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政园里年味爆棚!


鼠去春无限,牛来岁有余

华政人在华政园过了个幸福年!



华政园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春联窗花送祝福 传统文化迎新年”主题文化活动让师生欢聚一堂,剪窗花、写春联,互赠祝福、高歌告白,其乐融融。

面对今年特殊的寒假,学校在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的同时,组织留校师生代表、正在国(境)外学习、度假的学生等7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别开生面的主题文化活动。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松江区融媒体中心现场采访报道。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接受采访


四海同春 两地连线


活动现场特意连线了远在新加坡交流学习的学生,在场师生共同祝福,让海内外华政人一同感受春节的喜悦。



“吃的东西还习惯吗?”“你老家哪里?”“Happy New Year and Happy Spring Festival!”在摆满剪纸窗花的桌前,校党委书记郭为禄同留校维吾尔族学生、留学生等拉起家常,详细询问了同学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能和各地学生多一些联络,好像大家在家唠嗑一样,感觉非常开心。”


“预祝大家在新加坡学习生活顺顺利利!春节马上就来了,你们也要记得向家里的父母亲报平安……”通过视频连线和网络直播,郭为禄代表学校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的学生送去新春的祝福和嘱托。



来自新疆的木热阿迪力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在华政园里,一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祝福华政人在新的一年牛年大吉、牛气冲天、牛上加牛!”


法律学院王迁教授的祝福引得大家笑声连连:“牛年,祝福大家身体像牛一样强壮、健康!”他还特别向20余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的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新加坡国立大学有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大家要珍惜交流学习的机会,早日成才……”

文伯书院院长王晓骊教授从两个读书人的过年故事切入,殷殷嘱托大家在假期也别忘“居则以书为伴,出则以人为先”

在连线的那一头,学生代表王黎圆向母校汇报了学习生活情况。“我代表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学习的20多位同学,向母校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牛年吉祥……”她说,在外求学之际,辅导员常常会发来问候信息,学校也给予诸多关心与支持,作为一名华政学子、作为一名中国人,她感到非常骄傲。

共写春联 共剪窗花 年味十足

剪窗花、贴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让年更“有味儿”。师生围坐一桌,拿起剪刀、执起毛笔,聊聊过年的趣事儿,剪一副窗花、写一对春联,欢歌笑语盈满整个房间。

红纸辅以青墨,一笔一划地写上新年祝福和祈愿,满满的祝福跃然纸上。几位百外书社社员特地赶到学校,现场教授书法。“你要这样握毛笔,然后蘸上墨汁……”檀恭博一边说一遍示范,今年已是大三的他,加入百外书社快3年了。

有趣而喜庆的窗花尤其吸引留学生的兴趣。“这是我第一次剪窗花。”在同学的帮助下,莱索托留学生许慢正专注地裁剪出自己的第一个新年作品,“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春节能够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让我觉得很高兴。”

老师们也被热情的学生拉上一同参与,不一会儿,花样繁多的成果呈现眼前。“和”“美”“喜”“福”“厉害了,我的国”“我爱祖国”等字样和图案在大家手中呼之欲出,传递出大家对新春迎祥纳福的祝愿,对抗击疫情的致敬,同时也表达了师生对祖国发展的美好期待。

互赠礼物 盲盒有喜 过年交好运

学生代表将一幅幅亲手书写的春联赠与现场教师代表,老师们则将蕴含暖暖温情的华政围巾、故宫日历送到学生手中。活动室里喜气洋洋,空气中都洋溢着年关将近的幸福感。

活动现场更是惊喜满满——以盲盒形式为留校学生赠送新年礼物,中国结、红围巾、牛年手账,惊喜的背后是华政园满满的温情。

社会发展学院庄梦迪同学由于疫情和实习等原因,选择留校过年。“我本来很想家的,但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让我有了家的感觉!”特别幸运的是,在抽盲盒活动中,她抽到了一条带有华政标志的红围巾,更令她感到好运连连、幸福满满。

欢聚齐声合唱 高声告白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线上线下师生纷纷陶醉在优美旋律中,齐声合唱,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结束后,郭为禄和周立志一行还到宿舍慰问了部分留校学生。


鼠去牛来辞旧岁,龙飞凤舞庆新春!


源 | 学工部 团委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现场连线 | 党委统战部

研究生教育院 国际交流处

文 | 王鹏高 朱芳婷 张峪溪

责任编辑 | 叶子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