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丹心与梅共超越 走笔华章人未歇

作者:梅 李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陈慧瑛40篇散文佳作,以《梅花魂》为书名,作为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出版。《梅花魂》这篇散文,自2000年迄今一直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第10册语文课本。

陈慧瑛的散文作品无疑是精品之作。她的散文著作《无名的星》《南方的曼陀林》《归来的啼鹃》《春水伊人寄相思》《芳草天涯》等30部散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20多家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冰心、屠岸、王晨、郭风等名家为陈慧瑛的散文写出不少推介文章。

陈慧瑛写《梅花魂》,是深情怀念外祖父洪镜湖先生的一瓣心香。洪镜湖先生是南洋爱国华侨的典范。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读经史诗词,且能书善画作诗。他20岁时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谋生,并在新加坡定居。他经营橡胶种植、贸易商行、船务、邮局。由于坚持“一手持《论语》,一手拿算盘”的经营理念,他生意越做越红火,拥有源顺街整条街的全部商铺,被誉为“南洋商界巨子”。他留有许多诗作,人们称他“侨商诗人”。

抗日战争期间,洪镜湖先生的次子洪绍佐惨遭日寇杀害。国恨家仇激发他主动捐资支援祖国抗日,并发动侨胞募捐,对祖国的抗日战争作出应有的贡献。他酷爱梅花,也写咏梅诗。诗曰:“惟梅与月/高洁超越/中有幽人/芳心未歇/花难长好/月难长圆/寄托风雅/樽酒共论。”诗中可以看出镜湖先生对梅花情有独钟。

外祖父常把膝下年幼的陈慧瑛抱到梨木交椅上,给她讲祖国(唐山)的风土人情,教她诵读唐宋诗词,讲述她五世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陈化成将军在上海吴淞口抗击英国侵略者浴血捐躯的壮烈史实,陶冶她的爱国情操。

返回中国是陈慧瑛妈妈的心愿,为了母亲夙愿以偿,她忍痛辞别慈祥的外祖父,踏上归航。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别离时,外祖父把他平日视同珍宝的一幅墨梅丹青,用白杭绸包好,交到小慧瑛手中,吩咐外孙女:“要好好保藏,要像梅花那样傲雪凌霜。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陈慧瑛大学毕业时,被发配到冰封雪裹的太行山劳动改造。在太行山的日子,吃的是玉米疙瘩、糠窝窝,住的是破落的黑窑,喝的是雪水,浑身上下长满虱子,胃溃疡无医无药,痛得她直冒冷汗。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与男社员一起去开“大寨田”,坚硬冰冷的土地,一锄头下去,虎口裂开了,血迹斑斑……

海外的老父亲含着热泪来信要她到自己身边来,星岛的舅妈、巴黎的表姐、澳洲的表哥轮番来信,希望她赶快出国。但是外祖父临别的嘱咐,一次次在耳畔回响:“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她自勉:在生活的风霜里,我不也应该是一朵梅花吗?祖国正在危难之秋,我怎能忍心离她而去?于是,陈慧瑛坚守在寒冷贫瘠的太行山,岁岁年年,与太行山民一起洒汗挥锄,春播秋收。

当祖国丽日化坚冰的时候,陈慧瑛回到故乡厦门。在故乡,无论是作为一名记者、文艺编辑,还是从政,她都凭着自己对家国一往情深的秉性和对文学无怨无悔的挚爱,凭着她对古典文学的深厚造诣,凭着她空灵智慧的艺术联想,先后写出来800多万字抒情叙事,写人写景,惟妙惟肖,记事状物,穷形尽相的优秀篇章。她饱览诸多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从而使她的美文蕴藉深厚,哲思叠出,让人爱不释手。

因为陈慧瑛长期以来的勤奋敬业,尤其是文学创作硕果丰盛,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首届全国“侨界十佳”、厦门市拔尖人才、福建省优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诸多荣誉。她的名字还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学家传略》《中国妇女500杰》等中外100多部典籍中。

陈慧瑛的《梅花魂》是一部文思泉涌、陶冶身心的优秀著作,它既可以给青少年以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美好温润的艺术熏陶,也可以给广大的读者以丰富的精神滋养。(梅李)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