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圳活力”系列之外贸之城篇
夜色中的盐田国际国际集装箱码头,码头前沿货轮一字排开、泊位“座无虚席”、船舶排满,灯光照在奔走在码头的工人脸上,港口作业繁忙有序。作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盐田国际是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公开数据显示,盐田港区承担广东省对外贸易超三分之一、中美贸易超四分之一。5月以来,众多船公司不断在深圳投放新航线。
港口货运是国际贸易稳步发展的“压舱石”,有九成以上的国际贸易货运量需要经海运完成。这一世界最繁忙港区的生动景象,凸显了在稳定全球供应链环节的“深圳韧劲”,彰显出深圳外贸的强大实力。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3.5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外贸总额占广东的四成左右,在全国的份额约为9%。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深港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
在《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中,深圳已连续14年蝉联榜首。该榜单不仅仅关注外贸规模,评选标准还包括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等。
国际化的深圳,对于外资吸引魅力不减,在企业走出去以及外资引进来的路上也从不吝前进的脚步。刚刚过去的半个多月内,深圳连续出台了海关“18条”、外资研发中心进口设备免税、《深圳市商务局〈关于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并且深圳RCEP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和首个市区共建国际投资推广平台,着力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公开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深圳市企业共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8094家企业及机构。2021年1至11月,深圳企业对外投资设立了600家企业及机构,实际投资额71.29亿美元,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二;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0.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6.13亿美元,居全国首位。
作为从发展之初就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发展的城市,多年的积累让深圳国际化地位凸显。外资合作,外贸拓展,圳可期。
A
接连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外贸
先行示范区走出深圳速度
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对于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做出了进一步要求。将目光聚焦到深圳,深圳海关“18条”、推动对外投资合作若干措施以及进口免税设备认定、工业经济30条专门章节论述“构建更加畅通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政策相继出台,在稳外资稳外贸上先行探索,提升竞争力。
深圳海关“18条”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建立完善报关单接单“日清”制度、实施“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落地“十四五”期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业态发展……5月23日,深圳海关结合深圳、惠州外贸发展实际,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八条措施。18条一出台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税务方面,深圳海关结合关区特点,重点做好支持科技创新、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等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落实,确保相关享惠主体应免尽免,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
建立完善报关单接单“日清”制度,进一步压缩进出口企业单证合规时间,对于企业申报信息无误,且随附单据齐全规范,无需修撤、补传的报关单,做到申报当日完成接单审核。对生鲜水果等需特定保管条件的货物,企业可在现场向海关申请“实货先处理,异常情事后处置”,符合相关条件的实货先行处理,缩短货物滞留口岸的时间,降低因货物滞留而产生的通关成本。
同时,实施“海空港畅流计划”改革,通过完善海空港卡口设施、配套系统等,支持拓展深港水路运输通道,对供港鲜活等生活物资实施“提前申报、抵港直装、非侵入查验”,确保“零延时”;构建“空箱调度绿色通道”,支持内贸返场空箱在海运港口堆存及流转;推动“大湾区组合港”拓线上量;建设便捷海关监管区之间物流流转的统一平台,支持企业灵活安排物流计划,助力增强深圳物流枢纽港核心引擎功能。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经济业态,近年来发展迅猛,深圳海关在支持跨境电商业态发展上,实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备案、清单审核等各类业务的“在线”办理、“一站式”办理;建立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在直属海关内的集中退货模式;优化和完善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集中退货模式,允许跨境电商企业境内代理人或其委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仓储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专用存储地点,将退货商品的接收、分拣等流程在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
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出新策
国际化的深圳,推动对外投资又有新策。日前,《深圳市关于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出台,原则上采取事后资助、奖励等方式,对对外承包工程绩效奖励和境外展览重点支持项目予以资助,企业最高可获奖励200万元。
《若干措施》的出台,有助于引导企业科学理性高质量对外投资合作,创新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模式,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作用,支持企业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借助境外重点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速深圳产品、品牌、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外资研发中心进口设备可免税
作为国际化都市的深圳,吸引了不少外资研发机构的落户。6月7日,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税务局和深圳海关联合制定了《深圳市外资研发中心免税进口设备资格审核认定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并出台,主要涉及深圳市外资研发中心定义、认定机构、认定条件、申报材料、审核流程等方面。适用范围位深圳行政区域内(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外资研发中心免税进口设备资格审核认定。
观察
新政促进外资外贸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升级
深圳半月内出台了系列稳外贸和促外资的新政,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看来,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外资稳外贸重要部署的积极落地实践,并且重点聚焦深圳市产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力促外资外贸提质创新、打造“引进来”和“走出去”组合拳,不仅有利于稳定外资外贸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对于促进深圳市外资外贸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升级也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无论是5月下旬出台的‘海关18条’,还是不久前出台的对外投资若干措施,以及‘工业经济30条’中构建更加畅通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提出的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化深港陆海空铁运力安排和提升外贸进出口便利度,政策组合拳足以作为看出国际都市的深圳,对于外资、外贸发展的重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国平博士说。
他提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深圳加工贸易向高端化、精英化发展,使深圳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同时,注重企业自主发展的能力的提升。“从数据来看,在疫情和国际形势多变等多重压力下,2021年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3.54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深圳为什么能保持这么强引擎?出口产品的质量好是关键。新政的出台,也是围绕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让出口产品更有竞争力。”
他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分析。这是深圳工业第一支柱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近六成,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消费端的一个体现就是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我们的出口自然也要做强优势产业的产品出口。2021年,深圳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出口合计5104.9亿元,增长21.9%,拉动整体出口5.4个百分点,这就是直观的证明,把优势产业的长板做长。”他说。
张国平强调,深圳的政策制定亦牢牢抓住国家发展机遇,深圳RCEP服务中心成立就是最好的证明。“利用好RCEP的原则,有利于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布局,在对外投资上,也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吸引力,有利于外资进驻,落地有接口更有效率。”
另一方面,从市场主体来看,王振与张国平都提到了深圳在稳外资和稳外贸上,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表示政策组合拳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让他们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深圳外贸发展的主要增长动力,2021年,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2.16万亿元,占全市外贸比重首次突破6成,可见其外贸领头羊地位。民营企业活力强,市场活力才强。这就意味着深圳的外贸在全球供应链枢纽的地位更加巩固、内生增长动力更加突出。”王振说。
B
专属服务上线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5月31日,一场“贸促优配-深圳外贸企业供需对接会”在云端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境外采购商与多家深圳消费电子类优质供应商“一对一”供需洽谈,手机电脑配件、移动电源、手持云台、蓝牙键盘等多个消费电子品类成了对接会上的硬通货。
深圳市美顺和电子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从事消费电子类产品的出口,主要经营3C消费电子配件和周边产品,例如数据线、充电宝等,如今已经有14年了。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无法走出去对接订单让他们感到焦急。“无法走出去开阔客源,原有订单量下降,挺难的。线上对接会为我们拓宽了新的渠道,挺好的。”该公司销售总监胡小敏说。
受到疫情和国际外贸形势变化的影响,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相关政府部门及时洞察到这一变化,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做好外资企业在深服务,成立专属机构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全国首创外资工作站
共鳞实业是一家在水产饲料细分行业领军的外商投资企业,其中50%以上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今年初因疫情防控,其使用的跨境货车接驳作业点未恢复运作,日本进口饲料货柜在香港货柜码头滞留多日。紧急之下,共鳞实业负责人联系到了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表达了迫切需要寻找新运货渠道的诉求。
服务专员立刻联系企业了解情况,积极联系市交通运输部门,为企业提供在大铲湾、盐田港、西部港等港口的多套水路运输应急方案。一周后,共鳞实业的滞留货柜通过水路顺利抵达盐田关清关并运达企业。目前,共鳞实业进口原料都已改用水路直接运输至深圳港口,“现在不需要在香港装卸货物了,更加省时、省力,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
像他们一样,如今在深圳,不少外资企业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会联系到专属于他们的服务工作站——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服务工作站。2020年,深圳市商务局在全国首创市外商投资促进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专注外资服务的“外资工作站”,通过重点外商投资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为在深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信息采集、政策解读、企业咨询、权益保护、投资促进等服务。
目前,“外资工作站”已形成“2+10”的“市级+园区”服务网络,服务覆盖全市外商投资企业。今年以来,工作站持续开展“惠企政策送上门”活动,制定编撰《深圳外商投资政策汇编》,“一对一”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咨询、鼓励申报工作,助力外商投资企业在深稳定经营。
RCEP服务中心助企开拓国际市场
“RCEP服务中心成立之前,很多减免关税的政策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比较碎片化,了解信息的渠道也很有限,需要一点点去理顺和识别,才能知道适不适用,甚至有时候很多政策都没用享受到。”深圳市越海全球电商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宝银说道,“服务中心成立之后,服务人员会有梳理好的政策包给到我们了解,还可以向他们进行详细咨询,政策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客户享受到的福利多了,大家的合作也就更亲密了。”
他所点赞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服务中心,即6月13日揭牌、由深圳市商务局、深圳海关、市贸促委、市司法局、深圳国际仲裁院合作共建的深圳RCEP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积极利用RCEP规则享受实惠,做好服务。
具体而言,深圳RCEP服务中心的组建,有利于帮助企业尽快熟悉成员国间关税减让和贸易便利措施,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优质商品进口;引导企业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扩大中间产品生产,加强投资合作,深度参与构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企业挖掘投资与服务业开放机遇,实现高端制造和高附加值服务的融合发展,提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畅通区域内国际循环,优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同时帮助企业增强竞争意识,善用贸易救济规则,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下一步,深圳RCEP服务中心将整合各方资源,做好企业服务,在政策信息发布、宣传培训推广、贸易投资促进、涉外法律服务、专题调查研究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方案,帮助企业用足用好RCEP红利,打造我国自贸协定应用的标杆平台和示范窗口。
市、区共建国际投资推广平台
在福田区深业上城,也有着一个和深圳RCEP服务中心一样,正在蓬勃成长的外资服务平台——“深圳市国际投资推广平台”。该平台是深圳首个市、区共建国际投资推广平台,于2021年9月开始试运营,日前正式揭牌成立。
据平台运营单位深圳市国际投资推广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区共建国际投资推广平台,是多措并举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优化落实“来深投资项目筹备期”服务的创新举措。市级招商引资部门统筹重大项目招商,区级招商引资部门协同相关政策和辖区产业载体,在项目筹备期阶段解决投资者办公场地、落户注册等问题。
目前,已接洽优质来深投资项目及国内外经贸代表团队超50批次,项目投资主体覆盖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日本罗森深圳运营中心项目、法国孚拓尼视公司销售总部项目、上海扩博智能人工智能技术中心等项目入驻签约。
观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力点
尽管面临着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外贸发展增添了不稳定性,但深圳依然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深圳为何有如此强的竞争力?未来要向哪些方面发力,专家们纷纷提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性。
深圳这座城市年轻有活力,产业结构优,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和对于技术人才的引入上。尽管2021年底深圳人口增长只有4.7万,但专业技术人才同比增长9.4%,认真对人才吸引力可见一斑。同时,深圳有着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政府一直扮演好“服务者”角色。能够及时根据产业发展规律,敏锐观察到新经济的新需求,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将深圳打造成政策高低,彰显了先行示范区的职责和担当。
有优势,也有挑战。面对外部需求的不断收紧和供给方面带来的冲击,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深圳的关键性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链含金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如何发力?王振建议要抢抓机遇,充分抢抓RCEP协定生效机遇,用足用好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深度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优质商品进口。要挖掘潜力。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健全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要提升服务。聚焦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进一步制定出台更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提升国际物流效率和跨境运输服务能力。
张国平也强调了抓住机遇和挖掘市场潜力的重要性,并强调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除了搭建中小企业科创平台之外,还要重视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第三方平台,孵化好、运用好他们的力量,去培育市场机构。
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提出,从长远来看,深圳外贸拓展的重点方向,可以关注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尤其是这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市场。RCEP规则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深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确实愈加紧密。数据显示,2021年1至11月,深圳在新加坡、越南、匈牙利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投资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在“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计新签合同额61.67亿美元,新签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3个,在“一带一路”亦大有可为。
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市场,不少企业已经瞄准。“从2020年开始,慢慢地很多合作客户在东南亚市场上活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带一路政策的加持,以及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人口与发展红利,其市场潜力巨大。虽然目前其在业务市场的占比没有很大,但是上升趋势明显,我们公司也在布局调整中,将其作为重要的一块。”深圳市越海全球电商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宝银说。
聚焦
深港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
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如何走出新路径?
深港是贸易往来最紧密的城市,数据显示,香港回归25年来,深港贸易规模增长超10倍。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机遇下,深港在贸易合作中如何做好核心引领作用,助力湾区在国际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香港回归25年来,深港之间积极利用毗邻优势加强合作,实现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无论贸易规模或是商品结构都呈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香港一直是内地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内地及深圳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成为带动深港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数据统计,近年来,深圳对香港出口占深圳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35%。”王振说道。
他建议,深港两地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深港之间的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拓展;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无论是深港之间的通关时间或是通关成本都大幅下降;国际贸易规则不断衔接,深圳积极对标香港,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贸易自由化、报关报检等领域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
深圳大学金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深圳大学微众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祁涵表示,深港融合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深港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把湾区看成一个整体的港口枢纽,大家分工协作。”
他强调,香港拥有强大的科研与科教的能力,研发资源丰富,需要的是将研发应用于现实的土壤;而深圳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用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两者的相互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企业诸如大疆等,企业家们很多是在香港学习回到深圳创业,香港科研资源为深圳的实体经济做出更多赋能,力量和潜力是巨大的。两者融合结合,未来可以做得更好。”
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表示,深圳在这个整个大湾区的国际贸易中,早期的时候跟香港构成了前店后厂的关系,香港负责跟国际市场接单,把订单需求、资金管理经验、市场信息转达给深圳,再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出去。“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深圳的科技研发能力在上升,自主品牌也开始崛起,深圳在大湾区当中要担当起对外贸易的研发中心、品牌中心、甚至是一个运营中心,进一步带动粤港澳湾区的外贸发展。”
张国平也提出,深圳要发挥大脑的作用,做好创新生态圈的建设,积极与香港、广州等城市做好科研等方面的联动,形成科学、科研管理成果转化机制,同时带动珠江两岸的联动联通,强化产业链的交流,做好开放性、协作性的创新生态平衡。
王振表示赞同。他也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可以进一步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深港之间可以重点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领域深化合作。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示范的担当者,创新使命,深圳一直扛在肩上,走在前列。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上,亦要担当重任。
统筹:南都记者 张一鎏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张艳丽 谢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