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直新闻
【直新闻按】
在深圳就读香港大学,不久将成为现实!
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举行。深圳市与香港大学签署备忘录,决定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
9月8日,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接受了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的独家专访。在美丽朴素又有历史厚重感的香港大学校长寓所,张翔向记者讲述了港大深圳分校的美好蓝图和他对高等教育的思考。
张翔说,港大到深圳办学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大湾区战略,既把香港的优质教育资源带来深圳,为深圳人民作贡献,又能为香港大学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平台,是“强强结合”。
“我一直相信源头创新,有了好的源头创新,就不会害怕被别人‘卡脖子’。”
张翔认为,一所顶尖大学应该在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上面领先其他地方,而源头创新正是港大的优势之一。他举例说,港大拥有1000多个专利,世界上最硬的钢是在港大发明的,港大正在做的喷鼻式新冠疫苗有所突破,纳米、芯片研究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这些都可以为大湾区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
港大另外一个优势是国际化,无论是学校观念,还是教师、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在全球都可以说是“翘楚”。“过去三年港大连续被评为全球最国际化的大学”,张翔举例说,港大最近引进的教授都是在耶鲁、普林斯顿、伯克利这样顶尖的学校已经做到了正教授的。
而在张翔看来,深圳的优势是创新土壤丰厚,投资环境良好。
“但是香港也有弱点,比如说它的投资方面,还有创新的机制方面,这些要向深圳学习,所以双方有长有短,大家互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儿。”
校园将选址深圳市南山区石壁龙片区。张翔校长特意为记者展示了校方精心制作的一张深圳校区土地规划图。他说,希望利用港大“一校两区”,发挥港大国际化优势,在深圳校区做创新,特别是做好源头创新。在办学标准上,深圳校区一样是“港大标准”,甚至更高。
“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腿在香港,一条腿在深圳;一个心脏,一个大脑,这样的话两个学校的专业可以互补,师资也是一样的标准,甚至希望在深圳做更高的标准,因为我们想做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校区。”
就在港大宣布在深圳开办分校的当天,《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正式公布。对于这样的机缘巧合,张翔用“非常高兴”来形容。
在教育方面,《前海方案》提出,在前海合作区引进港澳及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建设港澳青年教育培训基地。
“港大可能是最接近于前海的一所高等学校,我希望港大在深圳校区能够为前海来做服务,来作贡献。”张翔认为,开办新校区也将为香港学生带来许多机会,未来香港学生可以到前海、到深圳的大公司来实习、工作,增加对国家的认识。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张翔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一个人的思考、思维过程……不单单是考试好,不单单是读一个好学校,而是要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要去挑战书本上的现有知识,包括自己的老师、所谓的学术权威,也要去挑战,问一个为什么,只有这样的话才能探索别人探索不到的东西。”
关于办大学的宗旨,“放眼全中国,胸怀全世界”是张翔口中的高频词。
“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立足中国,放眼全世界的大学,我们想到的应该是怎么样去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张翔也毫不讳言,在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香港处在中西方国家摩擦“风眼”的当下,大学的责任。
“我们港大在110年前建校,当时建校的宗旨就是为中国而立,所以我们不简单是一间中国的学校,而是我们从建校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为中国来作贡献的。这一点在香港也好,在内地也好,我们港大的宗旨不会变的。我希望我们看到的香港大学不单单是立足香港、立足大湾区,同时我们是中国的学校,也是全世界的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张翔亲自当起了港大的“代言人”,带记者到港大校长寓所一探究竟,拍下了这段vlog。
以下是本期《新使命 大未来——港澳名人系列访谈》实录,阅读约需10分钟,值得全文通读。您也可以直接下拉至文末观看9月8日于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播出的专访片段。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香港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意向协议,在南山区建立港大分校。校长,首先想请您分享一下,港大到深圳建立分校的构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校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我们港大到深圳办学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也感谢深圳市政府和市委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这一次终于在深圳南山能够建立校区,我们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大湾区(内地城市)、为深圳市民作贡献。香港大学到深圳办学,我想主要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大湾区战略,同时也是想把香港的优质教育资源带来深圳,为深圳人民作贡献。另外也为香港大学自身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平台。因为大家都知道深圳的创新做得非常好,香港这边的国际化和我们的基础研究做得非常好,所以,如果把这两部分强强结合,也是我们港大来深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港大深圳分校为何选址在南山区?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我们是服从深圳市的安排,当然,我想深圳市把南山区作为一个创新的高地,把香港大学请到南山来,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战略动作。在南山区我们有很好的合作的伙伴、资源,我相信南山区一定可以成为我们深港合作的一个标杆地方。同时我觉得在南山有很多国际顶尖的企业和学校,我们大家在一起很好的合作,有一种1+1大于2的效果。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我们知道港大与深圳市政府签意向协议的时间点是在深港高层会议期间,又逢前海方案出台,可以说是喜上加喜,我们也想了解一下,意向协议之后,港大方面下一步会展开哪些相关的工作准备?您星期五到深圳,又会展开哪些议题的讨论?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这一次的意向性协议是一个框架性的,具体的还有很多细化的地方,我们需要和深圳市政府各方来协商,把具体的一些计划落实,包括时间的节点、怎么样去开办分期,因为我们是至少分两期来开办这个学校,港大是一个综合性大学,全面覆盖了很多学科,我们希望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大学能为深圳的发展作出贡献。
香港大学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所以我们来到深圳的话,不是说从零做起,而是把香港的大学的一些优质资源马上就能带过来,提高深圳的创新高度,同时我们也希望带来教育资源,让深圳市民受惠,譬如为大家带来教育、医疗和文化方面的优势。
香港大学深圳分校位于南山区的初步规划图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讲到港大优势方面,其实深圳在教育方面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包括深大,还有南方科技大学的一些重点实验室,另外不止是深圳,包括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都挺快的,您觉得港大来深圳的话,和内地这些学校会不会存在一个竞争的关系?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竞争是好事,我们欢迎竞争。港大的优势是沉淀了110年的国际顶尖大学,尤其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我觉得在亚洲是名列前茅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和兄弟院校在深圳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开拓新的领域,互相得利。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也期待和在深圳的几所年轻学校,大家一起来把深圳的高等教育做上去。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大家也关注港大到深圳建分校,学历文凭的含金量是怎样的?因为其实过往也有不少香港高校到内地办分校或是项目,毕业后的学历、证书等等来看,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同。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国内很多学校都在办分校,是吧?不过我想讲,我们这一次实际上做的是很不一样的。很多其他的学校去另外一个地方办分校,很多师资可能不是他们本校自己的。但我们是想办成两个校区,我用校区来形容,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腿在香港、一条腿在深圳;一个心脏,一个大脑,这样的话两个学校的专业可以是互补的,同时师资也是一样的标准,甚至我们希望在深圳做更高的标准,因为我们想做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校区。这样的话不但是引进国际顶尖的学者,同时把香港的一些顶尖的学者也引到深圳来,两边互相合作,是互补而不是互相竞争的。
我希望这两个学校能够成为一体,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他的血液是通过心脏来流动的,当然具体怎么做要和深圳市有关方面继续商讨,大家来做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校长,我想详细的追问一下,您刚才说互补,可不可以说其实两个校区可以有不同的专业,甚至说学生之间可以在不同的校区上课,比如说第一个学期在深圳,第二个学期在香港,有没有这样的一些类似的想法?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我现在讲的只是初步的想法,还要和深圳方面去研讨。当然,我们是非常想把专业做成顶尖的,希望两边的人员交往合作非常紧密,而不是说一个分校,和母校基本上没什么关系。这种(子母校形式)在国内做了很多,已经看到各个地方都有,但是我觉得我们是想做一个学校、两个校区,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两个校区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学生的互换也是自然的。当然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你想在深圳上某门课、还是在香港上某门课,这个是大家自愿选课的,教授也是这样,你今天可以这学期在香港教几何,下学期可以到深圳去教代数,这样的话,两边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说到顶尖的一些科目,比如香港年年DSE的考生状元,每个高校都以顶尖科目来争取这些状元。这几年其实无论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国际也都有“抢人大战”,目前除了香港大学,我们看到香港的其他高校也在大湾区不同的城市准备或已开始建立分校,您认为港大自己独特的优势是在哪里?重点的科目又是什么?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学校在一个地方或是一个区域竞争,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认为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一个学校尤其像港大这样的已经是国际一流学校,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在全世界,而不是放在香港或是华南地区,我们应该放眼全中国,胸怀全世界,这样的话你的教育才能做到最好。哈佛大学它并不仅仅是整天在关注波士顿或是麻省出了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事情,他们必须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比如说气候变化,这是影响到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的问题。今年大家看到很多极端气候的情况发生,怎么样来对付这样一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这是一流大学所必须要具备的,而不是说仅仅去整天在比排名分数这些事。
回过来讲,一个学校的底蕴在于它的学术的气氛。香港大学110年来一直遵循着对于基础研究的探索精神,大家有10年磨一剑的气氛,而不是说浮躁,或是说急着赶一个什么排名、或是一个什么奖,这些我想是香港学校的优势,我也希望能够把这种精神带到大湾区来,一种新型的科研模式,不焦躁、能沉下心来做一些学问;而这个学问从长远来讲,会对工业、对社会、对技术都可以有大的影响。
我一直相信源头创新,有了好的源头创新,就不会害怕被别人“卡脖子”。因为源头创新做不好,所以经常会被“卡脖子”,所以我们觉得一所顶尖大学应该在源头创新和基础研究上面领先其他地方,所以这也是港大其中一个优势。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港大的国际化,港大过去10年来一直是国际化做的最好的基础学校之一,过去三年我们连续被评为全球最国际化的大学。国际化会带来的不单单是一个教授的组成、学生组成,同时带来的是一种文化氛围。你也知道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相交的地方,它的文化多元带来了学术的气氛和创新的精神。深圳则是有很好的创新氛围,我们希望把国际化带进来后,使深圳的国际化做到一个新的高度。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才提到港大其实有几个比较显著的优势,第一是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第二是国际化,相信中央也看到了港大这些方面的优势,在最近出台的《前海方案》中,有一个章节特别提到说在前海合作区引进一些高水平合作办学,建立港澳青年教育培训基地,您觉得怎么利用这些您刚刚提到的港大的优势,跟深圳前海或是大湾区、甚至内地对接好?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中央在前海的蓝图画得非常好,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同时有这个机会、在同一天,港大在深圳设立分校的消息能和中央发布前海方案的消息吻合起来。港大可能是最接近于前海的一所高等学校,我希望港大在深圳的校区能够为前海来做服务,来作贡献,尤其是我们的源头创新,包括在文科、法律、商务这些方面,港大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国际法、普通法这一方面,在大中华地区是没有学校可以和港大相比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优势学科带到前海、带到深圳来,为深圳市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发展提高我们这些学科的优势,就是说,在新的经济模式下和开放条件下,怎么样做好中国的工业和开放创新,这些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课题,同时也为我们香港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些实习的机会,我想他们也可以到前海、到深圳的大公司来实习,来工作,这样也增加他们对我们深圳和内地的认识。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开放创新人才是每个国家都在争取和培养的,您认为港大是否也肩负了一个培养港澳青年、帮助大湾区培养创新科技人才的重任?另外港大也吸收了很多国际人才,包括华裔科学家等,这方面港大的新校区是否也肩负了向大湾区输入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是的,这也是我们到大湾区来的一个思考。因为我觉得源头创新在整个中国,包括香港都非常的重要,我们被“卡脖子”就是因为我们源头创新做的还有差距。源头创新主要在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和一个学校的沉淀是有很大关系的。港大在这个方面,我刚才跟你也提到了,就是说有很多年的优势,我们也愿意把这个优势带到深圳来,为深圳的发展作贡献。
但同时你讲的对,国际人才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怎么样吸引最顶尖的人才?你也知道香港作为一个顶尖的国际化城市,它的国际人才不单单是华裔,包括外籍人士,他们到香港来工作学习非常有优势,香港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
我们希望利用港大“一校两区”,我们在香港的校区有国际化的都市优势、吸引国际化的人才,同时在深圳校区做创新,两边互补,互相合作,这样也是希望能有一部分国际人才能来深圳,保证教学的国际化,为深圳的创新作贡献,同时为提高深圳国际化的程度作贡献。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说到港大国际化的优势,我自己感受比较明显,我十几年前来香港读书的时候,学校的国际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欧美的也有,但后来听说欧美学生逐渐少了,东南亚学生有不少,近期听学弟学妹说校内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少,您曾经在去年的一个论坛上说其他人学很很快,走得很快,香港大学不前进就会落后,您认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港大是在逐渐失去这种国际化的优势吗?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没有的,我觉得其实国际化是几个方面,第一个国际化是指人的观念的国际化。你是一位深圳市民,你是一位香港市民,但是你的眼光、你的眼界是国际化的,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我相信我们内地有很多学生是非常国际化的,香港学生的国际化眼光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香港是多少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所以这一点要强调。
第二个国际化表现在学校的师资。你的教师的国际化程度。我们2/3的老师是外籍老师和教授,这在全世界是很少的,包括美国。港大师资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还有一点,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你拿到最好的人才,你的国际化质量也很重要。比如说我们最近吸引了一批顶尖的学者,包括我们和哈佛大学在竞争一个顶尖的讲座教授,最后我们把他请到了港大来,打败了哈佛大学,这虽然是一个个例,但当然我们也是很高兴的。另外我也可以跟你分享一下,我们最近引进的顶尖的教授都是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这样顶尖的学校已经做到了正教授的,他们到港大来任教,这一批顶尖的国际人才到港大来,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以后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但是尽管因为疫情到内地、到香港都不容易,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相信今后的学生也是这样,因为在疫情期间大家都要保守起见,留在当地学习,包括我们自己的学生目前去到欧美学习的机会也减少了一些。另外一个国际化的程度是表现在我们的学生。港大有2/3的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去学习,这一点也相当重要,因为这对他们的国际化眼光、学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科目都非常有益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校长能不能分享一下当时跟哈佛大学竞争教授的过程,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港大?这位教授有没有分享他来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我想首先是香港这个地方,包括大湾区(内地城市),其实城市群是连在一起的。香港是国际化的城市,有多元的文化,所以很多外国人包括华裔也都愿意来香港来工作,尤其是他的英文环境,这个是非常大的吸引力,更不要说它的美食文化等各个方面。
具体来讲,我们对国际人才的吸引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中西文化交流交汇的地方,所以有很多特别是外国学者的话,他如果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包括对大湾区的一种向往。所以这也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外国学者来得多了以后,如果愿意到港大的深圳校区去教学,去做科研,逐渐认识深圳校区,对深圳市的认识也会提高,这样也会带动深圳的国际化。
实际上香港历来是国际人才聚集的地方,包括金融、教育、科研,这些方面的优势我想我们也可以向大湾区扩散,去为其他的城市做贡献。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想再和您谈谈青年教育培训这方面,现在国家希望在大湾区建创科基地,培养创科人才,我在学校读书的感受是要多思考,自主创新对创新原动力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港大会不会把这些理念通过深圳分校分享出去,带动大家对创新方面的思考?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是的,因为创新就像您讲的,要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打破一些框框,包括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不一定都是对的。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你总是要挑战它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的方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大学问出来。所以这也是创新的一个源泉,我们学生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失败,要敢于问为什么,独立去想一个问题,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培养一种思考的方式。当你在华为、在腾讯去做一些顶尖科技的时候,你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一些新的技术才能发展出来,所以这个很重要。
这也是我们港大优势的地方,我觉得多元的文化就会激发大家经常会想一些,为什么有些东西是可以这样做、那样做。我曾经也教过包括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澳门的学生,他们的学生科学夏令营我也去教过,我就发现各个地方的学生是非常不一样的,由于所处的文化不一样,他们的创新和学习的方式也不太一样。所以如果像我们港澳青年和深圳乃至全国各地的年轻学生,大家聚在一起有一种思想的碰撞,包括更多的交流,这就很好。
其实教育和创新是完全联系起来的,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一个人的思考、思维过程。我觉得香港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尽管教育有很多方面,包括考试等,但是怎么样去思考?怎么样去想一个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这很重要。所以我经常跟香港的学生也好,跟内地的学生也经常座谈,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种敢于向学术权威去挑战的精神,比如说像我的学生,尽管我是他们的教授,我还是经常要他们来挑战我,来问我一些科学上面的、我自己答不上来的问题。有一天学生把老师问倒了,这时候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上来了。
所以我相信这一点在国外、在香港、在内地都非常重要,就是说怎么样培养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不单单是考试好,不单单是读一个好学校,而是要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要去挑战书本上的现有知识,包括自己的老师、所谓的学术权威,也要去挑战,问一个为什么,只有这样的话才能探索别人探索不到的东西。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香港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包括像是知识产权方面审批的比较宽松,其实这个是变相的支持本地学生,鼓励他们去创新,因为发明出来一个东西不需要那么多的流程。但是香港缺乏的是把产品产业化,怎么把香港的这种创新成果转为产业,这方面其实大家也有很多的讨论,那么港大在这个方面有多大程度去支持?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其实香港的学校包括港大在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只不过你讲得对,就是说创新的土壤不像深圳这么丰厚,尤其是像投资方面这方面,因为香港主要是金融房地产非常发达,这也导致了其他方面不太发达,尤其是创新的产业。这一点其实香港最近这10年一直在做,而且做得相当不错,我想香港的优势在于创业的文化和国际接轨得不错,大家尊重知识产权,你抄我、我抄你的情况比较少。
当时香港也有弱点,比如说它的投资方面,还有创新的机制方面,这些要向深圳学习,所以双方有长有短,大家互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儿。香港大学因为在基础研究做得比较好,我们的源头创新做得非常好,我们有1000多个专利,有的教授已经在深圳、在大湾区做公司了,今后如果有了新的校区以后,那我们是如虎添翼,本来是一个翅膀,现在两个翅膀,所以飞起来会飞得更高、更快。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才说的港大源头创新的这些专利发明中,有没有那些是现在比较重点关注的,或者是国家现在比较需要的?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对,港大有很多学科,我就不一一的说了,但是有一些是非常突出的,比如我们医疗方面,医学方面,我们有一位教授现在正在做喷鼻式的新冠疫苗,现在已经到临床二期了,他们现在正在筹备一个公司,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事情。其他的比如说工程学院,他们正在做一些新的材料,世界上最硬的钢是在港大发明的,我们现在正在和国内的钢铁工业也在做深入的合作。还有我们最近在做的纳米技术,包括芯片,我们现在拥有一个年轻的团队,这一批教授是做三纳米、一纳米技术的顶尖人才,在世界上领先的,这些都是为可以为大湾区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像是您刚才说到的关于芯片以及一些重点项目创新研究,目前特区政府对香港大学的支援如何?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特区政府其实在最近几年对大学创新的支持非常大,比如说港大现在有9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他们给每一个都是4到5亿港币这样的一个支持力度,非常大,我们现在这9个研究中心在医疗方面,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都有很好的(研究)部署。所以关于源头创新方面,我相信会有一大批新的、更加好的成果出来。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还想请您分享一下关于今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虽然您曾经说港大的优势是如果不努力,优势会慢慢减少,但我们看到港大在今年的排名提高了9位到第30位,再创新高,在这么竞争激烈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这个排名是不是得来不易?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当然,我以前也讲过,我现在再讲一遍,一个一流大学不应该是看排名的,而是应该看它培养的学生质量,以及教师的质量,包括对社会的贡献。这个看起来泛泛的,其实很简单,我自己讲就是你能不能和其他一流大学,和耶鲁、和普林斯顿、和哈佛去竞争教授?你如果可以的话,你就是一流大学。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具体的排名上上下下,尽管今年我们排的比较好,但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立足中国,放眼全世界的大学,我们想到的应该是怎么样去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我早先讲到气候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现在极端气候不断出现,人类该怎么样共同来对付这个问题,这里面是跨学科的,可以从能源、从材料、从气候、从地理学、地质学,这是横跨多个学科的,非常重要,所以需要一个非常大的眼界、眼光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我想港大在这个方面有很好的传统,大家沉下心来做很深的学问,去解决全人类的问题,这个是很重要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关于师资的问题,最近听说学校里有一些教授离开了香港或是选择了移民,这对学校的学术还有包括整体的师资力量会不会有影响?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这个不会了,我想首先其实离开的教授没有很多,因为“走”和“来”,我们用物理学概念来讲叫“动态平衡”。你每年走10个教授,给别人挖走了,你应该高兴的,因为他们的学术水平是很高的,所以才被别人挖走。但同时你也去和哈佛、和耶鲁去竞争,拿他们的教授过来,这就是顶尖学校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不担心,因为我们最近也雇了一批很好的教授。教授离开有很多个人的原因,也有其他学校可能给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原因,这个都是正常的交流。
我想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创造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环境,怎么样令好的学者到港大来能做好的学问,沉下心来不被其他东西干扰,这一点讲起来很容易、但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想不管是在任何其他世界的地方,其实这都是一个挑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层,怎么样去创造一种气氛,让好的学者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做好的学问,然后他们的学问能够产生好的社会效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刚提到面临很多挑战,现在国际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香港处在中西方国家的摩擦风眼中,作为香港大学的校长,肩负育人责任,肩负社会责任,您认为大学应该坚守的底线是什么?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你讲的很重要,现在实际的国际环境,包括香港还有其他地方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我想对中国、对世界都是这样,只有在危机的时候,大家才能想办法要去解决危机,才能找到共同有兴趣的地方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所以我相信即使有目前来看比较困难的时候,大家还是应该站得高、看得远,要看到10年以后、50年以后的事情,而这个是一个大学应该培养我们学生做的事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胸怀。
尤其是我们港大在110年前建校,当时建校的宗旨就是为中国而立,所以我们不简单是一间中国的学校,而是我们从建校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为中国来做贡献的。这一点在香港也好,在内地也好,我们港大的宗旨不会变的。我希望我们看到的香港大学不单单是立足香港、立足大湾区,同时我们是中国的学校,也是全世界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