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水又称薏仁水,可单喝,亦可搭配红豆、绿豆、班兰叶或煮成四神汤,效果各有不同。
带点珍珠白的清甜薏米水,又称薏仁水,能解热、去湿排毒,是泰国、新加坡及马来西亚街头的日常饮食。在薏米水的沁凉安抚下,仿佛终年的酷热潮湿也不那么令人难受了。
在泰国,薏米加了竹蔗、腐竹煲汤;新加坡则把薏米水称为神仙水,加上几片柠檬,增添丰富口感;马来西亚家家必备解暑凉饮薏米水,做法是将薏仁、冰糖及香兰叶熬煮1小时以上,从小喝到大,是出外游子思念的家乡味。
薏米水更是女明星美颜、塑身的最爱,最近引发热烈讨论。譬如影星陈红、范冰冰爱喝薏米水保养皮肤;郑秀文、陈妍希、高圆圆、小S则靠红豆薏仁水消水肿、去除脸上痘痘。
生、熟薏米水,人人都可喝吗?
薏米是指薏苡仁,被归类在五谷杂粮。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薏仁:性甘,微寒,无毒。利肠胃,消水肿,止消渴,杀蛔虫,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久服轻身益气。以中医角度,生、熟薏米各有擅长。谭中医指出,生薏仁较凉,可清热排痰化脓,去除湿气的效果好,一般常用来作为治疗痘痘及伤口的药方。熟薏米是指炒过的薏仁,寒性减轻,较不易造成腹泻,补脾作用强。
基本上,生、熟薏米都能去湿消肿,合并使用可增加补脾排水效果,并减少寒凉副作用,可大大增加适用的范围,谭中医说,现代人因为经常进出冷气房,运动量不够,且甜食吃得太多,身体湿的状况很常见,譬如感觉身体浮肿、容易疲累或排便软软黏黏的。
《黄帝内经》也提到: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对应五行中的土,是喜燥而恶湿的,湿邪过重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过食甘味则造成脾胃功能下降,于是产生痰湿状况。现代人很少不需要除湿,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他说,如果痰湿状况是很初期或突发性的,喝点薏米水确有帮助,但如果状况持续没有改善或加重,就必须找中医师诊治。
以营养学来看,薏米可说是全谷杂粮中的“优等生”,热量跟白饭差不多,但脂肪、蛋白质含量比其他谷类稍多。
尤其薏米含人体无法自行制造、必须由额外摄取补充的必需胺基酸:赖氨酸及亮氨酸,细胞生长、组织修补、合成都需要它。
此外,
薏米的外皮有薏苡素及酚酸,能加强美白效果,如果想要皮肤净白,可以选择红薏仁(没脱皮的薏米)煮水喝,美肤效果较好。
而且,薏米是低升糖指数食物,可以跟米一起煮成饭,纤维量多且可增加饱足感,对于控制血糖有帮助,谭中医说。
消水肿、美白、补脾,各有不同薏米水
薏米水好处多,但也有人喝到过敏或水肿更厉害,到底如何调配比例才恰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
- 体质燥热的人,可以全部用生薏米煮水喝。谭中医提到,生薏米性味甘淡,淡是指利尿的意思,可加入绿豆一起煮,清热效果更好。
- 体质偏寒的人,在煮薏米过程中加入山药、茯苓及芡实,做成四神汤,顾脾胃且能增强消肿除湿效果。
另外,谭中医提醒,因为生薏米利尿效果好,容易造成频尿状况,长辈可用炒过的薏仁,利尿效果较没那么强。
薏米水虽有效果,但并不建议大量饮用。
每天不要超过1个量米杯的量,谭中医建议,每天不要超过这个份量,煮水喝或煮成饭都行。而且,40克薏米相当于半碗饭,要把它换算成五谷杂粮,谭中医提到,如果有三高、糖尿病,要把薏仁视作米饭量,只要吃了薏米,就要少吃点白饭及面包,避免淀粉摄取过量造成血糖升高。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也不适合喝薏米水:
- 孕妇:整个孕期都要避免喝薏米水。因为薏米中含薏苡仁油会兴奋子宫,造成子宫收缩引起早产或流产。
- 阴虚体质:如舌苔少、脉虚,常容易觉得口渴,身体出现多种干燥症状如皮肤干痒脱屑、没什么口水分泌等,表示身体水分不足,暂时不宜喝薏米水。
- 胀气:薏米含有多糖体,吃太多容易胀气,建议小朋友或脾胃功能较差的人不要吃太多。
- 使用利尿剂的人,譬如降血压药时,不要喝太多薏米水,以免血压降得太低。
薏米选购前建议先询问店家是否为生薏仁或炒过的熟薏仁。
也可自己买生薏仁回来以小火干锅炒约5分钟,待外皮变成微黄,即是熟薏米,谭中医说。
此外,选择薏米以饱满、碎粒不多的为佳。最好放在保鲜盒里,因为薏米含有脂肪,容易劣变,谭中医提到,放在保鲜盒比较不容易潮湿发霉。
食谱
生熟薏米水
材料:1杯薏仁(生、熟都可)、4杯水(可视情况多加),薏米煮前先浸泡2小时(或前一晚泡水放在冰箱中)。
做法:
将上述材料放入电锅中,外锅水量4杯(外锅水量等同内锅水量),按下煮饭键。煮好后续焖半小时即可
提醒:可重复多次煮。
焖烧罐红豆薏米水
材料:薏米20克、红豆20克、水适量
做法:
前一天傍晚先将薏米及红豆浸泡水中3小时以上
薏米、红豆加水盖过,煮滚约10分钟熄火,倒入焖烧罐。
放隔夜至早上即可食用,可加点黑糖,当早餐、点心均可。
提醒:
焖烧罐一定要烘干,保持干净、干燥。
用小颗红豆(赤小豆)利水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