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高端专访|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谈金融科技 与中国央行就数字货币等展开讨论

监管沙盒、Ubin项目(Project Ubin)、APIX平台、人工智能监管原则……新加坡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上动作频频,一直颇受全球关注。

近期,新加坡金管局局长孟文能(Ravi Menon)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描绘了新加坡金融科技监管的动态,并对前沿问题发表看法。

对于进入第五阶段的Ubin项目,孟文能称,Ubin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限于跨境支付,“我们在寻找更多增值服务,不仅仅只是支付,还有保险、贸易融资、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因此我们也在邀请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Ubin项目。”

对于新加坡金管局2019年8月推出的沙盒快车(Sandbox Express),孟文能表示,“沙盒快车仅适用于少数创新活动,在相同的标准下他们可以开始试验。这主要是考试(申请加入沙盒的)速度。目前沙盒快车仅容纳3项创新活动,未来我们积累了更多经验,将会纳入更多。”

对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孟文能认为,公众信任、结果的可解释性,以及社会的接受度,是从业者和监管者需要注意的三大要点。

Ubin项目要解决的不限于跨境支付

“我们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为科技而科技。”孟文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中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跨境支付,“目前在一个国家境内实现无缝隙的快速支付已经非常容易,全球可能有15到 20个国家可以做到, 新加坡和中国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但涉及到跨境支付时,则困难很多。孟文能举例称,“如果我要给你在中国的账户汇款,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流程,花费几天的时间完成结算;而且还有银行收费和汇兑损失。这对亚洲地区大量需要跨境汇款回乡的劳工及有小额支付需求的中小企业,都是巨大的负担。”

而备受关注的Ubin项目,正是想要尝试“把跨境汇款变得跟境内汇款一样(便捷、高效且低成本)”。

2016年,新加坡金管局启动Ubin项目,其总体规划为六个阶段的探索,分别是SGD新加坡法定货币数字化、国内银行间结算、基于分布式账本的DvP,跨境银行间支付结算,目标运营模式和跨境支付结算的DvP。目前,Ubin项目已完成前四个阶段。

2019年11月11日,新加坡金管局在金融科技节上宣布,Ubin项目正式开启第五阶段,即目标运营模式的探索。

据悉,在Ubin项目第五阶段,新加坡金管局与摩根大通和淡马锡合作,基于第四阶段的工作,推出一个能为其他区块链网络提供无缝连接和集成的接口,尝试确定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网络的商业可行性和价值。目前,与该项目合作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已超过40家。

“境内支付之所以快捷方便,是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完成银行账户之间的清算和结算工作。而在进行跨境支付时,没有中央银行;这时分布式账本技术就非常有用,因为它并不需要一个中央银行,并且可以更快和更低成本地验证和确认支付交易。”孟文能解释称,新加坡最初与加拿大央行合作,“加拿大和新加坡均已在区块链上发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并保证支付的确定性”,同时,平台上账户持有人的隐私也有保障,“两家银行间的交易,其他银行不会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Ubin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限于跨境支付,“我们在寻找更多增值服务,不仅仅只是支付,还有保险、贸易融资、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因此我们也在邀请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Ubin项目。”

“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中国目前更为专注解决内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让整个系统更为高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需要更多地开展跨境业务,这正是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好联结的地方。”孟文能补充道,尽管中国央行未参与Ubin项目,但“我们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和其他中国很具优势且深入研究的话题上展开讨论。”

APIX已纳入140家机构

另一颇受关注的项目是新加坡金管局于2018年11月推出的应用程序接口平台(API Exchange,APIX)。该平台的目标是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界、开放式的平台,任务是撮合亚太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创新公司,促进跨境合作,并为它们提供共同标准、共用的API以支持新兴市场的金融服务创新和包容性。

“截至目前,100家金融科技公司和40家金融机构已经在APIX这个平台上注册。近期,他们成立了一个由行业领袖构成的战略咨询委员会来指导APIX的发展。”孟文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监管者, “我们可以搭建平台,但我们不知道真实世界里的需求有哪些,所以让行业委员会来决定行业需要哪些解决方案,进而确定APIX平台需要嵌入哪些能力。这将帮助平台快速扩张,APIX事实上是一个全球性的平台。”

孟文能表示,APIX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让更多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并且“发展出更多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持续改进平台”。

“平台上的参与者会有更多兴趣加入战略咨询委员会。目前纽约梅隆银行、亚马逊网络服务、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Brankas、万事达、来自中国的尚乘国际等。参与者是一个国际化的群体,且非常有影响力。”他说。

沙盒快车仅适用于少数创新活动

金融科技在新加坡发展繁盛,得益于该国较为宽容的监管环境和与时俱进的监管技术。其中,新加坡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的发展进程,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所谓监管沙盒,指的是监管当局在限定业务范围内,简化金融科技市场准入标准与门槛,在确保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机构将各种金融科技创新业务迅速落地,随后根据这些业务的运营情况,决定是否推广。2016年11月,新加坡推出监管沙盒,成为英国央行之后推出监管沙盒的国家。

在操作模式上,新加坡金管局会与申请者商议监管沙盒的边界,并可根据情况在机构的资本金、流动性、过往履历等方面酌情放松标准。据悉,目前新加坡金管局已经为超过250家进入“沙盒”的公司提供指导。

“我们很多人都有不少保单,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保单分别有什么用处。现在有一个解决方案,你拿出手机,扫描你的保单,然后发给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孟文能以第一家从监管沙盒中“毕业”的数字保险移动平台PolicyPal为例,解释“沙盒”如何发挥作用,“这家公司通过OCR识别技术读取所有关键词,并应用基础的人工智能进行关联和评估。”

但这是一项从未被检验过的新技术,故新加坡金管局为PolicyPal颁发了牌照,让其在沙盒内为约定数量的用户提供服务,并做充分披露。该试验持续了6个月,在证明该技术行得通且安全性有保障后,PolicyPal从沙盒中“毕业”,并获得牌照并满足所有监管要求。

2019年8月,新加坡金管局进一步推出了沙盒快车(Sandbox Express)项目,以进一步压缩试验时间。

“沙盒快车是为了让一些项目无需做太多定制化工作。”孟文能解释称,此前的监管沙盒需要诸多定制化,“你需要理解背后的技术并设定个进入监管沙盒的申请者的规则”,这通常耗时数周甚至更久,“所以我们有个沙盒快车,提出一些条件,如果你能满足条件,你可以直接进入沙盒,并在三周之内开展试验。”

“沙盒快车仅适用于少数创新活动,在相同的标准下他们可以开始试验。这主要是考虑(申请加入沙盒的)速度。”孟文能说,“目前沙盒快车仅容纳3项创新活动,未来我们积累了更多经验,将会纳入更多。”

人工智能监管要点:公众信任、结果可解释、社会接受度

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增多,对它的监管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2018年11月,新加坡金管局发布一系列原则,以促进在金融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公平、道德、可问责和透明度(Fairness, Ethics,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FEAT原则)。这些原则由新加坡金管局与资深行业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制定,并考虑了来自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金融科技公司、科技供应商和学术界的观点和反馈。

在孟文能看来,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Public Trust in AI)、结果的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 of Results),以及社会接受度(Social Acceptability)是三个需要关注的要点。

“公众必须要能信任人工智能。”孟文能表示,要建立这种信任,首要的是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新加坡建立了和欧洲GDPR非常类似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如果我们知道个人数据会被用在未经我们许可的地方,大多数人不会觉得很舒适。”

其次是可解释性。孟文能认为,人工智能产生一个结果后,必须能够对如何得到这个结果加以解释,这不能是一个“黑箱”。因此,董事会、管理层和业务负责人必须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模型,数据分析师需要能解释背后的算法。“为什么这笔贷款会被拒绝?为什么这笔保险金会如此设定?他们得能够对此做出解释。”

孟文能表示,除了一些非常复杂的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的绝大多数技术是可以被理解的;对监管部门而言,“设定(可解释)这一预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不总能达到预期,如果我们不设定这一预期,大家都会把人工智能模型当成‘黑箱’来使用。这将伤害信任的基础。”

最后是结果在社会的可接受性

“由人工智能产生的结果必须是社会层面上可接受的,如果这些结果有歧视,人们就不会接受它。如果人工智能歧视特定民族或国籍的人群,绝大多数社会是不会接受的。”孟文能指出,过程中必须有道德评判的介入,以确保社会的可接受性,“我们必须更多地思考这些社会规范,而这是需要每个社会自己决定的。哪些是可接受的结果?未来需要在人工智能治理中识别出来。

最后,孟文能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还非常早期,变化迅速,设定具体的监管规则还为时过早,“我们都还在学习阶段,不要急着去制定监管规则,但要密切关注创新科技,确保相应的指导可以及时跟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