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吃饭出汗,一辈子白干”是什么道理?

天也越来越热了,不少商场、饭店、家里、车里都开了空调。虽然室外温度高的烫人,但是很多年轻人能一滴汗都不流,毕竟现在是“化妆一小时,脱妆5分钟”的天气。


但是懂得养生的叔叔阿姨们可不这样,他们知道夏天就是要流汗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夏天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空调不能一直吹,得淌点汗。



甚至有意志坚定的叔叔阿姨,再热都坚持锻炼,享受挥汗如雨的感觉,深深地觉得,汗流的越多越健康,其实汗流的过多并不好。这其中都有什么讲究呢?



中医说“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而津液如果出于腠理,就叫做汗。具体人体的五液是什么呢?


涕为肺之液,所以感冒了就会流鼻涕;涎为脾之液,所以脾胃不和的话口水就多;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所以生气的时候就容易流眼泪;唾为肾之液,唾与涎同为口津,稠者为唾,稀薄者为涎,脾之液为涎而肾之液为唾;汗为心之液,故心气不足的人到了夏天就格外爱出汗。


心主血脉,血与汗都源于心。李时珍说:“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从血汗的生成来说,血汗都来源于我们日常吃的水谷,血源于水谷之气化,汗源于水饮之气化。



不仅是中医,老百姓也常把“血”和“汗”联系在一起,比如,管辛苦钱叫“血汗钱”,这也是对中医血汗关系的一种理解。汗液和血液都包含着人的精神元气,本就应当有所禁忌,否则人体就会亏损——“吃饭出汗,一辈子白干”,就是这个道理。


血液和汗的关系就好比,同样是木材,有的被雕琢成精美的家具,价值千金;有的被烧炭取暖,不值一文。但是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汗多必伤!


虽然妈妈说的对,夏天就是流汗的季节,但是,适当出汗就行了。就像吃饭,每天得吃,但是吃得多了也撑得慌啊!天天都大汗淋漓的,时间久了,身体吃不消的。


汗多必伤,因此,对于体液的大量流失,引起的问题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如果夏天过分出汗,大汗淋漓,时间一久难免伤气血。心血虚少的人,或者因为过汗而伤害心血的人,是什么状态呢?就是大太阳一晒,忍不住的心慌、心悸、头晕,面色淡白。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出过多,必然耗伤津液,化血无源而血少。



什么样的人容易大汗之后心慌、头晕呢?


最常见的,就是心血虚的人。比如神经衰弱的、贫血、心律失常的人,大汗之后,往往如此。还有,就是一些平时看着没什么,但是思虑过度,心思重,或脾胃虚弱,或大病初愈,这些都是导致心血不足的诱因。



流汗多了喝水呗!真的有用吗?


汗本质上是水,但又不是水,是人体的津液。所以汗流的多了喝水没有用,那要怎么办呢?


有一样东西你可能天天吃,但是你不知道它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尽管它现在身价上涨,早已不是从前的它了!


中医有很多办法,比如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用生脉饮来补气阴;而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在观察铁匠打铁的时候,福至心灵。


我们知道,古代没有空调和风扇,所以夏天铁匠在打铁的时候,真真是挥汗如雨,因为烧红的铁需要很高的温度才可以变软。那么,打铁的人会出很多很多汗,那么,他们要用什么来解渴呢?



喝凉水是远远不够的!王孟英发现,他们用瘦猪肉,熬水,然后放温,渴的时候,就盛一碗,把上面的油吹开,喝这个瘦猪肉汤。


很多肉类都是聚湿生痰的,但瘦猪肉如果拿来熬汤,却可以滋阴。因为中医认为猪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虚养血的功效。


新加坡属于热带地区,天气炎热,人们非常容易出汗,所以在新加坡有道非常有名的茶叫肉骨茶,不同于瘦肉熬的汤,他们用的是排骨,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



瘦肉汤咋做?



新鲜瘦猪肉洗干净,水里泡二十分钟,然后切块,切片也行,和姜片一起放锅里加水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熬15-20分钟,不用炖太久,放适量盐。注意咯!喝汤的时候记得撇去上面的浮沫再喝。



这个季节,还有很多别的食物可以滋阴生津的,比如凉血滋阴的莲藕(选莲藕要选外皮黄褐色、肉肥厚白的,熬汤放莲藕的话不要用铁锅,不要问我为什么,试试就知道了);还有西瓜皮里面贴着绿皮的白瓤,中医叫西瓜翠衣,也是滋阴清暑的好东西。


具体怎么搭配,你的厨房你做主!


生活中处处可见中医,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你进厨房会做饭,你就是半个中医。


比如你感冒发烧了,妈妈会说:来,喝碗热粥吧!而不会说:来,吃碗麻辣烫吧!因为热粥有滋阴补气的作用,可以驱邪散寒。


中医有个方子叫白虎汤,里面有味药就是粳米,就是我们煮饭熬粥用的米,之所以它在这个退烧的方子里作为药物,因为它和所有粮食一样入脾经,中医治疗感冒发烧的同时,要通过大米的补脾力量来支援肺。



比如南京人喜欢吃盐水鸭,北京人爱吃烤鸭,那是因为盐和火都可以纠正鸭子的凉性,稍多吃也不会胃寒;比如做完手术要长伤口,得喝黑鱼汤;比如包粽子为什么用竹叶、芦苇叶。


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是中医,生活中处处有趣味。


来源:健康名师说微信公众号(id:lcwhjkmss)

点击关注@健康名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