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聚焦当代戏剧中的“身体艺术”

作者:李月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亚洲文明联展(主题沙龙)”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于5月17日至20日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举行。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香港演艺学院、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韩国中央大学艺术学院等13所院校的近百名戏剧教育专家、戏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论坛开幕式演出现场(中央戏剧学院供图)

论坛开幕式上,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带来歌曲《雅韵华章》《茉莉花》、舞蹈《流韵》等精彩节目,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戏剧作为拥有独特魅力的艺术门类,不仅是文字的艺术、语言的艺术,还是身体的艺术。如何通过训练让身体更好地在戏剧这个载体中与空间和人交流,如何用身体语言更好地描绘故事、对话现实、观照未来、启迪心灵,一直是戏剧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希望论坛能有力促进亚太国家戏剧院校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和国际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林贡献出戏剧的独特声音和色彩。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在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环境中,围绕“戏剧教学中的身体训练”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并针对当下戏剧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积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现在的戏剧专业人士已经认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接受过形体训练的演员具有优势。”蒙古国国立艺术文化大学表演和导演艺术系主任阿尔云卓洛认为,世界知名戏剧大师梅耶荷德的“生物力学”方法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赋予学生管理、塑造角色的技能,值得戏剧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王圣越以《回归身体:当代表演训练的起点和终点》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身体训练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主流戏剧的表演创作而产生的,自我觉察则是演员身体训练的中心环节,能够让演员的表演状态更有层次。

韩国中央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学科演出策划专业教授李惠贞认为,在开展身体戏剧课程时,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肢体语言,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武旦这一行当,顾名思义就是会武功的女性角色,在舞台上通常为女侠、女将等。”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副教授李亚莉说。她向大家介绍了“京剧武旦在教学中的训练”,武旦的表演技法训练主要分为“武功”“把子”“打出手”“耍下场”4种,其中“武功”是培养戏曲演员的必修科目之一。李亚莉强调,武旦演员需要掌握“翻”“打”等技巧,舞台动作要干净利落,且能很好地与打击乐的节奏配合。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教师黄伟以《身体认知与运用——探索身体训练的文化特点》为题,与现场嘉宾分享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身体训练的关系,介绍了舞蹈中身体训练的律动性与戏剧教学中身体训练的能动性之间的区别。关于戏剧教学中的身体训练,他认为,可积极借鉴中国的民族文化来探索建立身体训练体系,将戏剧教学中的上肢、下肢、道具练习与中国传统的八卦、武术、混元桩、戏曲等元素相结合,在解放学生身体、心灵和创造力的同时,展现中国文化视角下的独特审美。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共同欣赏了由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蒙古国国立艺术文化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分别带来的《白蛇》《棕马》《孀娥星——月光美人》3台极具民族特色的戏剧演出。(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