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地图,一个专门介绍全球咖啡产区人文风光、咖啡特色的小专题。尽管不能亲身来到这些著名的咖啡产区,但是每当捧着由这些国度生产的咖啡豆制作的咖啡,从咖啡的韵味中感受这些国度的风情,咖啡仿佛是一道桥梁让我和这些国度联系在一起。
充满异国风情的也门
这一期啡言要介绍的是也门,一个充满了异国风情的国度,曾经垄断全球咖啡出口的地方,如今往日的辉煌已日渐式微。
地理位置
也门国境地图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与非洲大陆只有亚丁湾一海之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理位置之一,是连通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海上航道的咽喉位置。也门不像地处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那样经济发达,由于气候、地缘政治、种族、宗教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它是一个经济水平糟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粮食无法自足、而且内战连连的国度。
特色风光
特色建筑
尽管也门现今的状况如此糟糕,但它却有着3000多年历史,被誉为阿拉伯文明的摇篮之一。
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充满阿拉伯风情和深刻历史底蕴的清真寺和历史遗迹。
萨那古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也门萨那
萨那古城可以说见证着也门的历史兴衰,这座拥有这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7世纪已经成为也门政治、文化、宗教的中心城市。它的大部分建筑建于11世纪以前,故此这里的建筑有着早期伊斯兰建筑的风格,方正的建筑结构、褐色的墙体衬托亮白的窗花与城内星罗棋布的清真寺尖塔圆顶相互呼应,在城中高出向外望去,民间建筑、寺庙与城外独特的地理风貌相融合,形成一股神秘而庄严的画面。
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尽管也门如此动乱,也挡不住每年大量的游客涌入观光。
咖啡生产现状
也门咖啡产量不振
如今的也门咖啡豆产业,宛如一位迟暮的英雄,曾经的丰功伟业具成为追忆!曾经的也门是咖啡崛起之地(参阅之前的文章),在18世纪以前凭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垄断了全球的咖啡市场,就连著名的摩卡咖啡也取名于也门的摩卡港,就连传颂已久的当地民谣“也门咖啡,像是树梢上的宝石与财富...”传颂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也门的咖啡产业如今已日渐式微,咖啡产量一直不见提高,从2008年生产22万袋,下滑至2017年17万袋,相比全球的咖啡产量2008年的1.34亿袋,2017年的1.58亿袋,也门产量不升反减,占全球咖啡产量由0.16%下滑至0.1%,可视作忽略不计的境地。
为何也门会落得如此境地?
也门水资源贫乏降雨量低
严峻的气候环境。也门受季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全年降雨量极少、气候干燥,山区峡谷的地貌土壤难以留存水分,在也门国过境内是没有一条全年有水的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因此,这里被誉为全球最难种植咖啡的产区之一。
种植手段落后,也门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咖啡栽种方法,不施肥不用药,全靠牲口排泄物作为有机肥,长虫则用古老的烟熏法驱虫,没有铺设灌溉系统,全靠大自然的降雨。这样的种植模式产量可想而知。
卡特草
卡特草泛滥。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也门的卡特草,这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毒品的植物,然而咖特草在这里有着比咖啡还要古老的历史,其地位坚如磐石无法动摇,当地农民更偏向于种植咖特草,收成周期短、利润高、不愁销量,占用许多优质的种植资源,不但影响了咖啡还影响了其它作物的生产。
内战连连
内战连连。连连的内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咖啡产业的发展,得不到政府的重视,错过了咖啡浪潮的黄金十年。
咖啡种植的特点
严峻的种植环境、落后的种植手段,在这样恶略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咖啡与其它产区在“温室”一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咖啡相比,也门咖啡的味道凸显出一种狂野的气息,体现在它千变万化的氛围变化上。
也门的咖啡大多种植于山坡、山谷、洼地等地方,种植不集中呈分散式种植,正是这种散养式的栽种,咖啡生长环境的多元化,催生出了风味多变的也门咖啡。
如果不是国内种种因素制约咖啡产业的发展,也门咖啡相信会具有很大的潜力。
也门产区简介
也门咖啡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环境条件相对没那么恶略的地带,由于当地的咖啡树种类繁多,有的甚至说不出品种来,因此,直接以产区来划分品种。
萨那尼:指的是首都萨那周边产区出产的咖啡品种。首都萨那平均海拔2000米,大家都知道海拔越高种植出来的咖啡品质越好,从产区的海拔高度可以做出基本的判断;
玛塔利:首都萨那西面的“玛塔高地”,名为高地海拔自然高,2400米的海拔高度是全也门海拔最高的产区,这里生产的咖啡自然是精品;
伊士玛丽:位于玛塔高地西南希拉齐产区地势较高的伊士玛高地,这里海拔在1800-2200米,这里产出的咖啡不输玛塔利,只是知名度没有玛塔利高,也许是因为海拔高度上略低的缘故吧!
这次咖啡地图——也门就介绍到这里了。由于也门咖啡产量太少,有机会在市面上看到不妨尝试一下,领略它独特的风味!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