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信是全球出生最轻存活者 住院13个月早产儿回家了

视频加载中...

作者:黄贝盈

14个月大的早产儿郭玉媗出生时体重仅212克,体长24公分,大约一瓶矿泉水的高度。小小身躯在加护病房奋战一年多,上个月健康出院,相信是全球出生时最轻且顺利存活的早产儿。

郭玉媗的父母郭伟良(35岁,技术员)和黄美玲(35岁,行政人员)是在本地工作的永久居民。夫妻俩原本计划让女儿在马来西亚出生,不料去年6月8日病毒阻断措施刚结束,黄美玲在家中突然腹痛。

由救护车送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后,医生发现黄美玲患妊娠毒血症,隔天就得紧急剖腹产。妊娠毒血症又称“先兆子痫”,即怀孕时出现高血压。

当时,郭玉媗的胎龄仅24周又六天。未满37周出世的婴儿都属早产儿,郭玉媗的情况更是徘徊在界定胎儿是否具备生存能力(viability)的边缘。院方数据显示,胎龄24周的超早产儿,存活率约为70%。

对黄美玲来说,这是个始料不及的情况。她受访时坦言,当时突然说要提前生产,令夫妻俩担心不已。“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能做的尽力去做。”

郭玉媗是国大医院最轻且顺利出院的早产儿,相信也创下世界纪录。根据爱荷华大学的最小婴儿登记处,原纪录是美国一名出生体重为245克的女婴。

国大医院邱德拔—国立大学儿童医学院新生儿科高级顾问医生黄冰美医生说,团队原本预计郭玉媗的出生体重约四五百克。

她解释,一般胎龄24周的婴儿须留医四到六个月,但玉媗的体重特别轻,加上需要输氧等治疗,因此住院时间较长,团队照顾她时也得格外小心。

郭玉媗在国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待了13个月,是在这里留医最久的小病患。这期间她虽然出现一些健康状况,但在医疗团队悉心照料下逐渐健康成长,也成为病房里的开心果。

一直照顾郭玉媗的国大医院新生儿科临床专科护理师兼专科护士张素合说,护士们都很喜欢与这个开朗宝宝互动,常会到病房陪她玩、讲故事和唱歌给她听,她也会跟着拍手回应。“每当我叫‘玉媗’,她把头转向我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因为这证明了一点——她是健康的。”

张素合说,面对郭玉媗的特殊情况,团队常得灵活思考如何调整照顾她的方式,例如为她找到最小的尿片,可能还得再裁剪才符合她的体型。

在判断早产儿是否适合出院时,邱德拔—国立大学儿童医学院新生儿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朱拜尔(Zubair Amin)副教授说,医生会确保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脏等情况稳定,家人也能妥善照顾他们,包括学会使用相关器材等。

早产儿郭玉媗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留医期间,母亲黄美玲和父亲郭伟良每天都到医院看她。(国大医院提供)

住院期间20万元医药费 通过众筹平台筹款支付

郭玉媗出院后,与她培养出深厚感情的张素合仍每天通过与黄美玲视讯沟通,查看郭玉媗的呼吸和氧气饱和度等情况,也帮助母亲解答疑问。

至于住院期间累计约20万元(新元,下同,约10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费,幸能通过众筹平台筹得约30万元款项支付,其余款项有约一半会用作应付郭玉媗日后的需求,另一半会用于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家庭。

目前体重约6.3公斤的郭玉媗,虽患有在极度早产儿当中常见的慢性肺病和肺动脉高压,回家后仍需要呼吸辅助,但病情料渐渐好转。

黄美玲说,女儿越来越活泼,很喜欢有人跟她说话。她4岁的哥哥目前在马来西亚由祖父母照顾,一家四口虽分隔两地,但会每天通过视讯交流。“希望玉媗能继续健康成长,我们也在尽力学习如何去帮助她。”

家疗仪器供家庭免费借用

国大医院去年底推出家疗仪器借助计划,让有需要的家庭免费借用孩童所需的医疗器材,并为他们提供如何操作这些机器的培训。

根据国大医院文告,这项计划自去年12月正式推出以来,至今已惠及八户家庭,包括郭玉媗一家。

通过这项计划,郭玉媗一家可免费借用一台氧气浓缩器、家用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直至她不再需要这些设备。

国大医院家疗仪器借助计划,旨在帮助出院后仍得在家中使用医疗仪器的病患。(国大医院提供)

文告指出,一些孩童出院后仍需在家中通过医疗仪器继续接受治疗,但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能力购买这些医疗器材,因此推出这项计划旨在帮助这类家庭。

计划由国大医院一个种子基金资助,也获得一些前病患的家属与看护等各界人士慷慨解囊,使计划得以进一步扩大,下来还将惠及更多年幼病患及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