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跟Joshua打卡新加坡科学中心的故事,今天也来分享一下Eric在新加坡旅行中的感受。让我很意外的是,相比6岁就可以把场馆内容分析得头头是道的Joshua,Eric对于这趟旅行的感受,却充满了超级英雄的色彩,他认真地思考着自己可以如何从中汲取力量,来帮助拯救世界。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我们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开始说起。
第一天我们打卡了科学中心,在里面玩了足足9个小时,第二天又跟孩子们打卡了两个室内的生态馆,一个是海洋馆(S.E.A ),另外一个是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这两个地方口碑好、景色佳,真的是炎热夏天里在新加坡避暑的好去处。
我们同样是前一天先在网上预定好票,第二天直接凭电子票进场,用半天的时间来打卡海洋馆,到了傍晚时分就去滨海湾花园看夜景。
本以为这样的旅行让孩子感受到的,一定是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不胜收的风景,却没想到在这一天里,跟孩子上了一堂新加坡博物馆想要深入渗透给每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教育”,让我们不由自主思考:如果想拯救世界,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01 从生物的发展史说起,让环保教育深根于心新加坡海洋馆除了向游客展示海洋世界的奥秘之外,还有一条核心教育主线,就是随着观展的路线,一步一步传播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以及引导游客思考环保教育可以如何进行。
像我们刚进去海洋馆,就会看到一个天幕海洋展示,里面的布景包括了一艘沉船、一片人工岩石、许多不同种类的鱼。
这一艘沉船,在整个画面里特别吸引孩子的注意,他们反复问我,“妈妈,船为什么会沉到水里?船是怎么沉到水里呢?”
我当时看到前面有一个电子屏幕区,便赶紧指著跟孩子说,“快看,上面在解说‘沉船’,我想会有你们想要的答案!”
结果里面分享的内容,是在气候变化下,对“沉船造成的影响因素”。
比如“蝴蝶效应”是如何影响整个世界,并且会给海洋物种带来哪些环境变化。在博物馆导览图文并茂的讲解下,孩子们认真地看了许久。
这还只是海洋馆里的第一个展区,当我们逛完里面40多个展区后,才发现几乎每一个展区,都在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环保教育宣传。从生物的发展史说起,让孩子对这个生物产生好奇,紧接着用动画+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明白这个生物的重要性、目前出现的问题,以及状况和改变的可能性。
比如当我们去逛鲨鱼区时,它会有一个入口让游客进入其中,一抬头所见,就是鲨鱼最直接的观光体验。
但在进去入口前,如果你愿意驻足,就会发现外面是一整片鲨鱼的自然博物馆教育,从观看鲨鱼的标本、化石、历史演变,再到整片墙对于鲨鱼知识的科普,让大家能更加直观的进行深入了解。
孩子们穿梭在每一堵墙里,仔细查看上面非常形象的介绍,包括鲨鱼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特征。
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鲨鱼的身体特征说明,跟人类身体的不同对比,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很有趣。
孩子还可以直接对比自己跟鲨鱼的身高,看看自己属于哪类的鲨鱼,这也是在拉近孩子跟鲨鱼的亲近感。
旁边最大的展板,则用大量的数据告诉了我们,鲨鱼的重要性,以及鲨鱼现在面临的处境有多艰难。
里面每一段文字都详略得当、图表生动形象,以至于我家两孩子在这片展区前,停留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并认真地讨论起里面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不仅仅是鲨鱼,海洋馆里的每一个展区,包括海鳝、魔鬼鱼、水母、珊瑚礁、天幕海景等,每一部分都在充分激发着大家的好奇心,从头到尾做足了对环境保护的引导。
一方面,让你看到海洋生物是多么美妙绝伦,让人驻足连连。
另一方面,也告诉你目前珊瑚礁的整体状况如何,关于它们的生存情况,以及面临什么挑战。
另一方面,却在景区前配上许多智能讲解设备,让每一个游客可以观察到里面所涉及的鱼类特征,以及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状况。
仅仅在这一片区域,我就跟孩子们待上了一个小时,因为仔细去看了博物馆所配套的多语言讲解,才发现博物馆想传递给每一个游客的教育知识,可以如此丰富。
还有活化石区,一方面让孩子能够看到、感受到活化石的模样和生活环境,似真似假。
另一方面,还会同时配合大屏幕介绍活化石相关的内容,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它存在的重要性。
因为这个教育宣传普及,几乎贯穿了整个海洋馆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当我们逛完42个展区后,就等于上了42节不同维度的环保课。这么高频的学习模式,哪怕是4岁的小Eric,他都能记得头头是道,跟我仔细地分析探讨,如何可以更好地帮助海洋生物拥有一个家:
“你觉得可以怎么样帮助海洋生物呢?”“海洋馆说了,小朋友们可以尝试不要往海水里扔垃圾!”
跟很多国内外的自然博物馆相似,新加坡的博物馆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素材,让游客感知科普主题、传递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我们傍晚去的另外一个景点,在滨海湾花园里所感受到的环保教育。
滨海湾花园里最受大家欢迎的地方,就是美不胜收的擎天大树。
还有不同种类的绿植和花朵。
让我家孩子们尖叫的人工瀑布。
这些都是参观的游客喜欢拍照留念的地方,但孩子们所看到的博物馆给予的提示,却才刚刚开始。当两个孩子在边看边玩的过程中,突然问我一个问题,“妈妈,馆里一直出现的一个词‘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是什么意思呢?”我这才发现,无论是路标、指引、场馆主题名,包括播报里的引导,‘The Lost World’都是高频词。
“对哦,什么是失落的世界,为什么总说失落的世界呢?”我把这个问题也抛回给了孩子。为了了解博物馆对“失落的世界”的演绎和阐释,我们开始到处在场馆里找答案。
首先它是对整个森林世界的综述,给滨海湾花园的景观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字。
其次它还是对旅客行走路线的比喻,给每位参观滨海湾花园的游客,仿佛置身奇幻世界的想像。
它更是对整个地球环保教育的命名,时刻提醒著每一个参观者,我们的地球、气候、环境和物种,正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失落”状况。
比如用酷炫的地球岩石,来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地球外貌的丰富多样。
接着用5个自然科普视频,介绍世界正在面临的5个挑战,如果我们不留意看,很有可能就会错过这些环保教育。
像这个视频,孩子们就反复看了很多遍。Eric说,他不知道地球原来正在“suffering”(苦苦煎熬著)。
最让孩子震撼的,应该就是这段博物馆特制的影片了。用大屏幕的方式,结合光影视觉效果,让每一个游客都能在观影厅里,观看两个主题视频。
整个观影体验特别好,光影效果非常美,让人浮想联翩。影片循环播放,主题内容很深刻,影片结束后,孩子们甚至一直迟迟不肯离开观影厅。最后,Eric主动跟我说:
“妈妈,我看到大象倒下去了,特别心疼。我不想动物们倒下去,不想地球温度升高5摄氏度。”“原来只要5摄氏度,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可以如此巨大。”“妈妈,你小时候地球也这么热吗?”“妈妈,那为什么地球温度会升高呢?”……
从滨海湾花园出来一直到酒店,哪怕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了国内,孩子们仍然在跟我谈论这个关于“5摄氏度”的话题,他们一直问我“如何才能更好地拯救世界”,以及到底怎么样的行动,才更有意义。
03 我的触动和教育启发我们平时出去参观旅游,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抱着最简单的“观光”心态,去到每一个热门景点兴奋的打卡,用尽所有的方式来进行拍照留念。但带着孩子去“慢游”,我深刻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更有耐心去整体并全貌地感受,每一个博物馆在设计展区的背后,想要真正传递给游客的价值观。
就如同每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物背后,是整个大物种所面临的处境和挑战,就如同每一个美妙绝伦的植物背后,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存状况。
通过橱窗和屏幕,我们只能看到这些生物多美好,而通过博物馆所配合的讲解、工具、引导和图表,我们却能看到真实世界有多残酷。这些努力又深刻的展示,是每一个博物馆所发自内心的呼吁,而这些,同时也是孩子们愿意认真、有耐心去看和了解的部分。
孩子问我:“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想让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呢?”
我说:“他们都是EDUCATOR(教育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希望可以提醒世界上的每个人,地球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孩子们也问我:“妈妈,那谁可以拯救世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我问:“你们觉得呢?”
孩子们想了想,轻松又大方地说,“SCIENTIST(科学家)可以,因为科学家可以改变世界!”
这个思考,又何尝不是孩子内心的一颗种子呢?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可能以为科普是枯燥的、乏味的,唯有通过书籍和正儿八经的讨论,才能让孩子们注意到它,实际上,科普也可以是身临其境的。世界上有无数的人都在发自内心的努力,通过每一个展馆、影像、活动,走进学校、图书馆、社区,走进旅游景点,去传递最核心的价值观。
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停下脚步,通过不同形式的环保教育展示,去感染著每一位参观者,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愿,在人的内心里本能且由衷地建立起来,这些都是每一个EDUCATOR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就如同孩子在博物馆里亲眼所见的图片、所观的视频那样,也许他们不一定能完全看懂或听懂里面的含义,但是这些震撼的画面,却可以引发我们每一个人无限的感慨,“地球是同属于所有生命的,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用心的拯救!”
当你带孩子们去参观生态和自然博物馆的时候,你会留意到这些关于环保的教育普及内容吗?我相信这些价值观,正隐藏在全球的各大博物馆里,它们也在逐渐内化到我们的校园、家庭,乃至整个社区的意识。
每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追逐,都可以被点燃;
每一个孩子想要拯救世界的梦想,也都值得被好好重视。
这都是我这次新加坡之旅的切身所感、深刻所悟!