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声》杂志曾经有个“唱片演奏家”的栏目,日本音响界大老菅野冲彦认为,一个爱音乐和音响的人,好像一个演奏家,他手上的乐器就是他的音响器材,用来演绎唱片中的音乐,这样的爱乐者就称为“唱片演奏家”。这种理论与美国《The Absolute Sound》倡导的“绝对发烧之声”大相迳庭,但却造就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菅野冲彦认为音响系统最重要的,是要能表达自己脑海中的声音。他引述了已故德国指挥帝王卡拉扬的话:“他有两个管弦乐团,一个是正在指挥的,另一个则在脑海之中”。音响系统就像脑海中那个乐团,理应要能和谐呈现出自己想要重播的声音,音响的艺术,是一种再创造。我们想G.T.Sound尾续貂也在国内编辑一个类似栏目,后来发现本地发烧友真正理解音乐,有自我中心思想的并不多,遗憾之余只能作罢。
从事旅游行业的珠海老郁,却是极少数可以列入“唱片演奏家”的发烧友,他不但懂音响,更热爱音乐,了解音乐。一下午在他丰富收藏的唱片宝库中漫游,时间很快就过去,从开始对音响效果的惊讶,到后来沉浸于音乐旋律的优美,不再讨论器材的良莠,愉快纵情于音符流淌,真的是非常过瘾的一件事。由于活动力强,老郁在高端发烧圈享有名气,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成为Kondo胆机的代言人,从限量版Kondo Ginga银河黑胶唱盘(搭配Kondo V-12唱臂和日本DS Audio Master1光电唱头)、G1000电源分体前级、旗舰单声道后级Kagura神乐(211单端并联输出50瓦,推低音),Souga奏雅(直热三极管2A3单端并联输出8瓦,推高音),到Kondo订制的SPs2.7喇叭线,看起来就是“银光闪闪”。老郁甚至还有一个“老郁工作室之乐友会”的微信公众号,用来传递他的聆乐心得与音响见解。
这套Kondo器材老郁已经用了几年,越用越喜欢,他甚至二度前往Kondo原厂,和现任厂长芦泽雅基(Ashizawa Masaki)颇有交情。老郁从高二开始学习日语,大学的专业是日本文学,后来又从事旅游行业,对日本之熟捻不在话下,没有了语言障碍让他可以和原厂称兄道弟。老郁订阅了《立体声》和《Analog》二本日文杂志,从当中的广告找寻有兴趣的产品,直接打电话沟通,或者干脆就飞一趟日本亲自拜会。老郁说了一个在富山县的品牌,我非常讶异,这个位于北陆地区的小城是前往黑部峡谷的必经之地,几乎不见华人游客,老郁却去那家公司参加他们的家族聚会。因为这样的背景,老郁的音响系统主要都是日本器材,这几年虽然也用过德国Tidal Agoria、Kaiser Kawero C3等音箱,也用上德国Schneizinger的老二EXtreme8000喇叭线,唯独Kondo始终在宝座上,只有Kondo唱放M7Phono和SFz被DS Audio取代。
去年八月才到货正式开声的日本G.T.Sound号角音箱哥吉拉(Godzilla),为中国第一对,也是本次家访的主角。哥吉拉最早是东宝制作的怪兽电影,后来成为世界影史上公认最经典最有名的怪兽之王。这对音箱的正式型号是SRV-1BR,上下2只16英寸单元,中间夹着壮观木号角,850x1300x650mm的巨大尺寸(连同木头底座高1.6米),每只重达213公斤(连外置电子分音),在住家环境普遍不宽敞的日本家庭,的确就像怪兽般存在。老郁前后到访G.T.Sound多次,与七十多岁的老板后藤和彦逐渐变成忘年之交,后藤介绍他到访一些用家,更深入了解G.T.Sound的音响效果,否则要花将近二千万日币(包含运费、税金、到府安装费)购买一个陌生的音响器材,风险不小啊。前后花了五年时间,老郁彻底认可G.T.Sound的设计理念与声音表现,终于下手了。
虽然昵称哥吉拉,这对G.T.Sound的旗舰音箱在宽阔的空间并不显大
不过他掏钱买的哥吉拉音箱却不是搬回自家,而是先给了新加坡的好朋友黄先生。老郁和黄先生的结缘因为共同欣赏和爱用Kondo器材,老黄甚至称老郁为Kondo党主席,他在国内家中有一套小型的系统:音源SME20/2A、功放是Kondo M7+SFz、Kegon华严300B,喇叭是AudioNote UK的旗舰。有钱人果然不一样,老黄移居新加坡后,购置了一处四层的独栋住宅,因为一楼车库可以按照黄金比例任意间隔出来一个理想的音响室,这是绝大多数烧友梦寐以求的终极选择。专属听音室大功告成。而且效果非常理想,老黄的终极追求是物色一对双16寸,效率超过98dB的大型音箱,他想起了老郁关注中的G.T.Sound旗舰。由于工作繁忙,老黄无法随同前往日本,他把试听任务委托给老郁。
G.T.Sound在日本国内,尤其是在老烧心目中口碑甚佳,不乏从TAD、ALE、GOTO Unit转过来的发烧友。但海外几乎无人知晓,因为这是一家只有几个员工的小型作坊,一个只接受量身定做的品牌。几个月后,老黄在完全没听过的情况下,决定吃螃蟹购买G.T.Sound的旗舰,接着就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漫长等待。老黄为迎接宝贝到来,精心准备了以下的器材搭配:
音源:SME30/2A镀金特别版+Ikeda魁唱头、法国Metronome CD转盘和Audio Note UK解码
前级:Kondo M1000mk2(内置MM唱放)+ Kondo SFz升压牛
后级:Kondo Ongaku、Kagura、Wavac833
线材:Kondo新款旗舰LS41、Acovado等。
在热烈期待中,重量超过900公斤的三只大木箱如约而至。按照G.T.Sound的规矩,每对音箱交货前必须要经过试听测试,然后再重新拆下单元和号角分别包装运输,运输采用搬运钢琴的方式进行,最后再上门现场安装调试。日本的匠心精神果然让人感动,G.T.Sound对木箱的油漆工艺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反反复复一共经过七次检验才给予过关。当亲眼欣赏到充满神韵的箱子时,大家才领悟到后藤的那份苦心和认真,因为这种传统样式的号角箱体,油漆工艺至关重要,犹如画龙点睛!没有神韵的箱体不仅易沦为俗气,且缺乏生命力。而生命力是音乐的灵魂!
限量生产的Kondo Ginga银河黑胶唱盘
在Kondo V-12唱臂上安装了日本DS Audio Master1光电唱头。DS Audio的母公司Digital Stream是一家激光光学公司,主要涉猎激光头、光盘检定方面的技术,这个唱头同样有唱针,只是把感应线圈改成光感应,不仅免去磁铁或线圈的重量,又可产生足够的输出,让讯噪比达到理想值
因为光电唱头要专用的唱放,所以老郁忍痛放弃Kondo M7唱放和升压牛,但他觉得现在的声音更中性真实
Kondo旗舰的G1000电源分体前级
Kondo旗鉴单声道后级Kagura神乐,211单端并联输出50瓦,用来推低音
Kondo Souga奏雅,直热三极管2A3单端并联输出8瓦,用来推高音。音箱是整套音响系统中最重要的角色,老郁在前端部分极尽奢华,后藤老先生怎么看?他听完也佩服承认声音的确比金嗓子好
法国文豪Metronome旗下的Kalista Ultimate SE转盘,全球限量100组,连同分体电源加起来重达40公斤,绝对是当今CD王者之一
同样是电源分体设计的文豪Nausicaa Signature 解码器,这个架子本来是给转盘使用的。在老郁这里CD与LP的声音表现伯仲之间,很多时候甚至难分轩轾,真正做到了毫无数码味
G.T.Sound原厂有搭配的外置分频器,老郁后来改用精度更高的金嗓子DF-45数码电子分音,此机可以最多玩四路电子分音
光是《天方夜谭》的黑胶老郁就有十多个版本,他是极少数认真听音乐的发烧友
经过一番折腾后,轮到老郁自己下订单了,又是一年左右的翘首企盼。新加坡的经验告诉他,哥吉拉作为一对效率接近100dB的大号角,它很友善。接上27瓦的Kondo Ongaku时,已能推得有声有色,听人声或者单件乐器等小作品时,尤其高贵迷人。换上Kondo旗舰50瓦单声道Kagura后级,各项表现立即有了全面大幅的提升,这都说明了G.T.SOUND旗舰极度中性且潜力无穷。最终的搭配是用Ongaku推中高,Kagura推低音,做双功放驱动时,既有Wavac833大功率的舞台感和层次感,又有Kondo高贵细腻充满诱惑力的重播:充满生命力的音乐。在珠海家中,老郁的搭配器材做了调整,以Souga奏雅推高音,Kagura推低音,动态之犀利猛烈和音质之华丽细致兼而有之。
老郁说半年多来,他用Metronome Kalista CD系统听音乐,很多曲目都变得熟悉又陌生。整体声音更为大气淡定,明显比以前提升了一个层次,包括两端延伸和响应完整度、乐器和声部的分隔度、舞台的3D空间感后排乐器的定位以及立体感、整体的自然宽松度。细节越丰富,声音的密度和完整度就越高,音乐的感染力自然也就会递增。一些发烧友印象中号角音箱播放爵士人声和钢琴是其强项,而透过G.T.Sound居然可以清晰的“看”到舞台上的交响乐团,听到各声部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尤其是弦乐器发出真实自然、细腻宽松、张力摄人,有松香的原木味道又不失淡淡的金属光泽时,那是非常动人的。
美艺三重奏组演奏的德沃夏克钢琴三重奏《Dumky》第三乐章,让一些发烧友感慨说这是迄今为止他们听过的最感人的一次!老郁对G.T.Sound的总结是:大声不吵耳,听久不累;小声不失细节和音场。而最让我震撼的是GML的《Ex-Spiral》,日本爵士鼓王猪俣猛录制的这张专辑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劲抽的打鼓天碟,第二首开始一段钟铃右左至右滑过,清脆如银铃的叮当声和触手可及的结像,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尤其是历历在目的实体感,我从未在任何音响系统听过。之后鼓声之狠辣凶猛,低音贝斯之沉雄结棍,金属打击之定位与瞬变,凸显如在眼前之舞台,效果与我听过的全套顶级ALE号角不相上下,而G.T.Sound却是便宜多了。
2019年8月后藤和彦亲自到珠海安装这套哥吉拉号角音箱
木号角加上驱动器后重量超过50公斤,必须以机械车抬上安装
G.T.Sound究竟是何方神圣?可以让听过的人都心痒难耐?追本溯源,在认识G.T.Sound之前,必须对号角音箱的发展做一个来龙去脉的了解。
上个世纪,音响史上最伟大的一页莫过于西电WE (Western Electric ) 时代,不可思议的是,早在一百年前人类的音响科学、规制、应用均已达到极高境界。WE以贝尔实验室为主轴,藉着军需用品的名义执行各项音响相关技术研究与生产,除当年材料运用的限制外,其产品完成度之高足与今日Hi-End名厂竞争而毫不逊色。1934年,接受米高梅公司委托,WE巨大的二音路号角音箱问世,18英寸低音单元TA 4181配上WE 555高音单元,再生频宽50Hz-10kHz,是当时音响之最。随后民间各大戏院剧场纷采用WE音响系统,而西电设计的功放早期以通信为主,从WE 86(15瓦)开始,接下来的WE91(5瓦)、WE92(20瓦)、WE94(12瓦)、WE118(50瓦)、WE124(12瓦)、WE140(10瓦)、WE142B(用WE 350B管输出25瓦)……都被发烧友视为经典之作。众多WE真空管的威名,至今更是历久弥新,人气不坠。
后来一些号角喇叭的先驱者如Gustavus、Webster、Klipsch和Voigt,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探究号角技术的理论,逐步开启了号角喇叭的黄金时代。WE/Jensen/Altec/JBL/Stephens几个品牌可以说系出同源,如果说WE西电是神话的原点,Jensen算是继承了其精神,Altec只得到WE的“骨”,而JBL自从Lansing自杀后所开发的产品大概只剩下WE的“皮”了。西电之后,号角音箱的延续分成二大流派,一是美国的Altec、JBL、Jensen、Klipsch、EV、Westlake等,如前所述,他们已经与WE渐行渐远。另一是以吉村音响研究所 ( Yoshimura Laboratory )为首的日本派,日本号角音响之父吉村贞男从复刻WE 555开始,他以继承西电为宗旨,并最终在某一些领域超越了西电。严格说起来,包括号称100%复刻励磁单元的G.I.P.Laboratory,以及ALE、GOTO等,他们才真正拥有西电精髓并发扬光大。
我们把焦点集中在日本这一流派。由于长期研发投入最终经营难以为继,YL在80年代初期倒闭了,Audio Note创办人近藤公康为避免这份珍贵历史遗产丢失而收购YL,并在1981年和ALE合作生产著名的YL喇叭单元,也把YL商标用在自己的产品上。更早YL公司决定转向更容易生产的摺叠号角产品,主要工程师后藤精弥因理念不合于1965年自己创立了GOTO Unit,而YL厂长远藤正夫在80年代吉村贞男去世后也创立了ALE(Audio Laboratory Endo),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喇叭单元。一套ALE全号角系统需要五路驱动头+号角,顶级的Super系列(中音、高音、超高音使用铍振膜),五对驱动头价格3108万日币,加上号角后总价约3630万日币,这是2008年日本当地的价格。到了2014年,原厂的定价已经翻番,而且要全额付款之后再等上一两年,自从远藤正夫无法工作后,二手品水涨船高,现在有钱未必能买到。
在历史的平行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同于WE西电流派的号角音箱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名鼎鼎的TAD。TAD的全称是Technical Audio Devices,2007年独立出来改名Technical Audio Devices Laboratories Inc.,不受2015年Onkyo & Pioneer株式会社改制的影响,是目前Pioneer旗下唯一生产高级音响的品牌。而TAD的成立,结合了美国技术与日本的资金和生产工艺,两大超强团队的互相砥砺下,终于研发出音响史上最顶尖的喇叭单元。这里要介绍一位影响音响圈甚巨的重要人物Bartholomew Nicholas Locanthi (1919-1994)。众所周知JBL是由创始人James Bullough Lansing (1902-1949)播下第一颗种子,而在B. N. Locanthi手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他1919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学士,1960年成为JBL的副总裁。名字也许陌生,但他创造的产品相信多数发烧友都很熟悉,从JBL 537-550蜂窝式高音、JBL Hartisfield 537-509声学透镜号角、S7系统(JBL第一代监听音箱)、JBL 075超高音(发烧友称为子弹头,再生频率2.5kHz-15kHz)、JBL L-100 Century(当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扬声器)到JBL SE408S晶体功放(专利T放大电路,输出40瓦),一系列产品深深影响了后来的音响发展。例如S7系统搭载的LE15低音,是B. N. Locanthi长期梦想的具体实践,以此为基础推出监听音箱,由S7、S8到第一个录音室监听扬声器4310(1971年),构筑成近代监听系统的一派。1975年JBL推出的4315监听系统,甚至全球70%的广播电台都用为节目制作,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催生TAD的灵魂人物,曾任JBL副总裁的B.N.Locanthi
TAD的代表作Exclusive 2401监听音箱
日本经济实力于70年代抬头,蓬勃的家电产业进入全盛时代,对于超越对手技术领域的需求与欲望完全超乎想象的激烈;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面临产业的转型期。这时 B.N.Locanthi来到日本,日本强大的财力后盾及美国所欠缺的执行意愿诱因下,双方一拍即合,准备合作制造最高级的喇叭单元。B. N. Locanthi希望藉日本的技术与财力,将毕生愿望推至顶点,于是积极展开对最新最强材料的开发之旅。
1975年他离开JBL,被任命为Pioneer北美发展副总裁,其实就是扬声器的开发领导人。师傅一出手就知有没有,B. N. Locanthi和工程团队首先设计了Pioneer HPM-100四分频音箱,为后来的TAD打下基础。HPM-100是为了与JBL L-100对抗而开发的产品,很多人认为除了JBL外不会有更好的音箱,但那些花大价钱买了JBL尖端产品的人后来都气得吐血,因为HPM-100的音质比JBL L-100高出一大截,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半世纪过去了,JBL L-100几乎都成了垃圾,而HPM-100仍有二手市场追捧,因为它的低音是用高聚合材料,而非纸质材料或传统的海绵泡沫材料制作的。
日本方面被派来与B. N. Locanthi合作的是Pioneer工程师木下正三。B. N. Locanthi向Pioneer工程师传授了扬声器设计的计算机分析技术,以及产品制造哲学,直到现在仍是TAD遵循的重要原则,不管是电子器材还是扬声器部门,开发都以此为中心没有改变。TD4001高音驱动头与TL1601低音单元,应该是TAD早期最出名的单元,它们所拥有前所未见的高性能其实也没有秘密,而是完全按照B. N. Locanthi彻底追求超高精度的理念贯彻实施而已。
举例来说,TD4001为了实现高效率和宽带化,磁通量密度要求1.8特斯拉以上,而为使磁隙更小,中音的共振得到控制,他做出了音圈缝隙必须小于0.09-0.1mm的具体指示。为了使该要求得到满足,就必须使10mm直径音圈的真圆度达到50微米(0.05mm),也就是说,与基准圆边缘相比,音圈边缘最大误差在正负25微米,如果换算成一个4米直径的大圆环,误差只允许在1mm以下。如此超高精度的要求,美国JBL没有实现,其他扬声器生产商更无法企及。
TAD的出现宛如电光火石般,震惊美国与全世界Hi-End音响界,不论是录音室、演唱会,TAD所向披靡地袭卷市场。创作型摇滚歌手Nil Young、具有美国音乐承先启后的地位Eagle老鹰合唱团、日本歌谣女王美空云雀、日本国民乐团恰克与飞鸟……均指定木下正三的专业服务。美国西湖Westlake创办人Tom Hidley在设计录音室时率先使用了TAD单元,包括Air Studio、Capital Records等录音室加入,让TAD声誉如日中天。虽然喇叭单元得到一片赞赏,但TAD一开始就决定要发展二音路系统的监听音箱,有趣的是试作产品LS-10 却用了TD4001加木号角、2只TL1601低音加上一个超高音。后来木下正三设计的Exclusive 2401与2402,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二分频号角监听音箱的里程碑。
Exclusive监听音箱被许多发烧友搬回家里使用,销售不成问题,为什么TAD要停产呢?官方的说法是以前功放的输出功率较小,需要容易驱动的扬声器,所以TAD设计了高灵敏度的压缩号角高音+大口径纸盆低音的24系列。而目前功放的驱动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反而要开发出高输出下声音更好的扬声器,2002年TAD首款家用高级扬声器M1登场,搭载了纯铍振膜中高音同轴CST单元,TAD进入另一个时代。2007年,具有纪念意义的R1音箱推出,而为了推动这款旗舰音箱,TAD又涉足电子器材,诞生了Reference系列的600组合,包括D600 SACD/CD唱机、C600前级与M600单声道后级。简单的说,现在的TAD已经不只是录音室中的TAD了。
至于处于理想与现实夹缝中的木下正三,只得展开新的事业,1984年自创了Rey Audio,并推出世界首见垂直式点音源音箱RM-8V,其方式是以垂直轴线产生同轴效果,音场与低频能力均能大幅提升。1986年推出举世闻名的RM-7V,拥有20Hz-20kHz的全音域能力,成为录音室监听音箱的极品,获世界350间主流录音室的采用。当然这些音箱都使用TAD单元,1998年他突破垂直点音源的设计方案,推出颇具创意的V4监听音箱,并以WARP 1、5、7各型号为命名。木下以W型面板上下配置四只低音单元,中间配置Rey Audio号角,独特的造型与合理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不管是TAD或Ray Audio,他们的设计初衷都是录音室监听使用,发烧友搬回家以小功率胆机搭配,老实说不容易得到平衡悦耳的好声音,国内TAD用家不少,天天快乐的只怕不多。
被誉为划时代设计的Rey Audio WARP 7音箱,也是木下正三的最高成就
由富宅信夫主导研发的SONY SEM-5S监听音箱,除了单元特性比TAD优异,SUP-H11双椭圆木号角的设计更是一绝
东京SONY Music Studio,SONY的号角音箱就是因为此地需求而开发的
富宅信夫以PARC Audio品牌推出的DCS-W3音箱,木材振膜,走低价路线
除了TAD之外,日本现存的喇叭单元厂仍有一些,走低价路线的有ALPINE、Air Wave、ELCYエルシー电机、北日本音响、FOSTEX、DAITO-VOICE、PARC Audio、六本木工学研究所(YSC Audio)等。走中高端路线的也有GIP Laboratory、G.T.Sound、DIATONE、FAL、feastrex、Maxonic、Right-EAR等,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G.T.Sound。G.T.Sound是一家“非常小的穷公司”,老板叫后藤和彦,他自嘲是“音响痴人”。公司职员出身的他,年轻时就是一名任性的发烧友。后来干脆辞工在自家附近开店经营音响业务。相对于日本国内Hi-End市场盛行的四路、五路等多路分频驱动的复古西电号角系统,他认为两路全频已经可以满足发烧友聆听人声、爵士到交响乐的需求。90年代接触到SONY公司制作的号角单元,后藤奉为神品,开始作为经销商不遗余力的推荐给懂货的发烧友一起享用。后来SONY公司关停生产线,后藤毅然决然以一己之力延续这一辉煌,几十年来,他倾注了所有的积蓄和精力,不断改良SONY产品,以G.T.Sound的品牌坚守到今天。
G.T.Sound位于东京都郊区千叶市,乘坐JR京叶线、内房线到“苏我站”后步行10分钟可达,很小的城市,很小的公司。大多时候G.T.Sound会与IKEDA Sound Lab共同举行音乐演示会,节省成本嘛!演示会包含三个重要因素:“空间”(在东京惠比寿一家专业设计声学空间的Kankyo Space举行)、“入口”(IKEDA Sound)与“出口”(G.T.Sound)。后藤认为整套音响系统中音箱占了65%以上的重要性,功放、音源反倒不需要太讲究,线材更是浮云。所以后藤推荐用家以金嗓子Accuphase功放搭配,未必完全是声音考虑,而是金嗓子性能稳定不易故障,G.T.Sound说他们的音箱至少可以用50年,当然要找可靠的功放组合。
音源部分以黑胶为主,G.T.Sound为Technics SP-10Ⅱ、Ⅲ直驱唱盘与YAMAHA GT-1000唱盘以桦树高密度板制作了木框,唱臂与唱头是IKEDA Sound产品。IKEDA Sound Lab由池田勇于1986年创立,他被认为是日本音响工匠的大师,池田过世后由一直为其代工生产的石田工业继承,目前由石田的长女昭子女士负责唱头设计制作,女婿负责唱臂设计制作及市场推广。脾气耿直的后藤和彦认为辈分接近的IKEDA才能衬托G.T.Sound音箱,《立体声》杂志一位使用JBL音箱的编辑,就被他当面批评为“不入流”。
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底气从何而来?这里再介绍一位日本音响界重要的人物富宅信夫(Nobuo Fuke),也就是SONY号角音箱的主导者。他在1978年加入Victor公司,负责扬声器部门的喇叭单元开发和设计,推出日本最早的PP(聚丙烯)振膜单元,又研发出一种飞溅方式来处理金属表面,制作类似平板单元。1982年跳槽到索尼公司,依旧负责扬声器单元开发和设计。
在富宅领导下开发出世界首个纯碳化硅SiC振膜平板单元,1989年又推出SS-A5“La Voce”音箱(意大利语意为人的声音,其设计首要重点在于追求音质与更自然的声音),1英寸高音振膜使用SONY和Ajinomoto (味之素)共同研发的生物纤维素材料。这种材料是以醋酸菌制成的一种纤维,具有非常薄 (平均10微米以下),以及非常细的纤维结构 (比纸纤维轻1000倍),比铝振膜的声音传播速度快上三倍,但谐振度却只有铝的1/10。日本上班族通常不轻易换东家,而大公司奉行“集体主义”,很少凸显个人色彩,富宅信夫这二件事都颠覆了传统。
G.T.Sound的GSU-D04R高音驱动器,频率响应500-24kHz,灵敏度110dB,阻抗12.5Ω,磁束密度20000G,重16.2公斤
G.T. Sound的GSU-W16低音单元,16英寸纸盆(纸盆重123.98g),双弹波设计,磁束密度12400G,频率响应28-1000Hz,阻抗8Ω,灵敏度98dB,重19.4公斤
原厂的外置分频器,分频点定在600-680Hz,低音为24dB/oct斜率,高音为12dB/oct斜率
1990年富宅调到音频开发部,负责开发专业用的大型监听音箱。当时SME(索尼音乐娱乐)率先在日本引进了TAD单元制作的监听音箱,时任CBS/SONY唱片会长的大贺典雄希望拥有索尼自己设计的监听设备,由于人力短缺,初期SONY只设计了号角,而从TAD购买单元再修改使用。大贺典雄是CD规格的催生者,联手飞利浦推出世界最早的CD。2001年大贺自己驾驶飞机到在北京参加国际音乐节,指挥东京爱乐乐团演出时脑溢血发作倒在指挥台上,余隆临危受命接棒演出因而崛起。
这位懂音乐又会歌唱,和指挥帝王卡拉扬是至交的会长,意见当然很重要。富宅征调公司内富有创意的工程师,终于开发出SONY SUP-T11高音驱动器和SUP-L11低音单元,性能远远超越TAD。一开始装置索尼单元的SEM-5W(双低音)和SEM-5S(单低音)监听音箱,只供索尼旗下部门和好莱坞的索尼影业、米高梅、哥伦比亚公司使用,1997年也开始出售给家庭用户。尔后富宅转至SONY Sound Tech工作,他以改良的SUP-T14高音驱动器与15英寸SUP-L14低音单元,推出SRP-S5000舞台音箱,40Hz-24kHz的频宽恐怕也是PA之最吧。
富宅信夫在索尼最后的作品是SUP-T21G铝带超高音,这是世界第一只可以延伸到100kHz的喇叭单元。2004年他又跳槽三星电子韩国总部作为首席研究员,负责监督大型电视扬声器的开发。2006年自己创立梦创公司成立,2007年推出GSU-UH1超高音,看起来与索尼产品颇为雷同,G.T.Sound的超高音就是委托梦创公司制作的。目前富宅经营PARC Audio,主打木材振膜的喇叭单元,并提供箱体的DIY元件,希望更多年轻人以低廉价格享受到好音乐。没错,G.T.Sound的喇叭单元技术来自索尼,也来自富宅信夫,但又做了一些修改以避免专利限制。
富宅信夫说,索尼公司在“狂躁症”中不计成本把单元改良成SUP-T11G(使用35μ的超薄铝振膜)和SUP-L11G,后来SONY停止销售该产品,但仍可受注生产,只是价格惊人。TAD单元虽好,但已经是80年代的老设计,SONY在90年代已经大幅超越,而G.T.Sound的改良从理论与实际来说都青出于蓝,比SONY又上了一个台阶。富宅信夫说,如果天赐一对Ray Audio号角,他会毫不犹豫拿去G.T.Sound以旧换新,除了作为设计者的自信,也是他对G.T.Sound的最大肯定。
目前G.T.Sound只有四个音箱型号,全部都是二分频结构
G.T.Sound延续了一些索尼的原始设计,例如GSU-W16低音单元的设计理念,是除了振膜以外没有其他信号输出,他们对每个振膜进行独立测量以确保没有任何误差。磁体采用Alnico DG5来应对磁场老化问题,可保持50年特性不变。而这个低音很特别的采用双弹波结构,分别放在音圈的上方和下方,这样就不会给悬边造成负担,而G.T.Sound的橡皮悬边又比TAD的W型布边更柔软有弹性,因此不仅可以重现优异低频,还可以轻松再现微弱的信号。G.T.Sound很有自信说,这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的低音单元,所以他们不会制造比W16R更大或更小的低音单元。
GSU-D04高音驱动器同样采用直径100mm而厚度只有35μ的超薄铝振膜,后藤和彦说钛和铍是非常坚硬的材料,可以把声音投射得很远,但音质却偏硬。而我们需要的是音乐,通过将纯铝制成柔软的氧化膜可以防止氧化,而振膜厚度仅为35微米,熟练的工匠将音圈直接缠绕在振膜上,结果是音乐重播得到大幅改善,并且分辨率大大提高。超薄纯铝振膜与锻造一体成型的铝合金相位塞之间的距离,被精确控制在0.5mm以内,因此可以实现超宽带播放(500Hz-24kHz)而不会失真。G.T.Sound说GSU-D04R高音驱动器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打片天下无敌手,使用者不需要另加超高音。
G.T. Sound“ GSU-D04”和索尼SUP-T11高音驱动器之间的区别
①将相位塞的材料从树脂更改为铜金属
②将相位塞改变为4个狭缝,并且使从振动板到压缩路径的长度均匀,可以完全消除共振
③将驱动器中的喇叭槽从树脂更改为不锈钢
④后空腔的材料从镁合金更改为铝合金
⑤更改振动板边缘的形状
G.T. Sound“ GSU-W16”和索尼SUP-L11低音单元之间的区别
①将线圈筒从铝更改为纸
②音圈材料由铝线改为铜线
③更换磁铁中心盖的材料
④肋板厚度特意不均匀以防止纸盆分裂振动
⑤使中心防尘盖的形状不均匀
后藤特别强调好声的秘诀在于重料炮制,他的高音驱动头GSU-D04灵敏度达到110dB,高频线性延伸到24kHz,而16英寸低音单元GSU-W16灵敏度98dB,即使关小音量仍能轻松重现富于弹性的低频和细节清晰的极低频。GSU-W16单元重达20公斤(磁束密度12400G),而TAD TL-1601a才11公斤(磁束密度11800G)。TAD的TD4001高音头重13.5公斤,G.T.Sound的GSU-D04R多了3公斤(磁束密度20000G),20kHz的高频延伸也不及G.T.Sound。每只重量达到26公斤的木号角GH-301BR(较小的型号称为GH-502B),使用一大块高密度的桦木胶合板,以CNC切割成优美的曲线而不会变形,舍弃了市面上四块层板拼合的做法,喉部适配器由不锈钢制成(进行了抑振和抗氧化处理)。
号角音箱的箱体同样以高密度桦木胶合板制作,箱体有内置号角和外置号角两种类型,较小型单低音箱体的前障板厚度为72mm,而双低音箱体前障板厚度为84mm。除前障板之外的其他箱体厚度都是36mm,连倒相孔风管部分也采用桦木胶合板设计并加厚抑振。虽然重量不代表一切,优异的特性却印证了“重料炮制”的致胜关键。
一言以蔽之,从JBL开始,历经TAD、SONY所研发的号角音箱,都是为录音室监听需求而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家庭发烧的问题。G.T.Sound的后藤和彦与专业领域并没有直接关联,他就是一个音响发烧友,所以他是以发烧角度来设计G.T.Sound号角音箱:可以在较小的空间使用,可以用较小功率的胆机推动,可以用较小音量聆听却仍保持丰富信息与饱满低音,可以更方便的摆位与调整。截至目前为止,G.T.Sound只有四个型号的音箱,从最大的SRV-1BR(双低音直立型,售价1200万日币)、SFH-1BR(双低音横置型),到最小的SFS-2B(单低音),消费者可以按空间条件来选择。
由于G.T.Sound一年只能生产约十对音箱,所以后藤对于自家的作品(没错,他拒绝用“产品”这一单词,而一直采用“作品”这个艺术用语)充满了自信,甚至到了自负的程度,并非所有人购买他都愿意卖。珠海老郁第一次到千叶市的小店去踩点,当时他还使用Tidal Agoria音箱,老先生直接告诉他,如果喜欢这类喇叭,以后不用来G.T.Sound了!
后藤每年不定期在东京大阪等地举办G.T.Sound与Ikeda Sound的联展,其中在东京惠比寿一家专业设计声学空间的Kankyo Space举行的活动最热门
这个犟老头固执而自负,对其他音响器材没什么好脸色,做事则一板一眼,珠海老郁刚开始甚至觉得他刚愎自用,简直迂腐又狂狷。所有G.T.Sound的音箱都一口价,有位日本发烧友希望向G.T.Sound订制大音箱,声明不需发票以节省10%的消费税,结果后藤果断拒绝二千多万日币的生意。很多人询问价格能否优惠一些,他只是用平和的语气回答:你可以考虑购买其他品牌,对于G.T.Sound作品,用价格平摊你的黄金余生,唯一能赚到的就是早日拥有!后藤先生明白自己不是一个合格商人,形容自己犹如一个生产穿不烂袜子的商人,所以他更在意别人认同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以及不辜负那些为了得到昂贵的作品,情愿花掉小半生积蓄的拥趸们由此得到的安乐晚年。然而,后藤先生不仅做到了,而且他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生活中的知己好友!
一次交易,终身为友,这是老郁对后藤的终极评价。后藤坚信自己的作品可以留待下一代来评价,他戏言,百年后的某一天,后人发现有件牛逼无比的作品G.T.Sound哥斯拉喇叭原来是Made in Chiba Japan!老郁说使用G.T.Sound音箱,让他想起百达翡丽手表广告中的一句话:你只是在替你的下一代代为保管。
G.T.Sound的负责人后藤和彦,演示会时他都穿着工作服,巨细靡遗的介绍设计细节,听他的讲解犹如在听一场专业演说,倾注了一位75岁老人的满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