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19日电题:闽宁手拉手,同心奔小康
新华社记者谢建雯、刘海、陈泽安
一场倒春寒,北方多地气温“跳水”。要不是家门口来了家福建制香厂,34岁的禹鲁或许还顶着寒风在附近的工地搬砖。
禹鲁家住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沙嘴城村,前些年为养家糊口,她和丈夫在内蒙古搬过砖、在青海摘过枸杞……一年至少有半年在外打工,而季节性务工需要不停转场,两人经常居无定所,孩子只能留给家中老人照看。
“工地上忙,有时中午饭都吃不上,特别辛苦。”禹鲁说,想孩子时只能晚上视频通话,每次听屏幕那头两三岁的女儿哭着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都心酸得想流泪。
2019年,来自福建永春县的商人张连兴响应闽宁协作的号召,在此成立了宁夏首家制香厂——宁夏闽兴香业有限公司。
车间建到了家门口,禹鲁再没外出打过工。她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先做早饭、送娃上学,后骑电动车打卡上班。这个农村巧媳妇不仅学会了调香、制香,还兼职当起了公司厨娘,拿双份工资,每月能挣3000多元。
据张连兴介绍,公司制作的养生香、家居用香等,90%以上都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品外销受困,目前只有禹鲁等十几名女工。“闽宁协作关键就是扶贫,该给工人的工资我们一分钱都不欠。”他说,疫情总会过去,满负荷生产后,能带动当地100多人就业增收。
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开创了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省份“结对子”扶贫协作的先河。在提供厂房、减税、降低租金等政策支持下,一批批闽商在宁投资建厂,育产业、惠民生,吸纳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胡志勇也是一位在宁闽商,去年六月,他在同心县成立了全县唯一一家牛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宁夏迎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制作潮汕牛肉丸。
宁夏光照充足,土地、空气污染少,饲草料质量高,牛肉品质佳,是南方餐桌上颇受青睐的好食材,但加工水平低,大多是活体运输销售,肉牛产业附加值低。
“潮汕牛肉丸制作工艺精良,而宁夏肉牛资源丰富、肉质上乘,正好优势互补,”胡志勇说,虽然疫情对餐饮行业冲击很大,但公司却逆势而上,春节前制作的两吨牛肉丸运到南方后,很快就销售一空。
下一步,胡志勇计划拓展加工领域,做牛肉串、牛肉饼等相关产品。考虑到闽宁协作的帮扶责任,公司还将吸纳更多务工人员就业增收。“目前生产线基本全自动化,但机器操作、产品包装等都需要工人,我们也会手把手教他们。”他说。
31岁的建档立卡户马小娟就是一名受益者。因为要照顾孩子上学,往年只有暑假,她才能出去摘枸杞挣点收入。前几天,她刚应聘入职,正在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我主要负责牛肉切块等前处理,月工资2100多元,我挺期待领工资的。”她说。
而对禹鲁来说,闽宁协作带给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一份收入,更有一份体面与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