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游客撒泼还是瑞典警方粗暴?正视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冲突纠葛

连日来,“中国游客赴瑞典旅游遭当地警方粗暴对待”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当事游客、中国驻瑞典大使等纷纷接受采访,还原事发经过、表达立场诉求。在1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回应,已要求瑞方彻查事件,及时回应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并尽快向中方通报。

被披露的细节越来越多,舆论却并未因此止息,反倒呈现分化态势。有人认为瑞典警方处理欠妥,显失待客之道;更多人恶评事主:“一哭二闹丢人丢到国外”“在家里横惯了,到外面栽了”……

因为区区酒店住宿引发一场国际风波,当然谁也不愿看到。不过事情既已发生,见仁见智也属正常,在事件没有清楚定性之时,相关部门与国内媒体希望瑞典方面予以说明,这没什么问题,也是负责任的态度;作为事主的中国游客,即便确实预订房间时弄错了日期,言行存在激动失控,但这番折腾受惊下来,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无可厚非。

正如中国大使所言,首先这家人没有违法,即使违法了,瑞典警方也应依法处理,并通知中国使馆。作为同胞,一味尖酸刻薄揶揄指责,诘问什么“带着父母出国旅游怎么能住青旅”,再自行脑补嗟叹一番国人素质太差云云,着实没趣。

中国驻瑞典大使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游客提前到达酒店能不能逗留?酒店与警方该不该这么刻板?中国人与外国人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根本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国内,游客深更半夜提前登门,希望付费在大堂先呆着从人性上讲并不是多么过分的要求,更何况还有年迈的父母随行,即便满员,酒店多半也会积极协调,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而到了瑞典,酒店的态度是“规矩就是规矩,当然不能变通”“你若不走,马上报警”。

在接下来的执法环节也是这样,在国内,警察遇此情况肯定是好言相劝、帮忙协调,因为“人民警察”就得救急解困,大家“有困难找警察”,而到了瑞典,三下五除二直接把人带走,只讲力度不求温度。平心而论,中国人讲“人情”,外国人认“死理”,完全是立足各自国家的文化语境,很难评判谁对谁错,但到了具体事件中,则容易导致“鸡同鸭讲”,产生不必要的冲突纠葛。

“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的矛盾点在此,复杂性也在此。那些一味指责事主一家“不懂规矩”的网友不妨换位思考,假如此事发生在国内,中国警察亦使出这般雷霆手段,网上网下的“观察家”们又会如何评判呢?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随着越来越多国人迈出国门,势必愈发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差异。比如,在国内,垃圾扔进桶里就算文明有礼,到了日本,学会垃圾分类是基本功;在国内,嚼个口香糖稀松正常,在新加坡,口香糖却被严禁进口与出售……在差异面前,我们不能指望着谁包容谁、照顾谁,只能入乡问俗、入乡随俗,提前了解和自觉遵守别人的规矩跟习惯。这是为自己“扫雷”,也是文明程度的体现。

说白了,既走出国门,我们就不能将国内这一套拿去要求别人,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摩擦或遇到麻烦,诉诸法律也好,求助使馆也罢,完全可以依照正常途径解决,用不到激动失控。反过来,到了国外,一些人多少还带着一些国内的习惯做派出了岔子,也没必要一笔抹倒定义为素质低下碰瓷撒泼,完事无视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每每遇事“中国人骂中国人”,又何尝不是一种不文明、不自信的表现?

世纪之交曾有一部名为《刮痧》的电影,讲的是中国爷爷为身在美国的孙子刮痧,不想却被当地警方认定为虐待儿童。文化、法律、权力等等差异,让一家人心力交瘁。今天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加深,我们也该不断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国公民,事前考虑周全、未雨绸缪,遇事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将“摩擦系数”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