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土楼环球行 |《土楼回响》背后的故事「第一期」

永定客家土楼(图来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前言:

我叫郑家姑娘,我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区凤城镇书院龙寨村,从小就是听着“我们村有一位中国首位女指挥家--郑小瑛”的故事长大。2005年从福建到上海的我,15年,走着,走着,走进上海这个海派文化城市里,走进郑小瑛老师的《土楼回响》的乡土寻根记忆中。我现在从事儿童公共教育,特别喜欢美育科普这个系列。当听到郑小瑛老师授权我,转载23000字的“土楼环球行,我的梦想成真!--中国原创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记忆”,我的内心欢喜,这是我听到的最棒的原创大型交响诗篇。

“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我敬佩91岁高龄的郑老师,耄耋之年仍精神抖擞,传播音乐歌剧的美,音乐的力量在凝聚我们。我想学着郑老师的样子,拿起这根笔,默默地为孩子们传播音乐的美,隔着屏幕,小伙伴都能感受到《土楼回响》中的那份客家精神与家国情怀。


以下是郑小瑛老师原创连载:土楼环球行,我的梦想成真!--中国原创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记忆让我们一起跟着郑小瑛老师的脚步,看看《土楼回响》背后的故事。

序:

2020年11月21日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首演二十周年,我带着这部五个乐章,长约38分钟的大型交响乐,已在12个国家上演了75场,创了我国大型交响乐演出场次最高的纪录。有一些值得后人知晓的故事,特此留言记忆之。

2002.11.23在美国威斯里安大学举行的中国现代音乐节上成功地执棒了《土楼回响》

《土楼回响》背后的故事

说起《土楼回响》,我总是禁不住自己的兴奋。它的诞生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

郑小瑛老师祖居地--振聲楼

2000年春节,祖籍永定客家的我,同妹妹郑小维和妹夫葛顺中(二位都是上海音乐学院退休作曲副教授)第一次来到了我们父亲出生的地方——龙岩永定凤城镇。在永定宾馆的大厅里,我被一个硕大的土楼模型吸引,我被告知,就是这个沿袭了数百年的客家民居,曾被美国人误认为是针对台湾的导弹发射井现在福建省正在以它申请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呢!

出于好奇,第二天,我们就在当地领导和家族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永定最负盛名的湖坑振成楼,见到了雄伟壮观的土楼群。客家人为逃避战乱,举族南迁,团结奋斗、艰苦开拓、保卫家园、为传承中原文化、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和智慧,令我们震撼钦佩。

振成楼(图来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听说当年就要在龙岩召开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音乐人的直觉使我突发灵感:如果以客家音乐为素材,将现代的交响音乐和古老的土楼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创作一部表现客家人――也是我中华民族团结开拓精神的交响乐作品,在这个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演出,那将是多么有意义啊!然而经费和作曲家在哪里呢?

我通过陪同参观土楼的本家,时任永定县政府助理研究员郑新彩,向恳亲会的主办者探讨、申请,然而龙岩市政府虽然可以接受厦门爱乐乐团在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演出一部关于客家题材的交响乐作品,但一切费用要由乐团自筹。于是我开始考虑筹集经费,并寻找合适的作曲家。

正在撰写《郑小瑛传》的原新华社资深记者杨力知道了我的心愿,2000年6月,她在香港讲学时见到了老朋友香港崇正客属总会会长、世界客家研究会会长郑赤琰,于是她向他们极力宣传我为客家人大会设计的“精彩壮举”,希望他们能帮助乐团找到二十万元资金作为这部作品的创作和首演的经费;热爱音乐的郑赤琰会长认真地说道:“20万元好求,郑小瑛难得啊!”后来,他得到了崇正总会理事长黄石华在经费上的大力支持。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作曲家!谁最合适呢?

我期待着一部能被难得听到交响乐的客家山区百姓喜爱的作品,而它又能满足乐队演奏员和专业听众对于 “出新”的审美要求,我深知要得到一部能够被雅俗共赏的交响乐有多么不容易,我更懂得必须物色到一个与我的想法“对路”的作曲家。我的妹夫葛顺中向我极力推荐了青年作曲家刘 湲,说他是一个能够写出我所要求的风格的作曲家。

那时刘 湲已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正在上海歌剧院任职。于是我与刘湲有过一次长时间的通话,很巧,他曾在闽西客家连城县度过少儿时光,他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喜爱它的山山水水,特别是他也主张音乐应当是“受听的”, 成了!最后我说:“刘 湲,此曲的创作非你莫属了!”

不久,郑赤琰教授途经厦门赴龙岩参加大会的筹备事务,我就让刘 湲从上海赶来与郑教授会合。他俩一见如故,郑教授送给他许多从香港带来的资料和山歌录音带,他们兴奋地连夜畅谈客家历史,客家精神,第二天驱车同访永定土楼,当地的同志热情地向他们展示了客家特有的,在大锣大鼓伴奏下的舞狮耍龙,他们还听到了能唱18种曲调、一千多首歌词的74岁“闽西山歌王”那苍劲高亢的客家山歌,还见识了用树叶吹奏的清脆悠远的客家旋律,加上那沿着山涧,从山谷一直绵延到山顶的,沉积着厚厚的中原文化的客家土楼群,都给了作曲家的心灵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创作冲动在他胸中油然而生,这正是他落笔时“乐思奔涌、下笔顺畅、神清气爽、状态奇佳”的根本原因吧。

旅居海外第二代的客家老人郑教授也站在山头上无限感慨地唱起了从父辈那里学来的山歌,他脱口而出:这部作品就叫《土楼回响》吧,这是古老的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回响啊!终于,这部作品于2000年9月顺利完稿。

接着的工作就是说服领导同意在11月有台湾国民党领导人,也是客家后代的吴伯雄出席的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开幕式上演出这部表现客家人精神的交响乐。然而由于龙岩市领导担心交响乐的演出效果不如民间歌舞,几经争取,乐团才获得了在大会闭幕式上演出的机会。

2000年11月21、22日,第一部以客家史诗为内容的交响曲由我国第一个“民办公助”的厦门爱乐乐团在龙岩体育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客家人代表进行了首次奏响,面对着各地和本土的客家乡亲,我身上那来自父系的、从遥远变得现实的客家基因,竟使我在晚会主持人问我该怎么宣报指挥的名字时,脱口而出:“你就报永定客家女 郑小瑛教授吧”,从而引起了全场的惊诧和感叹。

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首演非常成功,那熟悉的客家韵律,美妙的音乐色彩和雄浑的气势牵动了这些远离故土的客家人的乡情,人们含着热泪,和着音乐的节奏击掌,也哼起了客家山歌;第二天,我们还到永定的振成楼里演出了此曲的片段篇章,当我在那挂满了客家人族训的古老祖厅里,面对着围听在天井,和二楼,三楼回廊里,看上去就像是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包厢里的观众,奏响了交响音乐时,当时我就想一定要让世界听到“土楼”的声音

一、《土楼回响》诞生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郑小瑛在永定振成楼内演出《土楼回响》 2000.11.22

趁热打铁,2000年12月22日厦门爱乐乐团在鼓浪屿举行了“中华魂 八闽情”音乐会,邀请了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吴祖强等北京和福建、厦门的音乐家们来厦门聆听《土楼回响》和其它几首福建题材的作品,在第二天福建省音协召开的座谈会上,《土楼回响》得到了一致的肯定,认为是对我国交响乐事业的一个贡献。省音协主席王耀华教授热情地赞扬:“这场音乐会无论从艺术或事业上都引起了观众的共振和心灵的回响。《土楼回响》作品的结构、配器、立意都很成功,加上指挥和乐队付出的辛勤劳动,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意图,音乐会才会引起观众如此热烈强大的反响”。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吴祖强教授赞扬了厦门市党政领导对民办交响乐事业的支持,赞扬了已经能够长时间全神贯注地欣赏交响乐的厦门听众。他还指出,“《土楼回响》是刘 湲在来北京就读博士学位之前独立奋斗的结果,其中的山歌、树叶和最后的合唱都很有特色,把民间音乐揉进了交响乐;恰当的解说能时时抓住听众,音乐一步步上去,到最后合唱的喷发,使音乐热烈起来,效果很好。”福州和厦门与会的十多位音乐家们也都表示很喜欢《土楼回响》,认为是“客家文化的史诗,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夸奖刘 湲“才气横溢、生猛粗犷”,“把那些大家很熟悉的民歌素材用得那么好,用得有新鲜感,” “将老祖宗的东西与现代技法结合得十分巧妙

那时,第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大型作品即将开始评比,福建省音协就为《土楼回响》申报了《金钟奖》。这背后的故事是:由于有人认为作曲家刘湲的档案关系不在福建(其实刘湲早年曾在福建军区文工团工作,还曾随父亲在福建连城生活过多年!)不应占用福建省仅有的6个申报名额;后来还是由吴祖强教授向中国音乐家协会请求,特别增添了一个名额,这部福建题材的作品,才得以从福建音协上报。于是,我邀请录音师沈援之在鼓浪屿音乐厅为厦门爱乐乐团演奏的《土楼回响》录音送评。2001年春,刘湲作曲的《土楼回响》经十位评委一致通过,荣获首届中国音乐大型作品《金钟奖》唯一金奖。

2001年 荣获首届中国音乐大型作品《金钟奖》 唯一金奖

此后,厦门爱乐乐团本着“扎根厦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将这部由刘湲作曲的,长达近40分钟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作为乐团的“品牌”作品,带到了12个国家,40多个市县上演。它的全曲在厦门和福建省其他市县演出了30多场,在全国其他市县(含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杭州、昆明等地和港澳台)演出20多场, 还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由福建省交响乐团完成)等11国演出了16场,一共已演出了76场,其选段篇章,也在各类音乐会上奏响了数百次,为推广中国民族交响乐,也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创下了我国交响乐套曲演出场次最多的记录,也圆了我的“土楼环球梦”

《土楼回响》继评为华人音乐经典之后,又被列入 中国百年音乐典藏国家计划,这个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共40卷,其中交响乐不足五卷,可见此作已融入我们民族音乐的血脉,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诗人王乙宴不无感慨道:“是成功的指挥家,把一部新作演成了经典”!我心十分欣慰。

永定客家土楼 【图片出处:国家地理中文网】

二、《土楼回响》

体现了团结、奋斗、念根和博大胸怀的中华魂

劳动号子(行板、从容地)

由长号奏出只有两个四度音程的“客家号子”主题是从客家山歌“新打梭镖”中提炼出来的,它淳朴而执拗,和铜管与打击乐一唱一和的方式,体现了民众以勇猛坚定的力量修筑土楼,并体现了劳动团结、勇往直前的精神…我的眼前会出现那些强壮的赤膊汉子在劳动号子的统一节奏里齐心合力用生土打夯的形象。有道是:客家自古出中原,斗转星移往南迁,心齐同把土楼建,劳动号子穿云天。

海上之舟(快板~散板)

第Ⅱ乐章 海上之舟刘湲 -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音乐此起彼伏,汹涌澎湃,表现了一叶扁舟在滔天巨浪中拼死搏斗的英雄形象,也是远渡重洋的客家人在陌生的他乡顽强奋斗的形象,不时还可以听到“客家号子”的呼唤。在大海被征服之后,远处飘来了一首亲切的“过番调”(摘选):阿哥出门往南洋,飘洋过海出外乡;祝哥身体要保重,家中还有老爷娘,离乡背井望春光。阿哥出门往南洋,两人情份要久长;堂上双亲我孝顺,一切事情我担当,亲哥在外莫思量。

山歌演唱是80高龄的闽西山歌王李天生,他高亢透亮的歌声在国外顶级音乐殿堂里绕厅飘荡,赢得满堂掌声时,我深为朴实深远的客家文化自豪。2012年由客家女歌手张冬梅接班。那正是:迎风斗浪涉重洋,血汗造就客家郎,生死全凭真勇气,一曲山歌牵肚肠。

土楼夜语(慢板 如歌地)

第Ⅲ乐章 土楼夜话刘湲 -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这是一首土楼“母亲”与海外游子表述思念的深情夜曲,两支长笛的重奏,柔和地奏起一首富有闽西风味的“摇篮曲”,远处的梆子与更锣的回应,会令人想起中原乡村的更夫夜巡,之后英国管又唱出了一首婉转深情的山歌;钟琴叮叮咚咚地数着天上的星星;大管与单簧管的对话倾诉着思乡念祖之情,低音黑管好像老人们在念叨那不堪回首的迁徙路上的艰辛,远处传来了小号奏起的“客家号子”,象是儿女与母亲的遥相祝愿和梦中相会,激情的高潮倾诉着说不完的酸甜苦辣,然而,一曲哀惋的树叶吹奏,又将母亲带回到现实的山边。树叶吹奏:闽西艺人詹晶晶。那正是:土楼有方也有圆 月儿常缺也常圆,祖地改颜亲人唤 清风明月寄思念。

硕斧开天(快板~广板)

第Ⅳ乐章 硕斧开天刘湲 -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在这里“客家号子”主题化为充满动力的粗犷主题,揉进了客家人蓬勃苍劲、生生不息、勇于开拓的大无畏精神和魄力;响亮的锣镲大鼓表现了耍龙舞狮等富有活力的热烈场面,中段音乐抒情委婉,又会使人联想到客家人崇文重教,尊祖念根的细腻感情。有道是:客家山歌飞南洋,中原文化传四方,耍龙舞狮新天地,硕斧开天豪气壮。

客家之歌(进行曲)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刘湲 - 歌曲合辑

这是一首沉着坚定的三拍子进行曲。由演出当地的民众合唱团参与。他们轻轻唱起一首客家山歌,它由弱到强、从远到近,传递着客家人的心声,雄浑有力、坚忍不拔地顽强交响,先是男声合唱,接着是更加明亮的混声,最后为了表现客家人团结拼搏,愿与全世界交友拥抱的博大胸怀,乐手们放下了手中的乐器,在坚定挺拔的隆隆鼓声中与合唱团一起同声高亢歌唱:你有心来俺有情,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


这时,你会感受到那种来自穹苍的,“世人皆兄弟”的心灵震荡,每每掀起轰动性的高潮!76场演出的实践证明,这是中国人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一部成功体现了“洋为中用”的,雅俗共赏的交响诗篇,是完全可以向西方主流社会大力介绍,也是可以在土楼文化发展历史上拥有浓浓一笔的一部中国交响乐作品。

【23000字连载,未完待续】


演出预告:2020年 12月31日2021年 1月1日、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