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医的六大优势,西医望尘莫及!


中西医哲学基础不同,方法论迥异,不可通约,如前所述,中西医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是无法结合的;犹如20多年前英国《新科学家》上讲的牛与西红柿杂交(结合)热闹了好一阵子一样(愚人节发表的骗人玩意儿,居然有人相信,当作高科技成果翻译刊登)。

既然中西医不能结合,则当并存。“万物并存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认为,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有各的优势,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

说中医不科学的人往往不十分了解中医,也没有弄懂什么是中医,只是觉得谁的嗓子眼大,谁的声音高,谁的话就是真理!道听途说、想当然地认为中医不科学。尤其是那些喝足了洋墨水的精英,多是戴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医。他们把中医能治病完全归功于中药的作用,要求废医存药,竟然不了解如果没有中医的运筹帷幄,很多中草药只是一堆烂草!

经常见到权威文件上说,要发扬中医的优势特色。其实,优势与特色不是一回事。什么叫优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中医之优势,乃指其他医学不能而自己独能做到者;若是大家都能做到,则难称优势;或虽都能做到,中医做得比其他医学做得更好,则也是优势,比较优势。而特色,则指做事的方式方法或曰方法论。中医优势很多,难以尽述,而且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阐述。我们仅从中医对人类健康长寿作用方面以及卫生经济学方面来看,中医有六大优势:

(一)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性质、趋势,为中医所独有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此乃中医之精华,借之可以预测未来年份疾病的发生、性质。例如石家庄流行乙脑,师仲景法用“白虎汤”,制止了流行。次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脑,用“白虎汤”无效;总理让再次请教蒲辅周,蒲老根据五运六气推测,是年偏湿,让加了一味燥湿药——苍术,又解决了乙脑问题。

SARS期间,我们前往广州请教邓铁涛老教授。邓老认为,根据五运六气,今年癸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出现春温是正常的;随夏季来临,气温升高,SARS将缓解乃至消失。2003年4月26日,北京有人根据五运六气预测:SARS到5月21日结束。的确,此后再无SARS新病人。

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说:《素问遗篇》中“三年化疫”的理论,可明确预见到2002~2003年将发生“金疫”----肺性疫病的大流行!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专家认为:“SARS病毒可能在10℃-20℃时最活跃”,预测2003年“下半年非典还将卷土重来”;8月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负责人也表示SARS疫情随时可能再次暴发流行。但按运气学说则不支持疫病在下半年再次暴发流行的观点。

顾植山教授在2003年8月完成的《疫病钩沉》一书中明确指出:下半年“像上半年那样的大规模流行不会再出现。”五之气“完全不具备运气致疫条件。”至2004年初,稍符合SARS滋生条件,但“再次暴发SARS疫病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亦微乎其微。” 判断较大的可能是“散在发生”。

实际情况与顾教授运用运气学说进行的预测相符。

天气对人健康的影响即外因是很重要的。故《素问》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儒门事亲》亦曰:“治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过去,人们根据五运六气预测来年气候对人健康的影响,属湿则备燥湿药,等等;是为司岁备药,由来久矣!

然而,近百年来,中医受到种种打击压制,视五运六气为“迷信”。中国的近代现代,总有个别人把自己不懂的东西斥为“迷信”,中医院校教科书中已将五运六气理论删除。今天,懂得五运六气的人已经寥寥无几。2003年发生的SARS,引起了中医界对五运六气学说的重新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因势利导,及时启动了“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特别专项课题,委托顾植山教授进行这项研究,可惜2006年顾教授未能进一步申请到这方面的课题,似乎系顾教授未敢即刻回答次年是否还有SARS所致。但此正说明五运六气学说消亡殆尽,需要抓紧研究,加以挽回,而不是从此抛弃这一学说,更不说明五运六气学说无用!“千金买千里马马骨而千里马至”,起码顾教授还懂一些,予以资助,则五运六气学说可以逐渐复兴矣;不资助,五运六气学说必将失传,我们岂不成了其失传的促成者!难道中医这一优势就如此丢弃了不成?

更何况,就我们了解,顾教授在2003年出版《疫病钩沉》,里面对未来几年的疫病流行情况的预测,与现实十分吻合。何以出现顾教授不能预测次年SARS的传言呢?系局里有人问顾教授明年还有没有SARS,顾说五运六气不能预测SARS这样的具体疾病,只能预测有没有疾病,金木水火土哪一类疾病。此话传到了局领导耳朵里就变成了不能预测SARS了。

(二)中医讲究养生保健,为各国医学所仅见

中医讲究:“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仅是防病于未然,更是养生保健,使人健康长寿,不得病,无疾而终,是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扁鹊是名医,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扁鹊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医术最高,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二哥医术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自己医术最差,只能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劝人把烟囱旁的柴禾搬走、把烟囱改改道,以防失火,无人重视;失了火,邻居来救,被烧得焦头烂额,当上宾招待。是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反映了对医未病的无知和不重视。

众所周知,一块钱的预防相当于8块钱的医疗。但中医的养生远高于平常所说的预防。

中医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

运动养生。中医的体育是养生体育,又称为导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西方的体育是竞技竞体能体育,往往使运动员一身伤,一身病。邓铁涛老教授坚持八段锦,今已92岁高岭,仍思维敏捷,声如洪钟,健步如飞。

《黄帝内经》云,经络“决死生,处百病”。祝总骧先生及其研究小组,依据经络理论创造了三一二经络锻炼法,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也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

饮食养生。中医讲食疗,讲食物四性五味的平衡搭配而不讲营养成分;讲“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讲吃饭“七分饱”。而西医讲营养成分,于是美国“专为中国儿童”研究了BAYBAY营养粉;这不能不使人们想到:今日之养“肉鸡”,饲料的“改进”,一个多月即可长大,但其肉不好吃;我们是养孩子而不是养“肉孩”,光讲营养成分不行。今天,很多肥胖儿仍然营养不良,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音乐养生。中国之古筝、古琴,弹起来令人心旷神怡,适于养生。

书法养生。书法、绘画,亦是中医养生之法。

此外,中医之养生方法甚多,不可能尽述,如孙思邈倡导养生13法:发宜常梳,齿宜常叩,耳宜常鸣,腹宜常摩,等等。

85岁的上海名医颜德馨老先生就是一位养生高手,善用颜氏膏方养生,广东省中医院特聘颜老为他们带了几个徒弟。

中医之养生保健绝非现代医学之预防。现代医学所谓预防,讲的是隔离,讲的是消灭致病微生物,讲的是不接触致病源;清朝每次瘟疫发生时就是这么做的:派兵围住患病村庄,不使与外界接触。而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摄足五味,劳逸适度,其次才是运用药物、针刺等疗法,调理脏腑、经络、气血,这些足可以解决西医毫无办法的“亚健康”问题。

2005年6月上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了首次亚太地区健康高峰会议。来自亚太地区16个国家的300多位政策制定者、公共卫生专家、科技精英和商业巨头们一致认为,上个世纪后期,在追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西方和东方似乎犯了相同的错误:卫生资源过多地投放到疾病的治疗而不是预防上,从而忽略了公共卫生系统、人力资源以及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显得更为突出和严重。

养生的意义大于预防。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在西学“征服自然”思想的浸淫中,基本忘记了中医的养生思想和理论。

(三)中医非药物疗法可以养生、保健和治疗,为中医所独有

中医不仅用药,还有各种非药物疗法:砭、针、灸、导引按跷、拔罐、刮痧、按摩、点穴等等。中医这些非药物疗法人人可以学会一招半式,而且可以随时应对某些疾病,受益终生。

今天许多人一提中医就是中药,似乎中医只是用药治病。产生这种错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从将医疗推向市场以来,中医非药物疗法过于便宜,养活不了自己,在中医院日渐萎缩,才使人们误以为中医只是用药来治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根针一把草(四人帮以此污蔑中医,这里,我们借以说明中医之简便以及中医尚有非药物疗法),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就是明证;今天朝鲜无论中医大夫还是西医大夫都必须会中医非药物疗法,而且对患者首先使用非药物疗法,基本解决了朝鲜人民的医疗保健问题,也说明了非药物疗法的意义。

各种非药物疗法可以养生,也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尤其是,群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非药物疗法自我治疗和保健。非药物疗法在少花钱甚至不花钱的情况下,可以满足群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需要和日常强身健体的需要。即使对重大疾病,非药物疗法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在SARS肆虐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邓中光教授就用针刺方法治疗数例发热患者,很快痊愈,避免这几位患者被送进SARS病房。又如,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症束手无策,广电门诊部施安丽教授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加药物治疗,疗效奇佳。又如,艾滋病的治疗中,河南中医药学院周立华教授教患者自己用艾卷灸三个穴位治疗腹泻和头痛,解除了上千名艾滋病人的痛苦,受到患者一致好评。西班牙华侨俞云教授几十年来一直用切脉针刺方法(即内经针法)治疗癌症、艾滋病等各种疾病,疗效甚佳。石家庄83岁的闫惠民老先生以按摩方法(拨筋活络)疏通经络,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等,疗效甚好,可以说中医非药物疗法没有不治之病。

非药物疗法与用药一样,也是调动人体的自康复能力(或曰自组织能力、自愈能力)。如果人体元气耗尽,没有了自康复能力,什么药也起不到作用,所谓“治得了病,治不了命”。针灸能治疟疾,总不能说一针下去,正好把疟原虫刺死了!也有权威回答说:针灸治不了疟疾,那些病人都是自愈的。此话对了一半:中医从不邀功,从不认为治疗是救人一命,只是为患者提供一点帮助而已,靠的就是患者的自愈能力;如果患者没有了自愈能力,没有药物能够起死回生。西医总想靠药物力量代替人体去消灭敌人,其实往往像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一样,消灭了敌人,连同自己也一块消灭了。

中医的非药物疗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简便易学,这是世界其他医学所不具备的。利用几乎人人可以掌握的中医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是中医另一大优势。

魏慧强教授提出新世纪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做的治疗、保健与养生)与主动(医生指导下患者自身做的治疗、保健与养生,尤其是按医生开出的以导引为主的运动处方、行为处方与非药物疗法处方进行的自我治疗)相结合的医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强调了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意义,特别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自行进行非药物疗法对自身治疗、保健与养生的意义。这尤其适合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花费约占全国医疗费用的80%,采用新世纪医学模式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尤其可提高老人们晚年生活质量。

(四)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

中医不仅能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对慢性病、老年病、疑难杂症非常有效,对于这些多因素疾病,现代医学没有很好的办法,而防治这些疾病,正是中医的优势。例如,2004年,确山电业局李某68岁住院治疗,西医确诊为脑出血,心衰,肺衰,肾衰,真乃多因素疾病;无法治疗,推出医院,亲戚朋友都已准备好花圈,经中医治疗,先服安宫牛黄丸,后服60剂汤药而愈,至今健在。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真正发挥中医防治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的优势,则可解决老龄社会的医疗保健问题,使这些为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年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他们对于慢性病、老年病、多因素疾病几乎是束手无策,而且认识到中医擅长于治疗这些疾病。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2005年底来我国在科技部也讲到,中医适于治疗慢性病,承认他们在这方面没有优势。

(五)中医药最大的优势是治疗急性病和防治外感热病

胡耀邦同志因心梗不幸去世。西医“抢救非常及时,用药也正确,医护处理是高水平的”。当时一位名中医梁乃津教授说,胡耀邦同志死于对祖国医学不大了解,死于中医长期靠边。

中医治疗急性病由来已久。扁鹊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之事几乎妇孺皆知。最近,国管局记者张振曦告诉我,他采访过一个患者,这名患者2004年9月在三亚打工时突发怪病,躺在医院,无呼吸,昏死,牙关紧闭,医院请附近部队医院大夫会诊,没有办法。7天后,患者哥哥带着当代神医徐世平的一粒金丹赶到三亚,撬开患者的嘴,灌下金丹,20分钟,奇迹发生,患者睁眼,要吃水果,一天一夜,吃了25斤,痊愈。这位起死回生的患者周祚栋已经参加“棒子军”为游客服务两年。还是这一金丹,仅四分之一粒,2007年四月又救活了一个要送往太平间的孩子。

有同志总认为这是个案。但没有个案,怎会有统计规律,怎会有大样本?摘掉张秋菊的大瘤子不也是个案,何以大力宣传?西医用手术给某患者换脸,更是个案,千百年内会有几例?不也在大力宣传?!

一些人总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中医擅长于治疗急性病。董建华教授说过:“我国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治疗急症的能手。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治疗急症受到了影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误会,好像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其实,中医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乙型脑炎、外感高热等急重症方面,都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当今名医——山西灵石县中医院李可老师就是治疗急危重症的高手。李可治病,常是一剂知,二剂已,遐迩闻名。李可擅长用中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有案可查、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亦有百余人。李可先生说:“擅治急症,是中医药学的固有传统,历代中医名家大师,人人都是‘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何以现代中医退出急症阵地?时下世人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我呼吁老中青三代中医起而雪耻,不要自卑,不要妄自菲薄、自甘附庸。”

所谓外感热病,即西医说的病毒性传染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此没有有效疗法。西医要杀灭病毒,苦于没有找到合适药物;疫苗似乎是个好的预防办法,遗憾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病毒变异太快,疫苗研制无法跟得上病毒的变异。而且疫苗有毒副作用,有的孩子一打疫苗就要像得了感冒一样折腾一个星期。不打还不行,不打就不让你上幼儿园!这就是中国当今的现实,利益集团强行推行的“先进”措施!

中医从来不主张杀灭病毒,主张调动人的自康复能力,与之和平共处。中医从来不怕病毒,也无需弄清病毒是什么样子,只需扶正祛邪而已。中医这一优势是世界其他医学所不具备的。

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师仲景法用白虎汤,疗效超过世界水平;次年唐山、北京又流行乙型脑炎,蒲辅周老先生让在白虎汤基础上增加一味苍术,死亡率又从30%下降到10%以下;1958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中医疗效亦达90%,且无后遗症;60年代广东麻疹流行,死婴不少,用透疹清热之法,死亡病例便被制止。上世纪80年代,周仲英、万有生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采用不同的辨证方法,都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SARS期间,全球平均病死率11%,中国内地为7%,台湾为27%、香港和新加坡均为17%;因中医的介入,中国内地SARS的病死率大大低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由于广州中医介入SARS最早最深,广州SARS死亡率仅3.4%。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48例SARS病人,采用中医疗法治愈,始终未用呼吸机,创造了三个“零”的奇迹:零死亡,零转院,医护人员零感染。如此世界奇迹,谁人又去调查、整理、宣传了呢?没有!所宣传的是“中西医结合”!自己的桂冠非得要送去戴在别人头上,这不是谦虚,是贾贵站惯了!

由于大量使用激素等药物,西医治疗的SARS病人患肺部纤维化和骨坏死病的人至少1/3以上,以中医为主治疗的病人至今尚未发现特别的后遗症。

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迄今20多年,世界各国的努力终无结果,致使西医大家到处宣扬艾滋病永远治不好。我们调研的结果是:14路民间中医在国家尚未来得及关注艾滋病患者的2001年,主动上艾滋病村免费为他们治疗,疗效奇佳,稳定了民心。中药只需吃几个月最多一年即可停药,不反弹。义乌孙传正治疗171例患者中,13例患者抗体转阴,可惜没有引起我国中西医大家以及管理机构的注意;哪怕你去调查否定了孙传正的结果也好,也是一大贡献,却从未有什么机构去核实。这只能说明我们卫生界对中医不屑一顾!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麻木不仁!

中医治疗急性病、外感热病有优势,然而,我们今天中医院的急诊室都是用西医方法急救;国家艾防办、国家疾控中心都没有中医。

我们殷切期望,中医主管部门领着中医界重新占领急症阵地。

(六)中医简便廉验

与西医相比,中医的另一优势是简便廉验。“简”是指中医能化繁为简,只需望闻问切即可确定病情,辨证论治,所谓“大道至简”;“便”是可以就地取材以及所施手法方便,所谓“天生万物,无一非药石”之谓;“廉”是中医治疗费用少,往往是现代医学治疗费用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验”则是中医疗效好,几十年来中医治疗乙脑、流行性出血热、SARS、艾滋病就是明证。

一妇女到广电门诊看病,施安丽大夫一看,就让她坐着别动,立即扎了几针,告诉她,是心脏病突发,已经保住命了,小门诊条件差,请她上大医院。某大医院一通严格而全面检查,告诉她没有心脏病。该患者打出租车回家的半路上心梗猝死。中医一看便知,何以现代医学那么高级的设备仪器检查不出?中医之简便廉验可见一斑。

在贵阳调研,对于骨折,贵阳中医学院附院不必各种仪器设备,只需手法治疗,不过三二百元;而手术治疗,少则三两千元,还需卧床三个月。手术、放疗、化疗治疗癌症,少则三二十万;运城崔扣狮、邓州马宇振治疗癌症和白血病效果极佳,费用一般不过3万。傅彪同志换肝前,其医疗小组曾商天津中医药学院哈孝贤教授,哈老师说,不必手术,可以用中医治疗,三两万元即可。但最后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术,化了200万,也没解决问题,人还是走了。这些均说明中医简便廉验。有人会说,这都是个案。下面的数字不是个案:

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说,中医介入医院治疗后,住院时间减少一半,费用减少一半。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World Health Report》和官方汇率计算,2001年,占全球人口21.0%的中国消耗的卫生总费用占世界总额的2.1%,而占全球人口11.4%的西方七国集团消耗了世界卫生资源的77.0%。虽然中国人均卫生资源消耗量与发达国家有天壤之别,但我国人均寿命却与他们不相上下,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山西省运城市13个县市的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统计结果的平均值显示,中医医院人均住院费用是791元,而综合医院人均住院费用是1839元,高出一倍还多。中医医院每人次的门诊费用是29元,而综合医院人均门诊费用是79元,高出50元。从2005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类医院住院治疗情况看,综合医院治愈率53.5%,中医医院52.4%;好转率综合医院34.5%,中医医院38.6%;未愈率和死亡率中医医院都比综合医院低。而上述数字还是在我国中医医院普遍西医化、中医药与西医药收入之比为三比七的情况下得到的。纯正的中医院所费会更少,效果会更好。

正由于中医简便廉验,现在养活不了自己,只好学习西医,引进各种仪器设备,借以掏患者的口袋,从而丧失了中医的这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