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奶奶,我在美国想你做的鸡汤辣馄饨了

每一个海外的学子,都会在上完头疼的数学课后,想念故乡的味道。


初到美国

沉溺西餐无法自拔


我出生成长于北京,父亲是甘肃人,母亲是福建人。因此,我从小尝了不少南北方的佳肴。美食和厨房一直是我宇宙的中心,以至于吃每一顿饭的时候我都颇具仪式感。

但这种感觉随着我大二转学到美国逐渐消失。

作为刚到另一个新鲜世界的我,每天都乐此不疲的尝试着外国饮食:我喜欢Chicken Over Rice 中被浓浓的白酱与烧烤酱所包裹的烤鸡肉,我沉醉于Bowery一家意大利酒吧里与浓浓培根和鸡蛋酱交错的扁面条,我热爱Union Square旁边的黑椒香肠比萨,我无法割舍Washington Square Park一家超市里的贝果加芝士。

西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我欲罢不能,异域的美食让我似乎忘记了故乡的味道。


数学课后

思念馄饨无以复加


然而我的胃才是我的最佳护照,一次在我最不喜欢的数学课结束后,在觉得人生从此再无难关的兴奋中,突然口舌生津,辣香扑鼻。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奶奶做的鸡汤辣馄饨。

奶奶主攻面食。蜂蜜甜枣糕、臊子面、韭菜肉包子、鸡汤辣馄饨、炸酱面,每次回甘肃老家,奶奶都会按顺序用这些菜唤醒我的故乡胃。吃到最后,占据脑海的不再是这些菜的味道与形态,而是奶奶每次看到我吃了两三碗后满意的笑脸。


蜂蜜甜枣糕 图片来源:作者


扁豆焖面 图片来源:作者

之所以会在上完数学课后想起鸡汤辣馄饨,那是因为我最爱它了!

它颜色丰富:鸡蛋丝的金黄,香菜的青绿,木耳的乌黑,鸡丝的洁白和辣汤的通红融为一体。

煮馄饨也是个有趣的过程:一个个软塌塌的生馄饨兴奋的跳入煮了三个小时之后金黄色的鸡汤里,在鸡汤的浸润下实现了形态和营养上的升华,然后浮出水面。

当这一碗鸡汤馄饨与静静等候在碗底部的食材初次碰撞后,榨菜的鲜美和香菜的轻爽瞬间被这热汤激发开来,使得浓郁的鸡汤里夹杂着几丝清新。


等待下锅的生馄饨 图片来源:作者


做好了的鸡汤辣馄饨 图片来源:作者


即使撑的难受

也要笑出声来


只要是鸡汤辣馄饨,我每次都会吃的特别撑。因为这道菜食材多,耗时长,奶奶做起来很不容易。我多吃点,哪怕之后撑的特别难受,只要看到奶奶笑,我也会放声大笑。

纽约虽然也有馄饨,但不少是北京式的,配上紫菜和虾米的那种,材料远远没有甘肃老家的那么丰盛。要知道奶奶的馄饨可是她凌晨四点从菜市场买来的猪肉馄饨馅、新鲜的韭菜和亲手擀的馄饨皮做成的。纽约的自然不能与之相比。

其实,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有他们怀念的食物。有的是独特到美国买不到食材的家乡特色,有的是非常大众但却因为感情而味道不同的普通食品:

-----我是对下方美食无比垂涎的分割线-----

叶(上海纽约大学):在佛罗伦萨交换的时候,很想吃奶奶做的蛋黄肉粽。上小学的时候,奶奶每天都会送我接我,怕我饿的时候就塞给我一个蛋黄肉粽。出于吃饭的习惯,我喜欢把好吃的留在最后,也就是那颗圆的完美的蛋黄。但是有时会不小心把蛋黄掉在地上,大写的SAD。

田(伊利诺伊香槟):我最想念的故乡菜是扬州的虾籽饺面,一道由馄炖,面条和干虾籽组成的扬州历史名吃。扬州的每一家早茶都会有虾籽饺面,在国内求学期间,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和爸妈去吃。可是在美国几乎吃不到虾籽饺面了,突然怀念它还是因为看到了亚洲超市里的扬州包子,惊喜于找到了一道家乡的美食,但遗憾于迟迟找不到这道虾籽饺面。

洁(伊利诺伊香槟):最怀念妈妈做的红烧鱼。妈妈做鱼的方法很特别,在烹制鱼的过程中会用生鸡蛋来去腥。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人吃完整条鱼,因为爸爸说他不爱吃。于是,我就先吃掉包裹着浓浓汤汁的鸡蛋,再剖开鱼肚子,享用里面的鱼泡和鱼籽,最后再吃鱼肉本身。

在国外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央求妈妈给我做这道菜。大三那年回家偶然发现我不在的时候,妈妈也经常给我爸做红烧鱼。他其实很喜欢吃这道菜,只不过之前的12年里都让给了我。后来爸爸成了家里的主厨,这道菜也就很难吃上了。

毓(纽约大学):除了萝卜干炒腊肉,也没有其他特别想念的。不仅是在国外,在北京也很难吃到这道菜,只有每次回到湖南老家才能吃到。

萝卜干炒腊肉只有我的一位亲戚做的最好吃,因此这道菜总能让我想起湖南和那里的亲人。我尽管在北京长大,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因为我爸妈都是湖南人,从小带我的奶奶姥姥说的也都是湖南话。但是我也不能说我是湖南人,因为我成长于北京,这就是我所纠结的。

煦(新加坡管理大学):我最怀念的是妈妈煎的牛排。在坡县(对新加坡的一种有趣的称呼),饮食偏素,而我又爱吃肉,因此就很想念。妈妈会选很厚的眼肉或菲力,因为肉质好而且煎的时候水分不会流失太多。

接着用手把BBQ酱、黑胡椒酱和盐均匀抹在牛排上,把拍好的蒜瓣插在牛排里,然后下锅煎。煎的时候浇上黄油和百里香,特别好吃。我自己在新加坡尝试着做,但因为材料不足,蒜不够水灵,用的又是菜籽油,所以很不成功。

蒋(密西根安娜堡):我最怀念的是笋。笋算是是江浙一带特有的食物。春天吃春笋,然后是边笋,等到冬天便吃冬笋。江浙的很多菜里都会放笋,比如腌笃鲜还有其他的家常小炒。

小时候经常给爸妈打下手,比较常干的和喜欢的就是拨笋。新鲜的笋外面通常有泥,越拨越干净,到了最后就只剩一棵白白净净、嫩嫩的笋。在美国很难吃到笋了,超市里很难买到,买到的也都是冰冻的,没有了鲜笋的脆。

求学艰辛

故乡胃总是思念故乡味


在国外,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忙碌。我们可能要在一天之内读完规定的书目、赶出小论文或者做好小组展示用的ppt。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里,对三餐敷衍了事甚至不吃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同样被减少的还有人们用来思考人生和回忆往事的时间。在吃饭时间短和脑袋全部被deadline所占据的双重考验之下,食物仅仅成了消除饥饿感的卡路里和满足五官的色香味。

而故乡菜却是我们身份证明和情感回忆最好的寄托。虽然故乡菜品种多样,川菜、粤菜、徽菜不一而足,但这些故乡菜何尝不是一种菜系呢?他们都是我们打开故乡回忆的密钥。

每当我们的故乡胃思念故乡味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家乡菜格外的珍视和感激,因为我们吃着故乡菜长大,是故乡菜的色香味,故乡菜的温度和温情,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小吃货,如果你也有和食物的美好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