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和新加坡,为什么就见不到堵车现象?车主:交通管制太严格

在中国,大城市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交通堵塞也是如此。统计显示,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已达4亿辆,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为缓解交通压力,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限行、限号、限购“三部曲”已在多个城市实施,但大多收效甚微。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但并非不治之症。看看其他人在日本和新加坡的所作所为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这与城市道路规划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日本和新加坡,为什么就见不到堵车现象?车主:交通管制太严格!


如果城市路网设计合理,空间大小合适,将对交通流动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对此,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在主干道采用迷宫式道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是东京缓解交通压力的法宝。这些庞大的区域网络大大减少了主要道路上的交通流量。政府在修路前,需要统筹地下埋葬工程的各个环节,收集大量基础的道路建设数据以供参考。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早在上世纪,新加坡就开展了交通系统的整体规划、投资、建设、政策、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通过卫星城的建设和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已经减轻了。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繁忙道路全天使用公交专用道,主要路口设置公交信号,确保公交车优先通行。熟悉的口诀,交通治理不亚于中国。为应对目前的交通拥堵,东京都政府的基本原则是限购、限行,出台相关政策。让有车一族尽量少用私家车。


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推出各种“汽车税”。日本需要缴纳的汽车维修税项目包括消费税、汽车购置税、汽车重量税、轻型汽车税、燃油税、柴油交易税、油气税等9个税目,大部分由消费者承担。面对如此巨额的税费,大量车主选择了放弃开车,这也是东京交通拥堵的谜团之一。虽然新加坡也有通过重税限制汽车使用的政策。但这不是唯一的政策。新加坡的做法更为全面,通过控制车辆数量和使用,使城市交通流量维持在合理规模。


一方面,新加坡制定了红车计划,规定红车只能在非高峰时段使用。作为补偿,政府每年将退还汽车所有权税和道路税。另一方面,在新加坡买车,首先要持有“汽车所有权证书”。合格证根据过去半年的车辆年增长率和报废车辆数量计算未来半年的配额,十分有限。“车主领证”的实施大大限制了新加坡私家车的数量,对防止道路拥堵起到了很大作用。


日本和新加坡相对较好的交通状况表明,这些补救措施确实奏效了。我国也有不少交通改善措施,但简单粗暴的限行措施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难以缓解交通拥堵。要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根源上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