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姐妹花”邓小玲邓兆萍:要有“红头巾”的坚韧,也要有个性

20世纪初,广东三水地区的农村女性漂洋过海,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上务工,她们因为用红头巾作为工装,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红头巾”。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爱国爱家,她们坚毅隐忍、顽强拼搏,不畏苦难、战胜苦难并超越苦难,她们身上浸润着最质朴的真、善、美。在这样一群女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滋养,看到了崇高和坦然的人格之美,她们和她们的故事,也成了中国精神在世界的一种展示和认可。

为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广东粤剧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社共同发起“寻找新时代的‘红头巾’”活动,在大湾区寻找新时代“红头巾”代表,向她们致敬。近日,南都记者探访了一对艺术界的姐妹花——著名画家邓小玲与著名服装设计师邓兆萍。

邓小玲与邓兆萍向南都记者讲述了她们对专业的选择与坚守。从编纂《粤剧大辞典》到动笔将百位粤剧名伶的经典故事用笔墨留住,姐姐邓小玲用5年时间画出了《粤剧百名伶图》。从外语翻译到服装设计师,妹妹邓兆萍经历了几番不同职业的历练,最终选择回归设计行业、用时尚作为载体传递岭南文化。她们以坚持和坚韧延续了“红头巾”精神。

画家邓小玲(右)和设计师邓兆萍。

同时,邓小玲与邓兆萍结合自身经历阐释了新时代中的红头巾精神,在她们看来,“红头巾”代表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在当下亦有新的意涵。“我觉得红头巾作为我们曾经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精神,现代女性既要有这种坚韧,也要有自己的坚持,还可以有自己的个性。”

1. 姐妹花开

一个设计,一个画画,

在创作中共同延续岭南风情

出生于设计师世家,邓小玲与邓兆萍姐妹俩却都没有在一开始即选择服装行业。她们都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同时也坚持在专业中表达对岭南文化的爱。

妹妹邓兆萍从翻译设备说明书开始“入行”。

上大学时,妹妹邓兆萍先选择了外语专业,“我毕业时刚好遇上了改革开放,当时有很多从美国、日本过来的服装设备,第一份工作是翻译,翻译设备,天天拿着很厚的‘大部头’,虽然很枯燥,但我觉得接下了任务就得做好。”

翻译设备说明书必须天天跟维修师傅打交道,邓兆萍逐渐积累了一些服装制作的经验,她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的性格也让她找到了回归服装设计行业的契机。“我年轻时养成每周六下午去巡店的习惯,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她们的需求,很快设计的服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甚至走在路上时不时有年长的消费者叫我‘邓师傅’。经年累月的积累和掌握服装方面扎实的基础,激发了我对服装设计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于是1992年,我选择了回归,花4年时间完成我第二个专业服装设计。毕业后,我既是品牌的设计师、打版师,更是模特。”

广州春夏随处可见的紫荆花、广州地标小蛮腰逐渐成了邓兆萍服装设计的亮眼元素,岭南“三雕一彩一绣”等传统技艺不断出现在邓兆萍的设计中。

岭南传统元素经常出现在邓兆萍的设计中。

谈及为何坚持不懈地在作品中延续岭南风情,邓兆萍表示:“作为广府人,喜欢自己的文化是责无旁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文化,就长在我的血脉里、基因中。尽管时尚风向日异月殊,但作为广州人的底色永恒不变。我用我所擅长的时装设计,去描绘岭南。传播岭南文化艺术,也是我作为广州人的一份职责。多年来,我始终以服装为载体,提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使之与时尚跨界交融,直观地向世界传达大美中华,传播中华文化。”邓兆萍说。

邓兆萍说自己以服装为载体,提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不同于妹妹,姐姐邓小玲选择的是绘画领域。虽选择领域相异,但姐妹俩都坚持在作品中延续岭南风情。在邓小玲的绘画作品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汇聚百位粤剧名伶的《粤剧百名伶图》,图集中有不少皆是老一辈粤剧大师的经典绝唱,如罗品超的《荆轲》、何非凡的《西厢记》、郎筠玉的《花木兰》、楚岫云的《黛玉》……

姐姐邓小玲是著名画家。

2004年9月,邓小玲以美术编辑的身份参加《粤剧大辞典》的编纂工作,该书汇聚了三十多位老专家、学者、老粤剧表演艺术家参与编写工作,每月一次的专家会议让邓小玲从“局外人”逐渐对粤剧行业越来越了解,《粤剧大辞典》终于于2008年9月完成编纂。

邓小玲创作的“粤剧之情”系列作品。

在编纂《粤剧大辞典》时,邓小玲受到感染和被打动,后来便决定将近百位粤剧名伶的风姿用笔墨记录下来,这一记录就是5年。五年后,首次将百位粤剧名伶结集成册出版展览的《粤剧百名伶图》惊艳了无数人。回忆起绘画百位名伶时的感受,邓小玲说许多人都令她感动。“譬如曾小敏排演第一出大戏《寒江关》时,每天刻苦训练十多个小时,一场戏下来能瘦十多斤。后来我为她创作了一幅《衣带渐宽终不悔》。”

《粤剧百名伶图》

“无你咁好戏”系列作品。

2. 姐妹打call

传递岭南精神的“红头巾”,

如今依然很有价值

南都从小到大身边有哪些女性长辈,她们的精神气质影响过你们?

邓小玲我的偶像是我母亲,她言传身教造就了今天的我。其实每位女性都有她闪光的一面,我都欣赏她们。

邓兆萍大姐姐影响我很多。她聪明,琴棋书画样样懂,擅长画北派山水,书法也很棒。尽管她性格憨厚、内敛,不像我比较有个性。但在姐姐身上学习到什么叫认真、专注和坚持。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与父母和大姐姐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同时作为艺术家感恩生活在这个盛世。

姐妹情深。

南都我们在三八节曾发起“寻找新时代的‘红头巾’”活动,通过本土新创粤剧《红头巾》等女性题材作品,寻找我们身边的女性榜样力量。你们愿意成为其中的代表吗?

邓兆萍在我眼里,“红头巾”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著名的大迁徙,一个是走关东,一个是下南洋。“红头巾”讲的就是岭南人下南洋的故事。她们就像改革开放时一大批的城市建设者,为城市做出了很多贡献,我觉得她们值得新加坡纪念和表彰,她们戴“红头巾”、穿轮胎鞋,从事辛苦的工作,“红头巾”形成了一个符号:代表着向上、坚韧不拔的集体的力量,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

邓小玲“无你咁好戏”系列作品。

邓小玲我们的生活已经比“红头巾”的年代富足,感谢我们能生活在这个好时代。我将把毕生的精力用于创作好的作品,感染人,激励人。

南都有一个特别的问题想问邓兆萍在资料考据中我们发现红头巾当时的服饰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她们会用旧轮胎做成鞋子用方巾做成“学士帽”一样的帽子您如何评价这些服饰的设计

邓兆萍我认为,红色是中国人喜欢的吉祥颜色,而红色在特定场景中也会更容易辨析。她们的红头巾是四方的,而南洋很热、很晒,它的作用既有标志性,又有功能性,没准红头巾帽子可以遮挡太阳。轮胎鞋也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

邓小玲我补充一下,我觉得其实也有另外一个保护作用,因为在工地里沙尘滚滚,她们不可能每天洗头,所以使用红头巾包住头。

邓兆萍设计作品。

南都你们认为新时代女性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才能成为我们寻找的“红头巾”?

邓小玲“红头巾”精神在我的理解里是艰苦奋斗的品质。像这样的传统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是潜移默化的传承者。新时代女性当然也要有这样的品质。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博采众长,完善自我。

邓兆萍“红头巾”曾经是一个坚韧不拔的精神符号,现代女性既要坚持这种精神,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当你有能力的时候,对社会应该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传达正能量,成为年轻人学习榜样,整合资源、引领年轻的时尚设计师走出一条相对通达的路,“拥抱后浪,洞见未来”。

采写南都记者林文琪实习生陈沛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