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组有趣的数据:
-2020年初,美国肉类、鹰嘴豆和金枪鱼罐头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31.8%、25.6%和24.9%;
-2020年初,德国蔬菜罐头的销量猛增了80%,水果罐头的销量猛增了70%;
-美国家庭一年要吃掉90公斤罐头食品,欧洲是50公斤,日本是23公斤,中国仅为1公斤;
-中国的罐头食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主要面对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罐头生产国和出口国。
看了上面4组相关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后,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在上个世纪7、80年代的时候,罐头对于咱们中国的平民百姓来说,应该属于消费不起的食品界的“奢侈品”。但到了21世纪,很多国人对于罐头的偏爱,却早已不在,态度已经明显转变为“爱理不理”。
在去年的特殊时期,据有关媒体报道,世界各国对罐头的需求量明显上升,甚至出现了老外疯抢中国罐头的画面。像英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零售商,还对罐头食品进行了限购。
老外疯抢的罐头,为啥就入不了中国人的眼?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一起来看看罐头食品的前身今世。
罐头食品的起源
大约在200年前,当时的法国船员长时间生活在船上,经常因为吃不上蔬菜水果而患病,因此法国政府重奖征求能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法国人阿佩尔夫妇研究出了一种方法,把食物装入宽口玻璃瓶中,再用软木塞和蜡封口,并因此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奖励。可以说,这是罐头的雏形。
不久之后,英国人彼得·杜伦研制出了用薄钖铁制成的铁皮罐,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因为当时的技术还比较落后,铁皮罐很厚重,最初的时候甚至需要用凿子和锤子打开。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这种铁皮罐包装的罐头,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罐头的鼻祖。
清朝末期,罐头食品随着各种舶来品来到了咱们国家,当时的有志之士学到了罐头的生产技术,开始大力发展国产罐头。据《广州市志》记载,广州广茂香罐头厂于1893年建立,这也是国内最早的罐头食品厂,世界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也由此诞生。
到了1958年前后,我国各地开始陆续新建罐头厂,产能和产量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还筹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罐头厂,广东罐头厂。
在上个世纪的7、80年代,罐头食品可是寻常百姓高攀不起的奢侈品。那个年代的物资相对比较匮乏,能吃上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各种肉罐头,可能要逢年过节,全家人才会舍得来上一罐解解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罐头产量的不断提高,罐头食品逐渐成为人们“吃得起”的食物。但在这个过程中,虽说罐头的价格早已不再高不可攀,但是国人对于罐头的热情程度,却是递减的。
从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的食物,到只能占据超市一个小小货架、并且货架前驻足的人并不多的现状,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从“消费不起”到“爱理不理”的态度。反观在国外,很多老外爱囤的食物清单里,一定有罐头食品的存在。这反差还是很明显的。
罐头食品,为啥入不了国人的眼?
对于罐头食品的消费态度,为啥外国人和中国人相差这么大?罐头食品国外受追捧、国内遇冷的现状,又是怎么形成的?
先来说说罐头食品为啥在国外深受欢迎。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很多欧美国家并不适合农业发展,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大家如果去逛北欧一些国家的超市,就会发现货架上有很多食品是以冷冻或罐装形式出现的,这当中就包括各种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罐头。
其次,在国外一些地方,很多人会选择在郊区建房子居住。比如在美国,人口最多的居民区大多在郊区,加上居住地比较分散,从住地到大型生活超市,通常需要较长的距离。因此,人们去次超市,就会进行大量囤货,这时候,保质期较长的罐头食品,自然就成为了刚需。
以上2点,也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多外国人爱囤耐放的罐头食品。
再来说说罐头食品为啥在国内遇冷,我觉得和下面2点脱不了干系:
1、跟农产品的供给有关: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如今早已不再是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我们平时只要去菜市场、商超逛一逛,随时随地就能买到新鲜的瓜果蔬菜和鱼肉蛋奶,甚至是刚刚采摘下来没多久的蔬菜。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罐头食品自然也就不是刚需了;
2、跟国人的饮食观念有关:在咱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对美食的第一要求就是“新鲜”和“天然”。而在大家的惯性观念里,罐头食品是有悖于这两大要求的。再加上通常情况下,一罐水果罐头的价格,可能比我们买新鲜的水果还要贵,因此,遇冷也是能理解的。
【懒喵心得】
从过去的“买不起”,到现在的“不想买”,咱们国人对于罐头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其实也体现了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我说,现在很多国人对于罐头的定位,更多时候是一种零食,或是应急用的食物,而不是一种刚需的生活消费品。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