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可以近距离接触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看蝙蝠?

——在新加坡动物园观赏蝙蝠的生活

最近,有点谈蝙蝠色变?原因是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经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1】”这一说法,是否透露出蝙蝠存在的危害性?

蝙蝠这种动物,过去夏天的时候,在北方的傍晚或夜间,经常看见它们出没于平房房头的通气口等地,东北人称蝙蝠为“燕别故儿”。

夏季的夜晚,八、九点钟的时候,蝙蝠就从比较黑的地方钻出来,在不太高的空间飞来飞去,有时候也是乌泱泱的一大片。

不知道是不是它们专找夜暗的时候出来寻找食物?据说,小飞虫、蚊子等是它们食用的生物链?那时候没有人猎杀蝙蝠,甚至把它还看成是有益的动物。

蝙蝠看似有一对儿圆圆的豆粒般的眼睛?但传说它的眼睛是看不见的?蝙蝠的飞行活动,是依靠自身的超声系统感应而进行的。

在东北还传说,蝙蝠为啥看不见?原来它是耗子,因为盐吃多了,所以长出了翅膀,眼睛也瞎了。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反正当年在小孩子中间是这样“神乎其神”传说的?当年的小孩子都信以为真?

从外部形象上看,蝙蝠的脑袋尖尖的,一对儿小豆眼,细长的身子,棕色和暗灰色的毛羽,确实有点像地上乱窜的老鼠?只是比老鼠多了一对儿灵活多变和呼扇呼扇的长羽翅,超过了老鼠的能力会飞行。

在20世纪的80年代,我记得在乡下的平房房头,晚上还有一些蝙蝠在飞行。现在,不管是城郊,还是城市,在晚间确实看不到蝙蝠的影子了,不晓得它们都去了哪里?

那时候,没有人想过,去品尝和食用蝙蝠,看见它的样子甚至会觉得恶心,怎么能动心和考究去捕捉它?甚至当肉食吃呢?万万没想到现在有人开放的境界如此高度和坦率?竟然胆略超群?敢吃蝙蝠这种动物了?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强大的自信心?

蝙蝠身上到底都携带着哪些病毒和细菌?咱们不是科学家,没有研究。原来没有认识到蝙蝠身上的“危害”时?还是敢近距离接触蝙蝠这种动物的,没有人胆怯于它,可现在不同了。

在咱们国内的动物园,从来没有见过蝙蝠算一种动物?可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蝙蝠这种动物比较多见,品种也比较多,活跃于各种环境和地区,有些国家和地区把蝙蝠也算一种可以观赏的动物。

去新加坡旅游,在新加坡动物园就见到了久违的蝙蝠。当时忘记记录这是一种什么品种和名称的蝙蝠?只是用相机记录了一下。

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长相可爱,看似比较调皮和逗人喜爱的样子。一会儿用爪子勾在树杈上,吊着倒立;一会儿卷缩着身子,把头钻在羽翅里;一会儿又用不知道能不能看见外界的目光盯视着游览的人群?好似巡查周围的环境?

由于动物园是人工喂养,新加坡动物园的蝙蝠吃的不错。有新鲜水果,西瓜、香蕉等;还有新鲜蔬菜,像黄瓜、南瓜、胡萝卜等;有一种食物特别像咱们国内的炸油条?

这些食物,饲养员用绳子、钩子栓挂在树杈上,蝙蝠就自行寻找去食用了。它们的食物丰富,令游客都有点垂涎欲滴。

整个蝙蝠饲养区在一个比较大的棚子里,外面是封闭的,还是担心蝙蝠不服从管理,自由飞行而逃跑掉。

在这里观看蝙蝠,距离可以在1米左右,甚至可以再远一点观察。估计它们的身上没有携带使人致病的病毒?否则,来这里游览的人会不会被那个?对于蝙蝠这种动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认为,各种蝙蝠不同?有的品种身上也存在安全因素?并不是所有蝙蝠都在威胁人类?

今后,我们怎样看蝙蝠?

【1】摘自百度文章《张永振、石正丽团队分别发表文章报道武汉新冠状病毒》一文



新加坡动物园里的蝙蝠

蝙蝠正在吃西瓜

蝙蝠外观有点像老鼠形象 东北人叫它“燕别故”

调皮的蝙蝠倒挂金钟 旁边的食物有茄子 蔬菜等

还有黄瓜 有人说 蝙蝠的眼睛看不见

蝙蝠的感觉像超声波

看来蝙蝠还是很能吃的 每天周围都有这么多食物

游客带着孩子正在观赏新加坡动物园里的蝙蝠 距离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