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胖五”归来!历经九百多天潜心攻关,长五承载梦想完美复飞

樊巍 青木 温燕 辛斌 马俊 高颖 柳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胖五”归来!北京时间12月27日20时45分,承载着14亿国人期望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星箭分离,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近地点192千米、远地点6.8万千米的预定轨道。与长征五号首次发射相比,这次成功来得更加不容易。在2017年遥二任务失败后,火箭研制团队经历了两年多的归零和验证工作。“胖五”复飞意味着中国航天高光的2019年完美收官。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因此具备了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由此得以扬帆起航。中国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1970年才将首颗卫星发上太空。航空专家张宝鑫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正在向第一梯队加速靠拢,“大家都在往前走,但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

“一次承载中国太空雄心的发射”

为带5岁的儿子看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李女士27日专程从河北张家口赶到文昌。他们所在的酒店离发射场很远,只能隔海相望,但好一点的观看位置早早就挤满了人。李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火箭发射的那一刻,现场拍摄声音与人群中迸发出的欢呼和加油声汇成一片。火箭升空后,大家激动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

3年前的11月3日,《环球时报》记者曾在海南文昌的航天发射场,亲历长征五号首次发射成功的夜晚。从那时起,“胖五”这个新名字就成为中国民众对它的亲切称呼。27日晚,当记者再次在文昌目睹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一剑冲天,心中除了激动,还有很多感慨。遥三是指27日发射的这枚火箭是同系列火箭中第三个接到发射任务的。在之前的两次发射中,2016年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取得成功,但2017年7月,遥二火箭因发动机局部结构问题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自遥二任务失败后,“胖五”就基本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这900多天里,“胖五”经历了什么?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披露说,火箭研制团队首先用100多天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定位,以及180多天的实验验证,终于确认失利原因。此后,根据故障调查的结论,对芯一级氢氧发动机进行设计改进,提高了对飞行环境的适应性。同时,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改进和可靠性提升工作也实现突破。据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杨虎军介绍,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在遥二火箭的基础上,进行了200余项技术改进。

“胖五”复出受到关注,不仅因为这是失败之后的凤凰涅槃。美国“太空”网站用“一次承载中国太空雄心的发射”解释说,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与中国未来几年的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息息相关。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业内将明年称作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将集中开展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采样返回、首次火星探测等多项重大航天工程任务,而长征五号火箭在这些重大任务中不可或缺。

“中国的超级火箭超越欧洲!”德国电视台27日称,凭借完美升空,长征五号超越了欧洲计划于明年首次测试的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中国稳固了在欧洲、美国和俄罗斯组成的国际超级火箭“顶级联盟”中的位置。德国《世界报》说,甚至美国也有理由嫉妒,长征五号可以与美国目前最强大的德尔塔4重型火箭媲美。

此次被“胖五”送入轨道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是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实施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香港《南华早报》评论称,“胖五”再次在海南发射升空,是中国实现其太空雄心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它运载的实践二十号卫星将改变中国在太空通信领域中的地位——从追随者到领军者。

探索的“长征”还在继续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到底有多强?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当前长征五号采用3型12台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主发动机均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技术,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25吨,使我国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可以一次将16辆小汽车的重量送入太空。也就是说,800多吨的长征五号扛着16辆小汽车,只用10多分钟就能攀登220多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同一天,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完成今年最后一次航天发射计划。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感叹,在今年的航天发射中,俄罗斯以25次发射落后于中国(截至12月20日,33次)和美国(27次)。《中国在太空》的作者布里安·哈维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每年才发射一到两枚火箭。虽然火箭发射次数只是一个数值,但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中国的火箭发射会比任何国家都多。

俄罗斯“发现频道”称,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二年保持航天发射数量的世界纪录。中国在航天领域正逐步赶超美俄,在某些方面甚至已处于领先地位。上周,中国航空航天业还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

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英国路透社用“罕见”形容这次发布会:中国表示,2020年6月前计划再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路透社评论说,在过去20年,中国的太空项目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迅速提升,发展独立的高科技能力是中国政府的优先任务。

即将到来的2020年,被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称为“火星年”。该报说,美国、俄罗斯、欧洲和中国明年都有计划进行火星探测任务,各国航空航天机构都在为这一目标疯狂工作。长征五号将担负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大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评论称,美国已经习惯在太空做开创性工作,也习惯了俄罗斯是太空竞争对手。但现在,中国一直在太空进行追赶。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7日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文昌发射基地测发大厅的大屏上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中国航天人的心声。德国《科学》杂志说,中国火箭的“探索长征”还在继续。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为有望成为世界最强大火箭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而努力。

中国的“成功之道”

今年1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6月,中国首次从黄海的移动平台上发射运载火箭,成为仅次于美俄的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12月,“玉兔二号”成为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不少媒体在总结2019年世界航天成绩时,中国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美联社称,中国是太空“竞争”的后来者,在1970年才将首颗卫星发上太空,而当时美国已经实现登月。但是自此之后的数十年,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和其他资源用于研发和试验。“从月球到火星,中国正迅速成为太空超级大国。”美国《时代》周刊援引前NASA高级顾问凯西·劳里尼的话总结中国的“成功之道”说,除了探测火星,中国还计划向木星甚至天王星发射探测器,并计划在10年内建立自己的大型太空站。“他们有一套战略性的长期目标,并有计划地系统地为之努力。”

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网站也注意到,中国制定的长期太空战略“令人印象深刻”。文章说,作为中国增强国力和伟大复兴战略的一部分,到204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太空力量将在中国扮演关键角色。了解中国现在已经拥有和正在建设的太空能力,当中国未来成为人类探索月球的领导者时,我们就不会感到惊讶。

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航空专家张宝鑫说,客观而言,中国在航天领域目前属于第二梯队的领先位置,正在向第一梯队加速靠拢。就火箭水平、卫星应用来说,我们和俄罗斯、美国、欧洲还有一定差距。但火箭的最大推力、火箭的载重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发动机的研发等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长五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环球时报赴海南特派记者 樊巍 环球时报驻德国、美国、新加坡特约记者 青木 温燕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 高颖 柳直】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