、董秘周小川,安井食品董秘梁晨,佳都科技副总裁、董秘徐炜,尚品宅配副总经理、董秘何裕炳,复星旅文副首席财务官、投资者关系总经理庄白如,共论ESG下的全新机遇与共同责任。

在这场学界与实务界关于ESG的思想碰撞上,为企业实践ESG提供了三大提示——可持续产品创新与升级、改变供应链策略、CVC(企业风险投资)。本次峰会上,命名为“ESG行动派”的每经ESG产品服务包也正式首发。它基于每经ESG研究平台,对接上市公司需求,为上市公司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的ESG一站式解决方案。

做好可持续产品创新与升级

过去10年,A股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数量逐年上升,企业自愿性披露内容逐渐增加,但是对于企业来说,ESG与可持续如何高效实践的问题依然有待解答。企业在社会责任(社会公益、客户服务、供应链责任、员工责任等)、环境保护(碳排放、绿色研发与采购等)、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关联交易、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有过各式各样的尝试,但是披露数量与披露质量仍然有待提升。

疫情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困扰,企业期望通过ESG获得业绩的可持续增长,并提升品牌力,保持全球市场的持续引领,而加大ESG投入,做好可持续产品创新与升级,是提升可持续收入的有效方式。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根据欧睿预测,2021-2026年间,在环境保护方面,74.2%的企业会将投资集中在可循环领域,72.4%的企业会加大投入打造对地球友好的可持续环保产品的研发。一些企业开始为自己设定绿色业绩指标,希望到2030年公司的1/3业绩来自于可持续产品收入。

欧睿国际董事、中国区总经理任玥

欧睿国际董事、中国区总经理任玥提供的一组商业案例显示,企业可以通过可持续产品研发提升其可持续收入。例如,日本的Hug Browne在2020年9月推出了咖啡身体磨砂膏,该产品是日本第一个使用升级回收咖啡渣的磨砂膏产品;新加坡的Bio home,使用植物和生物可降解活性成分;在越南,Cocoon作为不进行动物测试的品牌获得了PETA的认证, 它的成分也是完全基于植物;联合利华推出碳彩虹战略,其首款由碳排放制成的洗衣粉产品于2021年4月在中国推出。它是一种新型洗衣胶囊(OMO-Persil),由通过碳捕获技术获得的工业碳排放制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工艺相比,这项创新将乙醇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82%。联合利华还力求到2030年,在其产品制造过程中消除化石燃料,可将产品制造的碳足迹减少20%。

任玥还提供了食品饮料的消费品案例。如达能与Full Harvest合作,将不符合市售标准的柠檬制成酸奶;马来西亚的StixFresh标签,使用100%天然的材料用来缓慢而逐渐地释放能量以减缓微生物活动,保持水果产品的新鲜度从而减少食物浪费等。

水泥行业一直被视作高耗能企业,对环境与资源消耗较大,海螺水泥董事、董秘周小川在参加本届峰会的“董秘一席谈”环节提到,海螺水泥正在探索水泥的创新产品。据了解,海螺水泥通过研究水泥生产替代燃料、替代原料、低钙熟料、无(少)熟料水泥等技术,以减少碳酸盐原材料的使用,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

改革供应链策略必要性凸显

应对气候变化是环境保护领域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球碳排放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达343.6亿吨,创历史新高。

今年11月初,港交所宣布加入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及净零金融服务提供商联盟(Net Zero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 Alliance),预期将于2050年前达到净零排放目标。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称,如果全球要在2050年达成碳中和,需要约90万亿美元的巨大投资,预计2050年之前可实现目标,但仍有非常多工作要做,例如要教育公司了解净零排放及公司应该做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型。

无论是客观的气候变化带来的担忧,或是监管自上而下的推动,企业必须作出ESG回应。任玥表示,欧睿调研统计发现,亚洲有65.1%的企业认为气候变化会改变供应链策略。这将引起企业率先在能源效率、能源最大化利用等领域的投资。

欧睿从调查中发现,企业正在加强气候行动。其中42%的企业将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项目,24.1%的企业将支持其供应商减少排放。这是因为要实现企业的减排目标,需要与供应商合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指出,ESG有溢出效应,首先会沿着产业链溢出。比如客户的ESG表现会传递到上游供应商。当客户提高ESG投资后,上游供应商也会做更多的ESG投资。相对应的,企业在ESG的负面表现,例如碳排放,也可能会沿着供应链传递到上游。

因此,企业改革供应链策略显得十分有必要。以宜家为例,宜家近2/3的气候足迹都与供应链直接挂钩,其中包括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宜家今年6月刚刚启动了一个项目,以帮助其在印度、中国和波兰的1600个直接工厂供应商转换为可再生能源。据其预计,促使这3个国家的供应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将能够每年减少67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宜家价值链中气候足迹总量的约3%。

雀巢也开始改变自身的供应链策略。2020年初,雀巢宣布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前正在投资其乳制品供应链。其这样做是为了业务的可持续性,如果2050年气温上升3.5摄氏度-4摄氏度。包括咖啡在内的许多商品将不复存在。

田轩指出,企业ESG行动的外溢性还将对竞争对手施加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当企业宣布加大ESG时,其对竞争对手会产生负面影响,业绩(包括股票价格在内)可能会下降。

企业风险投资激励可持续创新

在ESG投资中,企业风险投资(CVC)是一种较新的投资方式。不同于传统风险投资(IVC)以财务回报为主,并会考虑退出,企业风险投资由企业方发起,主要以自有资金发起投资,目标多元化,通常服务于母公司战略目标,以长期投资为主,可能不考虑退出。

因此,它不会受到短期财务约束,对失败也有高度的容忍性,它更加像ESG理念投资,最终能够激励被投单位的创新能力。田轩指出,企业风险投资能比较好地长期激励企业环境友好型创新或者社会友好型创新,这些创新能有效地提升企业ESG水平。

CVC或许将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新投资方式。根据CB Insights的报告,2021年上半年,全球CVC交易总量为787亿美元,实现同比133%的增长。

不仅如此,全球CVC总投资占VC总投资比重呈上升,而IVC总投资占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即便IVC总投资仍然占据优势,但是CVC平均投资优势明显。数据显示,过去五年,CVC每笔平均交易规模均在IVC之上。也就是当CVC看好一个项目,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

数据来源:CB insights

田轩提供了一些互联网与科技公司的投资案例。以谷歌为例,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独立于Google运营,其业务覆盖全世界。谷歌从事风险投资不仅是为了财务收益,也不局限于服务母公司战略计划。近10年来谷歌风投共投资300多家企业,9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2014年为母公司战略布局做准备,投资打车应用Uber12亿美元,目前估值上涨约20倍。

英特尔投资(Intel Capital)成立于1991年,主要投资创新型科技公司。投资领域多与母公司行业相关。自成立以来,英特尔投资已向近1478家公司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超过118亿美元。其中中国公司14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其在亚洲投资的三分之一。投资领域多与母公司行业相关,包括云计算、智能设备、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可穿戴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半导体生产制造等领域。

国内CVC的发展也非常快速。1998年6月,实达集团投资刚成立仅半年的北京铭泰科技发展公司1200万元,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大规模的CVC投资。1999年7月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对视美乐公司投资5250万元,被媒体称为“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第一案”。CVC在国内起步较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CVC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是“蓝海”,代表性的CVC有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

虽然目前CVC主体仍然以互联网占多,但是根据IT桔子的数据,除了互联网之外,国内CVC主体公司有15%来自于生产制造业。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制造业企业想要实现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与技术往往捉襟见肘。而利用CVC方式让自己实现与产业链的战略协同,不失为一条清晰可行的高增长路线。

记者:孙嘉夏 每经研究员:张宝莲

编辑:陈俊杰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俊杰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