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去年举办的2020迪拜世博会,因疫情失约之后,最终于今年10月1日份正式开启。自开幕至今,一大波极具未来设计感的场馆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包括中国在内192个国家参与建馆,今天就让我们欣赏一下那些极具设计感的国家场馆。
丨入口建筑
·设计:Asif Khan
·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
由建筑师Asif Khan设计了三座世博会主要入口的大门,大门高度为21米,长30米,全部材料由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编织而成,使得建筑本身具有极高的强度,不需要额外的支撑。
大门以黑色立方体和花边为衬托,创造出神秘的黑色间隙,产生出曼妙的幻影效果。
穿过大门,有一种穿越未来的既视感。
丨阿联酋国家馆
·设计:Santiago Calatrava
·最大面积展馆
主办国阿联酋国家馆位于园区的最中心,气势磅礴,是迪拜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展馆。设计灵感来源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国鸟--翱翔的游隼。
屋顶由28个可移动“机翼”组成,3分钟内可以由闭合状态到完全展开,展开后可以露出光伏板,为主场馆提供电力能源。
该建筑有着精心设计的线条和空间,其中的绿色植物、拱廊阴凉和悬臂“翅膀”也让它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丨可持续发展馆
·设计:GRIMSHAW
·最具未来感场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光合作用,在阳光下获取能量,在空气中获取水分,展示了在极端沙漠环境中也能实现可持续生活的新方式。
展馆的大部分设施在地下,有一个大的圆盘屋顶遮盖,以此抵御夏季极端高温环境,降低冷却的负荷,实现节能最大化。
外侧有一圈“新能源树”,进一步实现了能源自产的目标。可以为建筑提供28%的所需能源。15-18米高的能源树顶部覆盖有光伏板,整体顶部可以像向日葵一样旋转180度,最大化的提高能源产额。
丨流动性馆
·设计:Foster + partners
·最流畅表面
由上方俯瞰,这三个建筑之间组成三叶草的形态,建筑周边的结构上以动感的流动线条搭配,给人科技感,极具动感的照明光线完美呼应了展馆的主题“流动性”
该馆将展示智慧城市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机器人、自动交互、全球货物运输等主题。
这个展馆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客梯,可以同时运载160人,同时建筑中还包含了一条330米长的半地下轨道,以此展示最尖端的移动设备。
丨阿尔瓦斯尔穹顶
·设计: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 建筑事务所
·衔接建筑物
阿尔瓦斯尔穹顶高度为67.5米,直径130米,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精品。重达550吨的钢冠耸立在核心建筑阿尔瓦斯尔广场之上,用于举办重大的活动和庆典。
穹顶建筑成为各个场馆的重要衔接建筑物,串联起6个不同主题区,“阿尔瓦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思是“沟通”,象征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沟通思想,创造未来。
穹顶采用特制的投影屏幕材料,因此形成了总面积为25380平方米的超大幅360度展现的投影表面,内外均可欣赏到投影内容。
丨中国馆
·设计:何镜堂
·华夏之光
中国馆取名“华夏之光”,外观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灯笼,有着团圆、吉祥、光明、幸福的寓意,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先生担任设计总顾问。
建筑遵循“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的设计原则,将中国元素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和大国风范。
“天眼”FAST、北斗卫星、5G技术、人工智能等作为核心展项首次在世博会中国馆展出,高铁模拟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也将通过创新形式演绎“智慧出行”。
丨俄罗斯馆
·设计:Sergei Tchoban
·彩色缠绕
设计者谢尔盖·乔班以持续运动为设计理念,作为发展、创造和进度的前提。场馆主体造型是由两个半球组成,一个半球在另一个半球之上,并且潜入了一些小的球体。
巨大的圆屋顶隐喻了俄罗斯东正教建筑的圆屋顶,大球套小球则展现俄罗斯的传统--马特罗什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罗斯套娃。
构成上这些彩色环绕的线条是由直接给你8厘米的铝管所制成的,通过不同的弯曲角度,从多个方向顺延弧形编织出外形。展馆共使用了6种颜色的铝管,总长度为46km,超过1000个分段,最终构成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彩表面。
丨芬兰馆
·设计:JKMM建筑事务所
·传统阿拉伯帐篷
JKM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芬兰馆,外表为通体的白色,色彩灵感源于初冬芬兰大地上一层薄薄的积雪,造型上在展馆入户处两侧分开的弧度造型则来源于传统的阿拉伯帐篷。两种文化和谐的在此相遇融合,也迎合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
建筑前的浅水池则代表了湖泊,潺潺的水流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创造出凉爽的体感环境,这都不免让人联想起芬兰清澈的湖水与新鲜的空气。
芬兰馆建筑用材上也致力于体现环保与循环经济的主题,除了少出的建筑材料外,绝大多数的建材都当地采购,避免了运输造成的环境负担,在后续拆解的过程也有涉及到到材料二次利用方案。
丨韩国馆
·设计:Mooyuki Architects
·旋转立方体块
以展示当代和未来的流动性概念,打造的自旋立方体是活力与流动性的表现。这闪烁的光令人想起充满活力的体育场观众的纸板人浪,也让人想起摇滚音乐会。
立面由1597块立方体组成,旋转的四个面包含一个数字面和三个模拟彩色面。可以模拟一些图案和拼图,试图为当代数字媒体带来一些新鲜感。
整体概念来源于韩国的马当(Madang),它通常是一块空地,人们可以在里面进行表演、节日庆祝等活动,而建筑东侧的巨大开口模糊了边界,路人不进入展馆也能欣赏里面的表演。
丨波兰馆
·设计:WXCA
·铝合金鸟群雕塑
波兰馆的设计,是一次对于国家自然景观的致敬。动态的鸟群雕塑包裹着木质的模块化结构,就像从波兰迁徙到阿拉伯半岛的鸟群,揭示了波兰和阿联酋之间的自然联系。
鸟群的装置是由铝合金模块组成,随着风的起伏而颤动,矩阵式的排列将视觉与听觉的效果放大,趣味十足。
主要木材选用波兰东南部的木材,属于可回收的材料。
丨巴西馆
·设计:JPG.ARQ
·最生动感官体验
场馆以展现巴西的湖泊、雨林、河流、湿地等自然资源为前提,将展馆架设于一个反射水池上方,四周由一个覆有轻质半透明膜的钢结构组成。投影设备可以将巴西的自然景观投射在膜上,给来访者提供沉浸式的在场体验。
来访者步入场馆,如同漫步绿洲一般,可以从味觉、声音、节奏音律、质感和设计上体验巴西文化和自然的多样性,以及沉浸式的自然环境。
这个大型反射池里的水,来源于雨水的收集、反冲洗过滤器以及空间系统的冷凝水,以寻求最小的水资源损耗。
丨比利时馆
·设计:Assar / Vincent Callebaut
·种满植物的阳台
比利时馆以大面积的绿植和实木线条来打造对未来建筑的畅享。以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对循环再生经济、生物气候法则、可再生能源整合和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阳台的立面种植了超过2500株植物,通过绿植的蒸发作用,可以为露台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这座大型建筑堪称“绿色拱门”,主体是一个桥梁形式的建筑,中间有着一个三维曲率的巨大拱顶,这个拱顶取自“双曲抛物面”的最小曲面。
丨西班牙馆
·设计:Amann Canovas Maruri
·智慧森林
该展馆整体造型是由许多大小不一颜色鲜艳的圆锥形体块堆叠而成的,而底部则是一整个连通的空间。
底部的“智慧森林”展区是一片通过3D打印的能够制造氧气的人工森林和一棵能够与访客互动的树。
在展馆的中庭悬挂了一个有3个相互嵌套的幕布圆环组成的互动视听装置,生成的视听内容会与游客的互通而不断变换效果。
丨英国馆
·设计:Es Devlin
·诗歌生成器
这是一座巨大的锥状木结构建筑,采用先进的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将游客所说出词汇,转化为诗歌,并且呈现在20米高的立面上,供人们阅读欣赏。
计算机会将诗歌编译成英语和阿拉伯语版本,并伴随合唱的背景音乐。只需要一分钟,就能合成一首集体诗。
造型上以对称的形式展现,厚重、肃穆,线条柔中带刚,极具艺术性。
丨新加坡馆
·设计:ZWOHA Architects /Salad Dressing
·最生态空间
新加坡馆旨在融合与探索自然、建筑、文化与技术的可持续未来。以新加坡城市环境的方案打造“自然城市”的典范。
丰富层次的绿化空间,形成了一套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通过自然和技术的结合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以超过170种不同生活环境的植物载种出不同的层次,形成垂直绿墙、悬挂花园等多样性的立体绿化空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整理,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