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冬日十本好书推荐:让你不断走出舒适区

上学,通过高等教育,不仅仅是获得一个学位。它意味着把自己暴露于全新的、多元的思想中,参与开放的讨论,由此获得智识与为人的双重技能,即所谓的做人,并最终成为一个见闻广博且有行动力的公民。

阅读,是一个不断走出舒适区,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新的领域,不同的思潮中的过程,血肉灵魂都撒开了去和作者参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然后把书中凝结着的千百年来的智者之魂注入自己体力,对当下和自身的不合理有所作为。

亨利·卢梭 沉睡的吉普赛人

1

《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

[德] 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 著

张冬 译

商务印书馆/2022.01

数字技术会不会把人类造就成地球主人的同时,把人类变成机器的奴隶?透明、随时可检索的生活比不可预知的生活更有价值吗?

科技的每一个进步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导致个人数据被侵犯、交易。对此,有人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了天真;有人对硅谷数字公司的独裁发出警告;有人更愿意掩耳盗铃地回到过去。

本书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图景,同时客观冷静分析了以牺牲反思判断力为代价的、充满刺激和欲望扩张的数字化发展过程对文化、道德和政治能力的威胁,批判了德国政府反应的冷漠滞后,并探讨了创造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可能性措施。

2

《动物战争》

[法] 尼古拉·马修 著

孟玉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01

在一个濒临崩塌的世界,无论顺从还是反抗都是徒劳。因为最终只会变成动物般的野蛮。

《动物战争》是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有法国“当代左拉”之称的尼古拉·马修于2014年出版的小说处女作。这是一部精彩的群像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行将结束的世界和那些失去依靠、一无所有的人的故事,同名电视剧于2018年11月在法国播出。

故事围绕法国东北部浓雾弥漫的孚日山区一座即将倒闭的工厂展开,聚焦小镇的青年与中年的生活。在后工业化时代衰败萧条的老工业区,那些曾经让生命激动的热情、梦想,甚至怒火都在熄灭。两个绝望的工人决心替当地帮派头目到斯特拉斯堡实施绑架,劳动保障监察局的女监察员在一个冬日的傍晚看到赤身裸体的少女跑出森林,小镇新一代的少男少女似乎都有无尽的精力和欲望亟待发泄,他们想要离开,却又无处可去……

3

《遗物整理师》

[韩] 金完 著

百花洲出版社/2022.01

韩国上市10天,卖出36000,评分高达9.7分,现已售出150000+,成为韩国国民级畅销好书。

“当有人独自死去,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本书作者从事着鲜为人知的特殊的整理工作,专门负责整理逝者的现场。从“为逝者清扫房间”这一工作过程中,以特殊的视角去观察生死,尤其是“孤独死”这一现象,通过探讨生死,思考生命以及生存的意义。

13个特殊现场清扫记录,11篇深度思考随笔,真实故事的陈述,加上对生与死的探讨,深刻而触动人心。本书能令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之余,也给人带来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4

《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国历史“活起来”》

陈振裕、罗恰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11

本书系统论述了云梦睡虎地秦简发现、发掘的过程,如何清洗、整理,如何确定是秦简,如何确定秦简主人;详细介绍了1155枚秦简所载的《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等十篇文章中涉及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官吏制度、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文化面貌以及社会生活等,基于古文字学、考古学与历史学等研究视角,以之校勘、补正传世文献,对于研究秦国的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考古从业者如何清洗、整理竹简亦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5

《好的教育》

鲍鹏山 著

东方出版中心/2021.11

“双减“之后,教育往何处去?本书是著名学者鲍鹏山从事教育近40年的思考结晶,他从教育、教师、素质、经典和教材等五个方面,回应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焦虑,回答了: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我们该向孔子学习什么?素质教育的定义与内涵是什么?“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为何如此重要?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读原典和经典?什么是好教材的核心因素?我们缺了什么?

书中指出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书适合教育决策者、教师、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市民阅读使用。

6

《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

徐俊 著

中华书局/2021.12

本书通过对中华书局原始档案、往还信札的梳理,挖掘了许多经典著作出版背后的尘封旧事;作者徐俊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辑、原执行董事,主持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是中华书局历史的亲历者,与许多学者交谊甚厚,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忆述与诸多学者交往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代学人的风范与行谊。为我们呈现了一段丰富立体鲜活的现代学术史。

通过对原始档案、信札的梳理,挖掘经典著作出版背后的故事,再现细节丰富的学林掌故。

勾勒了陈寅恪、郑天挺、钱钟书、启功、周一良、张政烺、何兹全、田余庆、王仲闻、宋云彬、周振甫、傅璇琮等诸多学者的群像,是一段有温度有深度的学术史、出版史。

新加坡店

7

《那间小小的、小小的甜品店》

艾禺

玲子传媒

“我的一只耳朵听不见,

但还是可以听到世界的声音……”

本书是新加坡作家艾禺继《不见了的蓝色气球》和《沉睡天使》后的最新少年小说。小说主角是黄小甜,内容包含五个篇章:《失落的豆沙饼》《来,我们一起为猫庆祝生日》《特别的我,你懂吗?》《两个甜点》和《记忆盒子》。

黄小甜从小右耳失聪,但她却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悲观着,反而很积极地面对周遭的事。在成长的岁月里,在妈妈辛苦经营的小甜点店内里,她遇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他们有些是顾客,有些是递送员,有些更是失去联系很久的亲人。每个出现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为了让新加坡学生通过阅读符合本身语文水平的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并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艾禺特别参照新加坡教育部的华文教材词汇,创作了这部少年小说。

8

《回望加利谷山》

编辑组 郑裕通 朱亮亮 冯璧慧 郭元宝 文佐成

八方传媒

这是第一本详细记录新加坡广播电视发展史的重要中文书籍,是50多位曾在加利谷山新传媒(MediaCorp)中文节目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撰写的集体记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80年来发生在加利谷山(Caldecott Hill)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50个篇章分为八辑:统帅、先驱、广播、新闻与时事、综艺节目、华语戏剧、幕后大军、熠熠星光,时间跨度从1942年日本占领新加坡时期一直到2016年新传媒搬迁到纬壹科技城。真实地记录了一批热爱广播电视事业的台前幕后人员,如何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零开始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为观众制作更好更精彩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在过去的岁月里跟着新传媒一起成长的观众一定不在少数,您或许每天都会准时收看电视新闻;您或许还记得深夜里传来温馨的《弦歌寄意》;您或许是梁婆婆的忠实粉丝;您又或许对《小娘惹》记忆犹新……

那么,这本书将带您走入这些节目的幕后世界,看看节目制作人是如何一步一脚印地朝着精彩迈进。

书中所有篇章均配上相应的照片,其中大多数是撰稿人的珍贵私藏,有些从未曝光过。

9

The Secret Talker

Geling Yan

Harpervia

A NEW YORK TIMES BEST THRILLER OF 2021 AND "GLOBETROTTING" PICK!

A woman reclaims her own story in this taut and wholly original literary tale from one of China’s literary superstars.

10

Beasts of a Little Land

Juhea Kim

Ecco Press

Beasts of a Little Land is an epic story of love, war, and redemption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following the intertwined fates of a young girl who was sold to a courtesan school and the penniless son of a hunter.

来源:微信公众号:“卓尔书店”(原标题:做一个见闻广博且有行动力的公民丨本周新书)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